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玉瑞
【摘要】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人類社會的腳步已經邁入了21世紀的門檻,互聯網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信息技術作為現代高科技的教學手段,已經和每個學科高度融合在一起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可以從聽說讀寫多方面加強學生的語文學習。信息技術還可以幫助教師節省大量的時間,準備上課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可以從教和學兩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致,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準備一堂聲、情、圖、文的深度融合的課,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輕松地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信息技術運用得好,可以優化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構,還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給課堂教學注入活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配樂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反反復復的朗讀過程中,逐漸領會課文所有表達的意思,慢慢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古詩詞的節奏感是非常強烈的,如果按照律詩詞的平仄聲調的變化,可以把詩詞讀得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就能讀出詩詞的韻律美。這段話不但道出了文字具有韻律節奏美,更道出了文字所具有的藝術感染力,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能夠提高一個人的文化內涵素養,愉悅人的性情。教學中反復朗誦課文,能夠完整地理解課文的意思,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地生活場景,能夠從內容上、情感上、藝術上全方位的理解,使文字的韻律美完全彰顯出來。例如在學習杜甫的《絕句》時,可以制作一個課件,背景音樂設置成《楓橋夜泊》古箏名曲,在悠揚的樂曲聲中,讓學生反復地朗讀,準確把握詩句所蘊含的情感內容。“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教學的時候,學生按照“二二一二”的節拍去讀,就能讀出詩句所表達的韻律美,通過韻律美體會詩詞所描繪的畫面美。兩只對一行,從數量上寫出了萬物勃發,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一鳴一上,一幅動態感十足的畫面呈現在眼前,讓人聯想到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是活動的,一切都那么富有生命力。如果聯想到人生,表達了作者昂揚奮發、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翠柳和青天,黃鸝和白鷺,所組成的畫面色彩絢麗,動態感十足,極富韻律美和節奏美。教學的時候,讓學生按照詩句固有的平仄音律,非常有節奏感的在音樂的伴奏下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畫面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欣賞詩句所具有的藝術魅力。信息技術可以簡化許多的教學程序,節約大量的時間,教學的時候就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加強小學語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二、憑借信息技術構建一堂立體的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知識點比較抽象,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比較難理解,教學中如果利用信息技術把這些用文字不好陳述的內容用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形成一定的情景界面,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去感知課文內容,耳朵聆聽音樂的烘托作用,有的時候也來聽語音的解釋說明;眼睛可以欣賞畫面的優美意境,閱讀文字所釋放的主要信息。優美的文字、精彩的片段完全可以讓學生大聲地去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在各種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就能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就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但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還讓學生理解得形象深刻。
三、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品味詩句的意境美
中國古典詩詞中有許許多多的意象,每一個意象代表著一個事物或者一種情景,一連串的意象組合起來就營造了某種特定的意境。所以在學習詩詞的時候通過分析許多的意象,來體悟某種特定的意境,從中得到藝術美的享受。意境美是詩詞最高的藝術境界,教學的時候引導學生適當地對詩詞美的境界進行分析,從而感受詩詞的最高藝術魅力。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所以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給古典詩詞配上悠揚的經典音樂,配上古樸典雅的圖片,圖片所顯示的境界與詩詞所體現的境界能夠在神韻上相似,兩種境界最好完美融合在一起,這樣就真正體現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最高境界。例如在教學田園山水詩人王維的《鳥鳴澗》時,首先要對詩中的一個意象進行歸納分析,理解意象在詩中的特殊含義。“桂花”是大自然當中很普通的一種植物,被作者賦予了一定的含義之后,就是一個特定的意象。在詩句中間桂花是一個時間名詞,點明了寫詩的時間季節;桂花在詩句中也是作者的自我寫照,芳香四溢、情趣高雅,在山間靜悄悄地開放,不求世俗的溢美之詞,只求淡泊名利、寧靜生活。月亮,在唐詩中往往是詩人寄托情感的最佳意象,在詩句“月出驚山鳥”中,月亮就是觸動詩人心靈深處的那根琴弦,月亮有意無意地驚動了山中的小鳥,在山中啾啾地嗚叫幾聲。在整首詩中,人、桂花、夜晚、春山、月亮、山鳥等一個個意象組合成一個優美的意境,描繪了一幅個非常寧靜清幽的夜晚,這種境界可以說是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這樣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學生眼中有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通過分析一個個意象也有同樣的一幅畫卷,加上背景音樂的烘托效果,可以說真正達到了王國維所說的“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無我之境了。教學中經常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條件,帶領學生分析詩詞句的意境美,久而久之必定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結語
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打造一堂有聲音有圖像的立體的語文課,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知理解課文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小玲.利用信息技術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J].現代語文,2012(1).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