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一天,毛澤東去抗大作報告。快到校門口時,見有兩個小八路匆匆往他這邊跑,邊跑邊嚷嚷:“快跑啊,快點去看毛主席!”于是,毛澤東便站在馬路邊等這兩個小八路。見了面后,他問:“你們急急忙忙跑來干什么呀?”
個子高點的那個壯起膽子說:“我們來看你。”
“你們來看我,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毛澤東躬身問。
兩個小八路齊聲回答:“你叫毛主席。”
“不對,不對,我不叫毛主席,我的名字叫毛澤東。”
毛澤東邊說邊伸出左手,在上面教兩個小八路寫了“毛澤東”三個字。這一鏡頭,被攝影師石少華拍了下來。
1964年的一天,毛澤東與石少華一起看照片。毛澤東說:“你為我拍的照片都很好,但我最喜歡兩幅。”一幅就是他在手掌上給兩個小八路寫名字的這張。
當時,毛澤東還問石少華:“你知道那兩個小八路是誰嗎?他們現在做什么?”
石少華當時答不上來,他把這個問題記在心里,后來到處打聽。原來個子高點的叫安定寶,是張學良四弟張學思的通信員。安定寶當時15歲,也就在這一年,他為了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個子矮點的叫劉長貴,1993年去世。
由于革命隊伍的人來自五湖四海,那時尚未推廣普通話,面對五花八門的方言,毛澤東問人姓名時,往往邊聽邊在自己手掌上比畫驗證,并成了他長期保持的一種習慣。毛澤東早年的警衛員吳吉清、進京后的衛士張木奇、1958年毛澤東視察武漢造船廠時的廠黨委書記劉廣泉等,都有過毛澤東手掌上寫姓名的回憶。
少寫了5個“毛澤東”
1948年8月,中共中央批準由東北局選派21名青年去蘇聯學習科學技術。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出訪莫斯科。1950年2月17日,他在駐蘇使館接見了這批留學生。1992年10月15日,有記者訪問了當年留蘇學生之一葉正大(葉挺之子)。葉正大回憶毛澤東接見的情況時說:
總理和王稼祥把大家引進大使館的會議室,正坐在沙發上抽煙的毛主席站起來,迎著我們走來,和我們一一握手。主席走到我面前時,詼諧地說:“一看你這雄赳赳的樣子,就知道你是鐵軍的后代,你叫葉正大,學什么專業啊?”我說:“航空。”主席說:“中國的起飛就靠你們了……”我說:“謝謝主席的鼓勵。”后來主席發現我們21人中有5人學哲學、政治,他很不高興。他大聲說:“如果你們要學政治、學哲學,回國去學,先學好我們本國的政治、哲學再說,你們知道新中國最需要的是什么嗎?是經濟建設,是自己的工程師、機械師、飛行師,是人民自己培養的專家。黨和人民供養著你們,黨和人民盼望著你們,盼你們學一身本事回去重建我們的家園。從現在起,凡是學政治學哲學的,回去后改學專業,如你們自己不好改,讓大使館出面做工作。”有人提議請主席為每個留學生題詞留念。主席叫使館工作人員裁了一疊20公分見方的黃草紙,用粗大的碳素鋼筆為每個留學生題字。他是根據每個人的專業題的字,給我題的是:建設中國的強大空軍!這幅字至今還壓在我辦公桌的玻璃下……但毛主席沒給五個學哲學的學生題詞。
紅色簽名的毛澤東
中國人簽名多用黑色或藍色,極少有用紅色的。可是,有一次毛澤東為戰斗英雄徐進才簽名,不得不用了紅色。
徐進才,西北野戰軍第358旅的一名機槍班班長。1947年在保衛延安的幾次戰役中屢立戰功。尤其在蟠龍戰役中,他獨自一人殲敵近300人,因此聲名大振。在一次轉戰途中,毛澤東遇上了徐進才及其所在部隊,主動提出要給他題個字作紀念。但當時誰也沒帶文房四寶,徐進才只好掏出一塊干凈手帕請毛澤東題字。毛澤東便用治傷的紅汞在手帕上寫下了“戰斗英雄”四個字,并簽上了大名“毛澤東”。
任選一張的“毛澤東”
上海市青年京劇演員孫花滿,多次為毛澤東演出。她回憶說:
1962年初,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東北有一位老人,解放后翻了身,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就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表示了感激的心情,并向毛主席要了一張照片,掛在家里,以永久紀念毛主席。我得到了啟發,在一次舞會上我坐在主席身旁,對主席說:我給你演出過這么多次,我也要一張照片。主席幽默地笑著說:“我又不是開照相館的。”我急切地說:“你給了我,我一定保密。”主席點點頭。
半年后,在主席生日的那天晚會上,他主動拿出兩張照片,一張是站著的,一張是坐著的。我覺得坐著的那張很慈祥,名字也已簽好,就要了這一張。這張照片我一直珍藏著。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把它藏來藏去,后來讓我妹妹帶到新疆,保存了下來。一個國家領袖,對我這點小要求都記在心里,使我深深地感動。
(摘自《知識博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