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鵬
摘要:傳統媒體向媒體融合的轉型,給我國的新聞媒體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路徑。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智媒時代給新聞工作者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機遇。本文針對智能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的價值重塑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智媒時代;新聞工作者;價值重塑
隨著智能媒體時代的到來,在信息條件下的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已經成功地覆蓋了媒體行業的策劃、采訪、生產和反饋等重要環節,智能時代新聞媒體工作者的價值也要開啟重塑之路。
目前,媒體行業還沒有真正達到智能化階段,人工智能還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而且也無法挖掘出更多重要的新聞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是需要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來進行新聞工作的。
也就是說,越是在智能環境下,新聞工作者應該更要努力,更要彌補人工智能的缺點,發揮成自己的優勢,才能保證自己在媒體行業中的價值。在智能環境下,新聞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和提煉出各種人們感興趣的新聞信息,以此來體現出自己的專業性和文化功底。
另外,通過新聞工作者自己去調查和挖掘出來的新聞信息一般新聞價值比較高,也更貼合生活實際,更能將新聞信息很好地傳達給人們,提高新聞信息的價值。
在2018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新華社新聞報道打開了新的篇章,利用“媒體大腦1.0”僅僅用了幾秒鐘就生成了一條關于兩會的視頻新聞,可見智能媒體的強大,它所帶來的新聞生產效率是人力不能比的,但是筆者認為,只有人工寫作才能讓媒體行業有更好的發展和前景,為何要這么說呢?下面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利用人工智能能幫助新聞工作者進行新聞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將收集來的信息簡單地制作成初稿,最后由新聞工作者來根據初稿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生活實際進行加工和升華,讓新聞信息變得更有價值。
其次,人工智能在視頻剪輯、語音以及數據信息方面是有很大的優勢的,而這些優勢正好讓新聞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一定的工作量,從而專心研究新聞信息,將新聞價值提高。
最后,人工智能能給新聞工作者提供很大的輔助作用,提高了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時也節省了很多的人力。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人工智能與新聞工作者合作的好處,通過合作,不但可以提高新聞質量和效率,還能讓兩者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更重要的是將新聞工作者的地位和價值很明顯地顯現了出來。
在傳統媒體時代下,新聞工作者是新聞信息的分發渠道,也間接地承擔起了監督的職責。但是在人工智能時代下,人工智能能接收到很多的新聞信息,而對于這些新聞信息來說,消息的真偽人工智能是分辨不出來的。所以這個時候是需要新聞工作者進行新聞信息的監督,并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
首先,新聞工作者起著對新聞信息的鑒別任務,因為人工智能無法分辨出新聞消息的真偽,而且由于人工智能的特殊性,在很多時候它自己本身也會產生一些虛假的新聞消息,給受眾帶來很不真實的一面,所以說真醉這種情況,新聞工作者要充分發揮自己優勢和專業性,來做好新聞信息的辨別。
其次,新聞工作者還要承擔著“掌舵”任務,什么是“掌舵”任務呢?其實就是主導者和引導者,要起到凈化新聞環境的作用。
最后,新聞工作者還要承擔著“巡視”作用,在目前的大數據時代,新聞信息的傳播也進入了定制的時代,新聞推動也提升了用戶粘性。但是如果從長遠發展來看,其實是很不利于新聞信息的傳播,所以說,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在新聞信息的生產和推送過程中提高干預和參與的力度,將人工智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消除,還媒體新聞更好的信息環境。
總而言之,智媒時代,人和機器進行“合體”是未來發展的需要也是必然趨勢。也就是說未來的每一條新聞除了記者的編輯以外,也都會有機器人記者參與其中。但是兩者之間的關系不是獨立的,而是同級的,只有兩者共同發展和進步,才能將媒體行業做到更好,而新聞工作者也只有對機器人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指導如何去操作,才能發揮出來兩者之間最大的優勢,也才能讓人工智能更好地為媒體行業服務,更重要的是將新聞媒體工作者的價值很好地體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