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讀書是一種不斷追求自我境界提升的過程,閱讀的新知能開闊眼界,達到自我提升與強化目標。如何讓閱讀融人生活當中?通過閱讀來豐富自我,實現自我提升有積極意義,在生活點滴中體會閱讀的樂趣,讓好書伴學生健康成長。
在現代教育環境中,圍繞廣大中小學生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在不斷推進,無論是學校教育環境下還是家庭教育場景中,都看到了閱讀的有效性和價值。在學校環境中教材是主要的閱讀資源之一,且學校的圖書館、讀書角等空間,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便捷途徑,閱讀資源的價值在學校環境中煥發光彩。在家庭場景中家長也更關注學生的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讀素材的準備十分豐富。但還是要注意一個問題,閱讀融人生活,僅僅依靠外力作用很難發揮價值,還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通過閱讀來實現自我強化,這樣才能夠持續地發揮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學會閱讀,通過讀書能實現自我成長。為達成這一目標,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其一,引導學生重視閱讀。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為信息技術帶來了信息獲取的便捷性,“讀圖時代”已然來臨,作為一種簡易,快捷的閱讀形式,成為學生的主要選擇。對大部分學生而言,雖然這種方式能夠獲取一定的知識點和閱讀內容,但所展現出的有效性并不強,主要表現為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學生對傳統閱讀方式的重視度下降,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成長。家長要發揮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讓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去感染孩子,讓孩子可以參與其中。
其二,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對于廣大的中小學生而言,閱讀興趣的養成,才能夠讓這一群體投身到閱讀當中,感知和體會閱讀的魅力。興趣驅動下,閱讀能更好地融入生活。對于學生而言,可以賦予這一群體廣闊的學習空間,尊重自主閱讀意愿,并時常帶領學生去圖書館感受讀書的氛圍。這樣,讀書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成為陶冶情操的方式,學生主動閱讀,主動讀書。
其三,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大部分教師和家長雖然意識到閱讀融人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接觸更多課外知識點,但從實際情況看,大部分學生缺乏必要、有效的讀書方法的支撐,造成對閱讀內容的解讀不夠充分,讀書效果大打折扣。家長要做好引導,瀏覽性的泛讀法和品味性的精讀法結合,通常能夠發揮良好的閱讀效果。對于學生自己熟知的內容,采取泛讀法即可。對于較為陌生的內容,要認真精讀,品味書中呈現的內在精神品質與情感。深入剖析閱讀內容的情感核心,對內容解析的完整性,直接關系到閱讀質量。
其四,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感悟。讓閱讀融人生活,是充分挖掘閱讀素材的核心價值,在生活中開拓學生的眼界,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閱讀體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中形成感悟,并達成“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目標,實現閱讀價值的延伸,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有積極意義。
總之,閱讀融人生活,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呈現,對廣大學生而言,閱讀與生活的融合,對學生的成長有積極、正向的意義。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