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有鵬
《田園詩情》是蘇教版第七冊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讀來使人如沐春風,如食甘飴。如果由表及里、層層深入,也許能夠更充分地領略“真正的荷蘭”。
一、緊扣中心句,感受雙重之美
課文第一句開門見山,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荷蘭這個低地之國最具特色的田園風光。
1.欣賞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水鄉澤國隱藏在文本之中。第三自然段“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值得玩味。“鑲嵌”是把一個小的物體嵌入另一個大的物體中,低地鑲嵌在運河之間,足見運河之多、之大。第五自然段“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著小船過來,坐上小板凳,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擠奶人不是開車而是駕船而來,暗示河多。
草原和郁金香相映成趣。“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遼闊無垠,“天堂般的草原”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綠意盎然的村野鄉間,是大片大片鮮艷的郁金香”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讓讀者有遺世獨立之感。這次第,怎一個“美”字了得?
牲畜們才是原野的主人。跑前跑后的牛犢、剽悍強壯的駿馬、悠然自得的綿羊、不停呼嚕的豬群、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
2.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
形象的比喻。“極目遠眺,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是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牛。”草原如絲絨,可見草之柔軟。“在天堂般的綠色草原上,白色的綿羊悠然自得。”綠色的草原就像天堂,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見?
貼切的擬人。白色的綿羊之所以“悠然自得”,小雞和長毛山羊之所以“安閑地欣賞”,是因為它們在自己的王國里生活。奶牛在被擠奶時表現得“嚴肅沉默”,它一定不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或許還有優越感。
并列的句式。“沉睡的牲畜,無聲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遠處的幾座燈塔閃爍著微弱的光芒”,營造了一幅寧靜祥和的田園夜色圖。
二、個性化閱讀,感悟荷蘭精神
景色是顯性的,精神是隱性的,只有引導學生仔細品味,發現文字背后的東西,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荷蘭”。
1.白天的荷蘭田園自由而快樂
一個自由的王國。駿馬自由馳騁,它們是這個自由王國的主人;綿羊、豬群、小雞、山羊隨意駐足,在自己的王國里徜徉;奶牛在草原上或吃草,或奔跑,或站立思考,無拘無束,一切都是自由的。
一座天堂般的樂園。背上蓋著防潮毛氈的奶牛是快樂的,跑前跑后的牛犢是快樂的,悠然自得的綿羊是快樂的,看風景的豬群、小雞、長毛山羊也是快樂的。是啊,被人呵護,衣食無憂,怎么能不快樂呢?
2.夜晚的荷蘭田園寧靜而和諧
夜深靜臥百蟲絕。“在這里,誰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偶爾傳來的汽笛聲,更加襯托出寧靜。當夜晚來臨時,“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發出哞哞聲,馬也忘記了踢馬房的擋板。”如此寧靜的環境,是那些身處喧囂都市的人們可遇而不可求的。
人與自然兩相和。如果說白天的荷蘭主要展現的是動物與自然的和諧,那么夜晚的荷蘭展現的則是人與動物、自然的和諧。荷蘭的鄉村之夜,連狗、馬、牛都保持安靜,只有偶爾傳來的汽笛聲,沒有震天的廣場舞音樂,只有燈塔閃爍著微弱的光芒,沒有炫目的霓虹燈。這是怎樣的和諧呀!
作者從課文開始就毫不掩飾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贊美和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荷蘭”后面的逗號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表示強調、贊美;結尾“這就是真正的荷蘭”,贊美之情再次躍然紙上。作為教師,如果能夠借助本文在學生們心中播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種子,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