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晶
摘要:人有七情六欲,各種情緒在人的生活中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力,積極的情緒產生正能量,消極的不良情緒則會助長負能量,破壞甚至毀滅正常的生活。如何正視不良情緒?如何接納不良情緒,并轉化成生活的調劑品?本文將一一講述。
關鍵詞:情緒 不良情緒 正視 接納 管理
一、認識情緒
人生在世,既有開懷大笑的愉快時刻,也有焦急不安、萬念俱灰的傷心時候,包括肢體、語言、態度、聲音所表達出來的各種喜、怒、哀、樂、愁,都是人的一種情緒體驗或者情感體驗。情緒是人的內心世界的一種外在表達方式,作為一個漢語詞語,它是指人在從事某種活動時產生的興奮心理狀態,或者某種不愉快的情感;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它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統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情緒經常和心情、脾氣、性格、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爾蒙和神經遞質影響。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情緒,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對人的生活造成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影響,比如:比賽失利,會造成某些人的情緒一落千丈;反之,也會激發某些人斗志高昂,繼續奮斗。同樣的結果,卻造成了不同的影響,這說明情緒的產生和人的脾氣、性格有密切的關系。積極的情緒是人的良好心理狀態的延伸,對后續事件的發展會產生越來越好的影響力;而消極的情緒則會干擾人的準確思維和判斷力,對后續事件的發展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正如道家思想所體現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因此,擁有積極情緒是人能夠積極面對生活的必修課。
二、正視不良情緒
然而,情緒的產生是人之所感,并非想要就能要,想丟就能丟。從古希臘至今,歷代思想家都試圖在理論上解釋情緒的產生,當代的情緒理論也多在經驗上進行研究。從不同視角,融合各種理論,我們可以看到:情緒是多元的復雜的綜合事件,即使主觀感受,又是客觀生理反應,具有目的性,也是一種社會表達。積極的情緒有助于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的提升,消極情緒也是一種負面情緒,壞情緒,我們把它叫做不良情緒,比如:不滿意、憂愁、恐懼、嫉妒等等。不良情緒如此糟糕,讓我們生活產生諸多煩惱,真的不能要嗎?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良情緒是人類在進化中產生的一種適應自然的自我保護的機制。如果沒有了這些不良情緒,你會怎么樣?比如:過馬路時沒有了恐懼,行人橫穿馬路,多危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良情緒的體驗,才讓我們有了更多對生活的思考。當我們認識到了不良情緒也是有積極作用的時候,我們再處理和面對自己不良情緒的時候,或許就能不被這些情緒所左右。
三、悅納不良情緒
(一)接納不良
當我們感受到了不好的情緒時,很多人會選擇壓抑自己這種不良情緒,但你會發現雖然你壓抑了這種情緒,但自己內心卻生出更多難受的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怎么辦呢?在壞情緒來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一種情緒體驗,試著接納壞情緒的存在,給自己幾分鐘和情緒對話的時間,比如在小紙條上寫出自己很生氣,或者轉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的事情借以分散不良情緒,這是大腦面對這樣的事情時一個正常的反應,告訴自己能合理處理這樣的情緒。或許這樣的方法你可能會覺得沒有太大意義,但如果你每次都采用這樣的處理方式,你會發現在以后的生活中你的情緒會更加穩定。
(二)正視抑郁
不良的情緒在無法得到緩解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會滋生其他一些心理疾病,比如:網絡上經常看到很多抑郁致死的案例,于是,很多容易情緒不良的人群就會焦慮自己患抑郁病了嗎?其實,你只是有一些抑郁情緒而已,并非抑郁病。什么是抑郁癥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種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如果最近工作很忙,長時間心情不好,那是不是得抑郁癥了呢?其實這只是有點抑郁情緒而已。如果老板說明天開始你不用再加班了,可以正常的上下班了,你的心情是不是立刻好起來?也就是說這種心情低落會隨著加班結束而結束,那么這就是抑郁情緒而不是抑郁癥。
如果是抑郁癥的患者,這種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郁,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癥狀或轉為慢性。那么,患者就需要找專業的精神科醫生進行診斷治療了特別是在抑郁發作很嚴重的情況下,更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在藥物治療緩解了癥狀后可以結合心理咨詢。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接受自己得了抑郁癥的這個事情,知道這個問題是可控可變的。
(三)情緒管理
能夠接納并正視自己的情緒以后,還要做到科學的方法管理駕馭自己的情緒,從而確保自己良好的情緒狀態。比如心理科學上提倡的6H4AS情緒管理方法,用增加快樂、減少煩惱來保持合理認知、適當的情緒、;理智的意志與行為。一方面,用智慧打開快樂資源,優化情緒,6H(Happy)就是奮斗求樂、化有為樂、化苦為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另一方面,用4AS(Ask Step)技術來管理苦惱、生氣等不良情緒,改變情緒。4AS(Ask Step)就是值得嗎?(自我控制)為什么?(自我澄清)合理嗎?(自我修正)該怎樣?(自我調適)
情緒不可能被完全消滅,也沒有好壞之分,但是由情緒引發的行為則有好壞之分,行為的后果也有好壞之分,所以,不良情緒可以進行有效疏導、有效管理、適度控制,通過這樣的方式將之轉化成合理化的信念和行為。
四、結語
不良情緒是每個個體和群體的本能,我們不能去除或者壓制,只能用對的方法去探索,去理解,去調整放松。在這個過程中,以人為本是最重要的核心原理,只有從尊重人、發展人、完善人的角度出發,提高對情緒的自覺意識,控制情緒低潮,保持樂觀心態,才能使人性和人的情緒得到充分發展,人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參考文獻
[1]劉元明,沈楊.不良情緒的危害及其調整[J].讀書文摘,2017(8)
[2]壯凌.不良情緒的奇妙反應[J].心理世界,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