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雷
支氣管哮喘又簡稱為哮喘病,是兒科中一種較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現今,支氣管哮喘被認為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比如淋巴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在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會有明顯增高的非特異性氣道反應,是一種以氣道高反應性為主要特征的多因性疾病。其主要有反復可逆的喘息和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這些癥狀通常都是可逆的,但也可能會加重導致死亡,因此,要重視對哮喘的預防和治療。
一、小兒患支氣管哮喘的原因是什么?
1.呼吸道感染:(1)呼吸道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都是嬰幼兒期的主要病毒感染源。偶爾也會出現麻疹病毒、腸道病毒、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2)支原體感染。支原體會導致嬰幼兒呼吸道慢性感染,是因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不成熟,如果沒有進行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反復咳嗽和喘息。(3)嬰幼兒局灶性感染。鼻炎、慢性鼻竇炎、中耳炎、慢性扁桃體炎,都是兒童上呼吸道常見的慢性局灶性病變。
2.吸入過敏物質:1歲以上嬰幼兒由于逐漸形成的呼吸道過敏。對室內塵螨、寵物皮毛、蟑螂和室外花粉等過敏原會有過敏反應,長時間吸入低濃度的過敏原,會引發慢性氣道過敏性炎癥,導致機體過敏,并致使慢性氣道特應性炎癥的出現。隨著過敏原的接觸時間增加,氣道的炎癥也會逐步加重,就很可能會發展為小兒哮喘。
3.胃食管反流:導致反復不愈喘息的主要原因就是胃食管反流,在入睡時劇烈咳嗽和喘息是其主要的臨床表現,平時會有反乳或嘔吐的情況。
4.遺傳因素:根據調查顯示,如果哮喘患者的親人中有哮喘病史,那么其患病幾率要比正常人高,且親屬關系越近,患病的幾率就越高。現今,還尚未完全確定哮喘的相關基因,但是有研究發現,多個基因位點與過敏性疾病有一定關系,這些基因在哮喘的發病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5.其他因素:吸入刺激性氣體、油漆味、煤煙、冷空氣及劇烈哭鬧、運動等都可作為非特異性刺激,從而引發哮喘。
二、小兒支氣管哮喘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常規檢查:哮喘發作時嗜酸性粒細胞可能會增加,但是大多數都不明顯。如果是與病毒感染有關,通常白細胞計數會處于正常狀態或減少。如果是并發感染,白細胞的數量可能會增加。
2.痰液檢查:在顯微鏡下,可見涂片上會有許多的嗜酸性粒細胞,也可見由嗜酸性粒細胞退化而成的尖銳晶體。如果結合呼吸道細菌感染、痰標本涂片革蘭染色、細胞培養和藥敏試驗,對于病原菌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大幫助。
3.血氣分析:血氣分析是衡量哮喘病情最主要的實驗室檢查,尤其是合并有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的嚴重患者,有助于指導治療。哮喘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度:(1)輕度,氧飽和度大于0.95,PH值正常或稍微偏高,動脈血氧分壓正常,二氧化碳分壓較低,則表示哮喘處于早期,會有輕微的過度通氣,而支氣管痙攣不嚴重,口服或霧化吸入平喘藥后,病情可以得到緩解;(2)中度,PH值正常,動脈血氧分壓偏低,二氧化碳分壓正常,則表示患者通氣不足,有比較明顯的支氣管痙攣,病情較重,必要時可靜脈注射平喘藥;(3)重度,氧飽和度小于0.92,PH值較低,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增高,表示患者出現嚴重的通氣不足,支氣管嚴重痙攣和阻塞,這些癥狀大多發生在哮喘的持續狀態,應及時進行治療或給予監護搶救。
4.胸部X線檢查:在哮喘發作的早期,肺部的透明度會有所增加,呈現過度充氣的狀態,在緩解期沒有明顯的異常狀況。
三、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1.改善居住環境:城市環境的污染加重是導致兒童哮喘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空氣污染會對兒童的呼吸功能和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其中低齡兒童最敏感。因此,對居住環境進行改善、通風防潮、提倡無煙環境、避免被動吸煙、不在室內養花鳥、在發病高峰期減少戶外運動等,都能夠很好的防治哮喘。
2.注意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哮喘的發作密切相關,為了預防呼吸道病毒感染,應注意起居室的照明和通風,應加強兒童的飲食營養,多喝白開水,增強身體抵抗能力,盡量不去人多的場合,減少交叉感染,還要預防幼兒園、學校和家庭內的流感傳染。
3.適當運動:盡管運動也會導致哮喘發作,但其絕對不是哮喘患者的禁忌,因為運動能夠提升兒童的身體素質。只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哮喘進行控制,適當的運動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康復。當然,在運動的時候,要盡量避開空氣污染嚴重的時候和地方。兒童患上哮喘后,學習游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
4.心理呵護:兒童的心理因素在促使哮喘的發生中有著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現為焦慮和抑郁。行為方面表現為退縮和攻擊性行為。兒童的自我意識能力較差,會因為經常生病導致缺課,使得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變差,對自己缺乏信心。如果父母否認、忽視或對孩子的病情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厭惡時,可能會導致其哮喘發作加重。因此,一旦發現孩子有心理異常情況,應及時給予相應的心理治療和安慰。藥物并不是治療哮喘的唯一方式,父母們應多考慮孩子的心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