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梅
【摘要】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結晶,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確的指示要求,在中學青少年教育實踐開展中,必須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宣傳,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強化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作者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對中學青少年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做出相關探討。
【關鍵詞】中學青少年;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
一、以傳統節日為核心,舉辦各種主題活動
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青少年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可結合傳統節日元素,舉辦開展相關主題活動,這是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形式,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的可行方式,并有助于學生文化傳承觀念的形成。例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是中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的由來及風俗習慣,都隱藏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元素,以“端午節”為例,端午節又稱“龍舟節”“重午節”,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扒龍舟”“食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而關于端午節,后世還附會了很多歷史人物紀念傳說,比較熟知的是紀念屈原、伍子胥,還有紀念孝女曹娥和介子推的傳說。以“端午節”為核心,在中學青少年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中,可以開展“劃龍舟”“包粽子”“講傳說”等各種形式活動,這樣的活動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而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會認識了解很多的傳統文化元素,這就實現了傳統文化教育傳承的目的。
二、以傳統文化為元素,營造校園文化環境
在中學青少年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開展中,可以傳統文化為元素,對校園精神文化環境重新打造。例如,校訓、校歌、學校建筑風格等都能抽象地體現出校園文化精神,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就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如可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以此將傳統文化精神融入其中。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校園食堂、教室,教學辦公室的墻壁上,裝幀精美的名家書法作品和中國畫,擺放君子蘭等代表氣性高潔的裝飾物,在校園內部種植云杉、白樺等有傳統文化意象的園林樹木,中學青少年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將時時刻刻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是中學青少年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的重要體現。
三、搭建各種展示平臺,推進文化育人活動
中學青少年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的目的就是“育人”,促使學生形成中國式價值觀念,并自覺對傳統文化進行維護與傳承,鑒于此,我建議學校可以傳統文化為抓手,搭建各種展示平臺,以此更好地推進文化育人。首先,搭建“日平臺”,如每天為學生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國學閱讀,每天在課間操期間打“太極扇”,通過這樣的平臺搭建,為學生提供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和平臺,以此實現文化育人的目的。其次,搭建“學期平臺”,如每學期組織開展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文藝匯演、讀書節活動、社會公益勞動等,通過“學期平臺”的搭設,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并在活動之中,讓學生深受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內化學生傳統文化情感。最后,搭建“表彰獎勵平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激勵和鼓舞,為此在中學青少年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表彰獎勵平臺”,如對于一些經典誦讀、助人孝親、就餐文明、勤儉樸素的學生,專設平臺獎勵,這一定可以更好地激發調動學生對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愛,從而更好地實現育人目的。
四、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文化內核,在物質文明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中學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社會穩定的關鍵基礎,為此建議在今后的中學教育教學中,希望學校和教師能夠對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做出更多的研究探索。
參考文獻:
[1]李波翰.中學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9(5).
(責任編輯 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