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于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全國人大代表、湖北潛江市市長龔定榮看到這段內容后很振奮。他所在的潛江市有一個網紅“小龍蝦學院”,是一個高職院校里面專門培養小龍蝦技能人才的飲食文化學院。今年首批“小龍蝦學院”的學生即將畢業,而在校生還沒畢業就被“預訂一空”。
(3月10日 《北京青年報》)
毋庸置疑,職業教育的天然屬性是為社會服務,為國家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專業性人才。同時,職業教育也要緊扣國家經濟的發展脈搏,對接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這也是職業教育包括高職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地方特色經濟發展與繁榮的驅動下,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中有所偏重,有針對性地支持特色經濟的發展,也是符合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的。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社會緊缺的人才,也確實利于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比如,目前的國內餐飲消費市場上,小龍蝦屬于熱銷產品,龍蝦的養殖和烹飪需要大量的人才,湖北潛江的這所高職院校能夠瞅準市場的需求,以“小龍蝦學院”為平臺,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既滿足了目前市場的需求,也解決一定人群的就業問題,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
但是,現在就認為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值得大力推廣,筆者覺得還為時過早。一個專業該不該辦?能不能辦?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如何?是需要時間檢驗的,切不能因為目前的火爆,就忽略對于其未來的觀測和評價。每年教育部都會對一些就業率低的專業發出“紅牌”預警,這其中就不乏法學、生物工程、計算機技術等當年被熱捧卻遭遇就業變冷的專業。
高職院校的辦學機制相對靈活,專業申報與設置也較為自由。然而這是一把“雙刃劍”,可以結合市場發展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但是也不能追求“短、平、快”,畢竟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工程,絕不能一蹴而就。正因為如此,對于高職專業辦學的評價應該更加慎重,絕對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
首先,未來人們還會不會對小龍蝦持續有這么高的熱情,這是一個未知數。萬一小龍蝦將來沒有市場了,或者市場萎縮了,“小龍蝦學院”還能招到學生嗎?萬一小龍蝦沒有了市場,這些畢業生還能做一點別的嗎?他們拿什么技能去轉行?靠什么能力去維持日后的生存?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宜精不宜細,專業設置應該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從這個角度上說,任何對“小龍蝦學院”的評價都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