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玲,黃昕,薛保錢,錢龍偉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12-0107-01 ? ? ? 中圖分類號: S435.11 ?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 要:闡述了農藥使用過多對水稻造成的危害,并分析了農藥減量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為有效控制水稻病蟲害、提升水稻的產量與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農藥減量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我國作為水稻的原產國家,將近1/2以上的人民都以大米作為主要食物之一,同時水稻產量與質量也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經濟收益,但是受病蟲害影響,現階段我國的水稻產量呈現下降趨勢。當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主要為噴灑農藥,因此,有必要對多打藥、農藥利用率不高的現象進行改善。
1 ? 農藥使用過多產生的危害
許多農民沒有科學控制農藥的噴灑用量,存在農藥用量過多的現象。過多地噴灑農藥很有可能會增加病蟲對此類藥物的抗藥性,進而增加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同時,過量地使用農藥還會殺死害蟲的天敵,破壞稻田生態平衡,使生物防治措施失去作用價值,造成資源浪費。水稻中的農藥殘留物進入人體之后,還會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2 ? 農藥減量技術的應用
2.1 ? 合理選擇農藥的種類
科學合理的選擇農藥是有效消滅水稻病蟲害的關鍵所在,只有對癥下藥,才能強化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在進行農藥選擇時需要注意,優先選擇低毒性、低殘留的農藥品種,在進行噴灑的過程中掌握農藥的使用劑量、次數以及施藥時間。此外,在施藥前期,水稻種植人員要對發生病蟲害的實際情況進行實地調查,通過分析來選擇適合的藥劑種類。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還應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病蟲害防治,可以用數據模型來模擬農藥的噴撒效果,進而提升農藥的使用效率、減少農藥使用次數,使水稻的生長發育環境更加健康。
2.2 ? 加強對水稻病蟲害的監測
對水稻病蟲害進行化學防治的過程中,要確保水稻病蟲害的監測結果真實有效,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標準,強化水稻病蟲害的監測工作,有針對性地對水稻中存在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同時要對容易發生病蟲害的區域進行重點監測,聯合當地的生物防控平臺、植物保護部門共同展開監測,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病蟲害的監測力度。同時,建立水稻病蟲害監測平臺,將日常監測結果上傳至監測平臺,使病蟲害的監測數據實現共享,有助于病蟲害防治措施的進一步確定。
2.3 ? 創新化學防治技術
創新農藥化學防治技術,應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采用更加高效環保的試劑來取代傳統污染性較強的農藥,使化學農藥試劑朝著低毒與低殘留的方向發展,有效降低水稻中的農藥殘留,常用的試劑有苦參堿、短穩桿菌。還要遵循高效、環保、便捷的原則,積極研發農藥的新品種,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1]。對于已經開發出來的新試劑,農技人員要對水稻種植戶加強推廣,促進新試劑逐步取代高污染的化學農藥。除此之外,藥物浸種也可以減少水稻在生長期間的農藥用量,從根源上殺死病蟲卵,達到防治病蟲害的效果,此種方法應用廣泛,并且投入成本較低。
2.4 ? 加強對水稻種植戶的技術培訓
幫助水稻種植人員樹立生態環保理念,了解使用農藥的危害,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自覺減少農藥的使用量,科學應用農藥減量增產技術。相關部門還要借助網絡平臺、電視廣播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對農藥減量增產技術進行宣傳,從而拓寬宣傳途徑,使更多的人了解農藥減量增產技術的應用價值。同時,可以利用網絡培訓的方式對水稻種植戶進行培訓,這種培訓方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種植人員可以隨時在網上對自己感興趣的培訓內容進行查閱[2]。
總之,農藥減量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控制病蟲害,促進水稻的健康生長,提升水稻的整體質量和產量,也對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大力推廣農藥減量增產技術,掌握科學的農藥用量,保障水稻的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 1 ] 項超.水稻病蟲害防治化學農藥減量控害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77.
[ 2 ] 趙功濤.農藥減量增產技術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河南農業,2018(3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