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婭
近期,全國各地的中考生陸續迎來體育測試。記者調查發現,許多家長為了孩子“更有效率”地拿高分,給孩子報體育課外班,甚至不惜重金請“一對一”私教。江蘇省淮安市一體育中考培訓機構“一對一”私教則要每節課高達200元,而北京某體育培訓中心報價為3000元10節課。
(3月27日 新華社)
? 從新聞中不難看出,“一對一”體測私教走紅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近年來多地中考體育分值不斷上漲、考試項目難度日漸加大,體育成為考生和家長不得不認真對待的一道考題。
? 教育部門的良苦用心我們不難理解——通過加大體育在中考中的權重及難度,“倒逼”學校和家長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隨著體育的重要性被拔高,家長們不惜重金請私教,助力孩子“更有效率”地拿高分,用“應試”的思維來對待體測,明顯念歪了經,也毀了體測的“初心”。
? 體測的“初心”是什么?筆者認為,是為了把原本屬于運動的時間還給學生,將學生從繁重的學業之中解放出來;同時,改變學校對待體育課的敷衍態度,敦促他們配足配齊體育師資和設施,嚴格按照規定開足開齊體育課。此外,通過調整中考評價標準,也讓家長將精力從“補課”轉移到“鍛煉”上來,多陪孩子運動,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
? 但“重金請私教”的做法卻與上述“初心”背道而馳,一來,課外的體育培訓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掠奪了孩子的休息時間;二來,突擊式的“應試”訓練,將“鍛煉”等同于“考試”,抹殺了體育鍛煉的本意,容易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更讓人擔心的是,當體測都能用錢來解決時,對那些無法支付高昂私教費的家庭而言,又人為地制造了新的不公平。
? 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不應該把“效率”“分數”這些功利化的指標當作體育鍛煉的目標,運動讓孩子健康、陽光、開朗、自信,我們絕不能讓運動淪為為了分數而生的“應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