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決定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其中提出嚴格控制“一票否決”事項,不能動輒簽“責任狀”,變相向地方和基層推卸責任。
通知在各地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目前,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多地已出臺文件,要求嚴控“一票否決”事項。安徽、四川等省份明確提出,凡是中央未規定或未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的“一票否決”事項一律取消;杭州、武漢等地市明確,嚴禁擅自對鄉鎮設置“一票否決”事項。
近年來,“一票否決”在基層出現濫用現象:除了中央明確實行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風險、黨風廉政建設等項目外,不少地方還加入了教育科研、物價漲幅、城鎮建設、稅費征收、招商引資等諸多事項,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江蘇北部某縣一名基層干部說,最多的時候他們“頭頂”17項“一票否決”事項。當地信訪和城建工作都納入了“一票否決”,去年鎮上有一戶因合同糾紛去省里上訪,“結果既當作信訪問題,又作為城建問題,年底考核背了兩項‘一票否決’,一年白干”。在安徽中部某市,一區政府將“治理住宅區油煙”納入“一票否決”項目;在一些地方,報刊征訂、檔案管理等工作也要接受“一票否決”。
此外,還有不少變形的“一票否決”考核壓在基層干部身上。安徽一鄉鎮黨委書記說,去年一年,他至少簽了20份責任狀,不少責任狀都明確表明與升遷、評獎評優等掛鉤,實際上是“一票否決”的延伸。
“一票否決”的濫用在實際工作中造成了不少形式主義。一名村干部說,為了迎接村容村貌的年終考核,他們連夜上街“地毯式”撿垃圾,一些地方在接受評估檢查時甚至弄虛作假、蒙混過關。
專家表示,“一票否決”濫用的原因,是上級部門不愿動腦筋思考更符合實際的考核方式,推卸責任,轉移壓力風險。應探索多種激勵手段和考核制度,對于一些不合時宜的“一票否決”事項及時清理,真正給基層干部減負。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