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朝陽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2-0103-01 ? ? ? 中圖分類號: S511 ?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 要:在我國,水稻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因此,如何培育出優質水稻,對確保國民生活的穩定性意義重大。就如何優化水稻栽培技術、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以及水稻病蟲草害防治措施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優質水稻;水稻栽培;病蟲草害防治
大米是國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但是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耕地面積被占用,水稻產量受到很大影響。只有不斷提升水稻栽培技術,做好病蟲草害防治工作,保障水稻優質高產,才能加快推動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
1 ?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1.1 ? 選擇品種和環境
優質的種子是確保水稻高產的基礎,水稻品種的選擇是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的重要環節。要根據不同地域的氣候和環境條件以及當地的土壤情況,選擇營養成分充足、適宜水稻生長的土質,按照水稻品種本身的特性,選擇安全性高、質量高、產量高、籽粒飽滿的水稻種子,才能夠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1.2 ? 做好育苗和播種
選擇好種植品種后,需要對水稻種子進行預處理來激活種子的生長,并對種子進行殺菌殺蟲。紫外線可以殺死種子表皮中的病毒和細菌,增強種子表皮的透氣性、透水性。因此,要選擇陽光充沛的天氣對種子進行晾曬處理。注意晾曬時間,避免種子缺少水分而無法發芽。
同時,在播種過程中要合理密植,控制種植密度,利用自然條件保證生長過程中光照充足。注意掌握合適的植株距離,種植深度盡量一致,種植過程中保證幼苗挺直,避免漂秧。
1.3 ? 科學施肥,合理灌溉
施肥是水稻生長期攝取營養的基本保障,直接影響水稻的產量。因此,要想培育優質高產的水稻,必須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
首先,要遵循種植地區的施肥原則,增強土壤肥力;其次,對土壤養分進行測量,再按照水稻生長需攝取的養分進行施肥,保證水稻生長過程中養分充沛;最后,水分是保證水稻生命活力的重要基礎,合理灌溉成為培育優質水稻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應堅持淺水栽秧、深水護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蘗、深水含苞、干濕壯籽的科學管水原則,確保根系健康生長。
2 ? 水稻病蟲草害的防治
2.1 ?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從品種選擇和栽培技術兩方面著手,在選擇水稻品種時,應盡量挑選抗病抗蟲效果強的種子,做到在基因上預防病蟲草害的產生。選擇好品種后,采用浸種消毒的方式給種子消毒,提升種子的抗性,從根源上預防種子受到病蟲草害的危害。在水稻生長期要注意多觀察,發現有病蟲草害感染的秧苗,要迅速移除,避免其他秧苗受到感染。水稻植株移栽后,要進行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控制土壤的肥料和水分,保證植株正常生長,還需定期適時清理雜草,為作物提供適宜生長的環境。
2.2 ? 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人工管理、機械設備等方式進行防治。人工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曬種減少病菌侵入;燒毀帶有疾病的稻草降低病蟲草害的發生;在田間人工捕捉、摘除幼蟲以發現和殺死隱藏的害蟲。在機械設備方面,可以采取燈光誘集、誘殺,利用燈光吸引害蟲靠近,將其一網打盡,或應用測報燈進行提前預測。總之,要針對蟲害的情況制定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蟲的生物特性,采用以菌治菌、以蟲治蟲的方法,利用與害蟲相克的生物或生物代謝產物,控制害蟲的繁殖數量。生物防治可以直接殺死害蟲幼蟲,防治效果良好。
2.3 ?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利用化學藥劑對水稻病蟲草害進行防治,合理施用化學藥物可以有效地消滅病蟲草害。施藥過程中要注意做到診斷準確、用藥及時、藥液配比無誤、面積準、施藥時間合理等。噴藥工具可選用新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操作起來靈活、方便、不易滲漏,確保施藥密度均勻。采取后退法施藥,按照水稻植株的規格規律行走,保持行走幅度,過寬會影響治療效果,過窄會造成浪費。化學防治的缺點是污染環境,而且長期使用會使害蟲產生抗性,需要不斷地調整藥劑藥量,才能達到防治效果。因此,要做到科學防治,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常見的病蟲草害的防治方法有:①葉稻瘟:稻苗出現病斑時,可以運用機械設備進行空中噴霧來治療,也可以用23.5%濃度的三環唑溶液噴施或75%豐登可濕性粉劑20 g,兌水35~37.5 kg,浸秧10 s后,再堆悶30 min移栽[1];②稻飛虱:稻飛虱會吸取植株的汁液,致使植株發黃,建議采用31%的優樂得可濕性粉劑,或者31%的速滅威可濕性粉劑溶液進行防治[2]。
綜上所述,優化水稻栽培技術,既可以保證水稻的產量,又可以提高水稻的質量。因此,應重視提升水稻栽培技術,科學合理的進行管理操作。同時,還要加強水稻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環境、氣候等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 1 ] 陶宜中.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19(14):84.
[ 2 ] 章曉霞.優質高產水稻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2019(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