丁小鵬
摘要:從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2001年創辦的讀書節目《子午書簡》,到2017年深圳衛視的《一路書香》和2018年江蘇衛視的《一本好書》,二十年間我國電視讀書類節目從曲高和寡到觀眾熱捧,其中緣由發人思考:這固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審美情趣提高的表現,同時也應看到,二十年間我國電視讀書類節目制作理念、發展方向的重大變化,筆者將其概括為:從“可聽”到“可看”,從棚內到戶外,從精英到大眾。
關鍵詞:《一本好書》;電視讀書節目;進化
隨著以《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為代表國內文化類電視節目興起的熱潮,一些全新類型的電視讀書節目開始出現。2017年11月30日,由深圳衛視、鳳凰網聯合出品的《一路書香》節目開播,這檔節目由竇文濤、張星月擔任常駐嘉賓,邀請到了韓庚、王曉晨、任賢齊、蔣方舟、馬家輝、馬未都、許子東等各界名人參與,跟著書本去探尋,通過行走與深讀相結合的形式,寓教于樂,品味經典文化內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節目全網總播放量5億并呈持續走高趨勢,多次榮登綜藝網絡播放量排行榜TOP3,100余家主流媒體“點贊”。
2018年10月8日,由實力文化和騰訊視頻聯合出品的《一本好書》在江蘇衛視和騰訊視頻同步播出。節目第一季共12期,選擇了《月亮與六便士》《萬歷十五年》等11本經典作品,由趙立新、王勁松、王洛勇、潘虹等演員通過舞臺戲劇演繹、片段朗讀、影像圖文插播等手段,呈現書中情節和情感,定位是一檔“場景式讀書節目”。節目播出之后,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2。國家廣電總局點名表揚,要求全行業學習這檔節目。
從《子午書簡》到《一路書香》和《一本好書》,電視讀書節目從曲高和寡到觀眾熱捧,這其中當然有二十年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審美情趣提高的大背景和原因,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這二十年間我國電視讀書節目的飛躍進化和電視人制作理念、制作水準的提升。
《子午書簡》對書籍內容的呈現主要是通過主持人誦讀精彩段落、口頭介紹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方式是“可聽”的,而非“可視”的。觀眾對于書籍內容的接受和理解,主要通過“語言+想象”,而非直觀可見的視覺渠道。這種方式其實并沒有充分發揮電視這一視聽媒介的特質和優勢,對電視節目而言,等于先天“瘸了一條腿”。
而《一本好書》,則創新地在電視節目中使用了“演員+舞臺制景”演繹的方式,使得書中的人物、環境、情節都活生生地展現在電視觀眾面前,充分體現了電視媒介“可視”的優勢。對于觀眾而言,看這樣一個節目,如同看了一場電視化的舞臺劇,它所帶來的視聽享受當然不是《子午書簡》可以同日而語的。
《一路書香》這個欄目的“可視”之處在于:走出演播室,來到書中故事發生的實地,或者書籍作者生活的實地,在真實場景中品讀書籍、品評作家。例如:做《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欄目組來到了作者路遙生活過的陜北延川。做《蘇東坡傳》這本書,欄目組來到了蘇東坡生命中的重要之地——黃州(湖北黃岡)。對觀眾而言,并非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走進自己喜歡的作家生活過、描寫過的地方,于是這種節目影像對觀眾就有了獨特的價值。
從電視觀眾心理來講,富于變化和美感的實景畫面、舞臺劇表演當然比單調、缺少變化的演播室、主持人畫面更具吸引力。明星的熟臉當然比陌生的主持人更有親近感。這恐怕是《一本好書》和《一路書香》比《子午書簡》更讓觀眾叫好的原因。
在傳播渠道上,《一本好書》選擇了在江蘇衛視和騰訊網臺網同播,觀眾可以通過彈幕實時對節目內容發表評論,與他人互動,滿足了網絡時代觀眾社交化觀看的需求?!兑宦窌恪凡捎玫耐瑯右彩巧钲谛l視和鳳凰網臺網同播的傳播方式,在主持人、嘉賓的選擇上使用了觀眾更為熟悉的竇文濤、韓庚、任賢齊等明星,這些本質上都是在試圖拉近觀眾與節目的距離,使得由從前偏小眾、精英化的電視讀書節目轉向通俗和大眾化。2019年,《一本好書》《一路書香》相繼都推出了第二季,這也證明電視讀書節目“大眾化”的努力方向是正確而且有效的。
雖然《子午書簡》與《一本好書》《一路書香》并非同一代電視節目,而且節目體量、資金投入也不在一個量級上,但是它們本質上同屬“電視讀書節目”。從這三個節目的嬗變過程中,我們也能夠看到,近二十年我國電視人節目制作理念、節目制作水準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