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月芳
摘要:對公眾而言,外交部發言人是了解中國外交政策最直接的窗口,在外交場合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言語行為理論為基礎,語料選取于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中的答記者問。分別從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對外交部發言人的語言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外交部發言人在不同的提問中會使用不同的言語行為,通過言語傳達一些暗含意思來避免沖突,表明立場并能產生重要的言后影響。本研究對外交部發言人的言語進一步提高以及使公眾更好的理解外交語言和言語行為理論本身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言語行為理論 ?外交部發言人 ?言語分析
一.引言
外交部發言是中國傳遞外交信息的重要活動。它可以闡述中國外交政策和政治立場,因此外交部發言人的語言選擇非常重要。為了更好地理解外交語言,本文以言語行為理論為理論框架,對外交部發言人的語言進行分析。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發言人采取不同的言語行為來處理不同的問題,從而可以達到一定的暗示和勸說效果。眾多學者們從多方面對發言人的言語進行了研究,但從言語行為理論的角度進行研究還存在不足。本文將進行進一步研究。
二. 理論框架
言語行為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英國哲學家奧斯汀提出的。一個人在說話時可以同時執行三個行為: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言內行為指說出詞語、短語、從句和句子的行為。它傳達的是字面意思。言外行為可以傳達說話人的意圖,是暗含的意思。言后行為是說話人言語產生的實際影響。通過舍爾的進一步分類,言外行為被分為五類:斷言類是陳述或描述說話人認為正確的事。指令類是試圖讓聽者采取相應行動。表達類是說話人對現存的狀況表達情感和態度。
三. 分析外交部發言人言語
本部分基于言語行為理論對外交部發言人的語言進行研究。主要從三方面: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
(一). 言內行為的分析
問:據了解,伊朗國家石油油船公司發言人稱,中方在救援東海海域船只碰撞事故中失聯的伊朗籍船員時并不幫忙。你對此有何評論?
答:事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全力開展海上搜救,盡最大努力救援遇難船員。中方救援人員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和安全威脅多次接近事故船只,近距離實施搜救和滅火作業。希望有關方面以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官方發布信息為準,不要輕易聽信其他渠道的信息。
陸慷的回答字面意思如下,他反對伊朗國家石油油船公司發言人對中國的看法。中國已經盡最大努力去援救,也一直在保持救援交流。海域情況非常危險,但是中國沒有放棄,而是一直參與,希望外方不要曲解事實。
(二). 言外行為的分析
1. 斷言類
問:日本政府今天說有一艘不明國籍潛艇進入釣魚島12海里毗連區,中國軍艦很有可能進入了同一區域,日方已就此提出抗議。請證實
答:根據中方掌握情況,今天上午日本2艘艦艇先后進入赤尾嶼活動,中國海軍對其實施了全程跟蹤監控。我必須再次強調,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日方有關做法絲毫改變不了釣魚島屬于中國的客觀事實,也絲毫動搖不了中方維護釣魚島領土主權的堅定決心。
陸慷的言外行為屬于斷言類, 他陳述了這件事的真實情況并強調國家的主權。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本無權干涉,這是個事實,沒有人能改變。進一步強調了中國對待領土主權問題的堅定態度。
2. 指令類
問:蔡英文從明天開始將訪問位于太平洋的三個臺灣“邦交國”,途中將過境夏威夷和關島。中方是否就此向美方表達了關切或提出了交涉?
答: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我們處理臺灣對外交往問題時始終堅持的原則。 她所謂“過境”的真實目的不言自明。我們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不允許其“過境”,不向“臺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
耿爽的言外行為屬于指令類,中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并強調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干涉領土主權。除此之外,強調蔡英文的臺獨行為不會被支持,明確發出指令讓美方采取措施進行阻止。這對維護中國領土主權以及宣誓國家權威具有重要影響。
3. 表達類
問:據報道,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14日發生該國歷史上傷亡最嚴重的單一襲擊事件,至少造成276人死亡、約300人受傷。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中方對此深感震驚并予以強烈譴責。我們向不幸遇難人員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愿同包括索馬里在內的非洲國家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恐怖主義威脅和挑戰。
耿爽的言外行為屬于表達類,他對這次襲擊表明了態度。中方對恐怖分子表示強烈的譴責并同情遇難和受傷的家屬。還表達了將始終反對恐怖分子的決心。 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和友好的國家。
(三). 言后行為的分析
問:據澳大利亞和中國媒體報道,受中國在澳大利亞進行“政治滲透”等報道的影響,中澳關系有惡化趨勢。很多中國留學生表示申請澳大利亞簽證的時間和難度都大幅增加,對此有何回應?
答:這個問題的根本還是反映出澳大利亞國內的一些人怎么看待中國的發展,怎么看待中澳雙方是否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問題,也反映出澳方有一些人不能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正確看待和處理與中國的關系。教育合作是中澳交流的一個重要部分,希望澳方妥善處理有關問題,為雙方在包括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創造良好氛圍和條件。
華春瑩指出澳方存在一些不能正確看待和處理中國關系的人,在教育上也直接提出建議。隨后,產生言后行為,澳方采取行動。為進一步強化澳大利亞的雙邊關系之一,將建立一個具有革新意義的“澳中關系國家基金會”。這一新的倡議反映了澳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對華關系的承諾。
四. 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外交部發言人在不同的問題上采取不同的言語行為。言外行為可以讓聽話人聽出暗含的意思,巧妙的避開了直接沖突。陳述事實時用斷言類。表達情感態度時用表達類。對其它國家作出要求時用指令類。除此之外,言后行為還可以促使其他國家采取實際行動,改善國際關系。言語行為理論可以幫助發言人不斷提高語言質量,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外交語言,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和效果。反之,語料可以豐富理論本身,使我們對理論有更深的理解。
References
[1] Austin,J.L.200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Foreign Language[M].Beij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Searle, J.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3] Leech. G.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983.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何自然.新編語用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