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規劃與城市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城市規劃與城市土地資源利用不協調、實用性不強、土地資源不能合理利用、與其他規劃銜接不夠完善且缺乏預見性等問題,文章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和解決對策,從而改善城市規劃與土地資源利用的現狀。本文以下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土地利用規劃;城市規劃;建設用地
在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中,土地規劃與利用在經濟建設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只有協調好城市規劃和城市土地資源利用之間的關系,才能夠確保城市規劃更加合理。 近些年來,在土地規劃的實際工作發現,土地規劃工作中存在諸多的問題,而每一項問題的發生都可能影響到土地規劃的質量、可行性。
一、城市建設中土地規劃的意義
城市建設中土地規劃一般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確定城市發展目標,即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確定城市各項用地的種類、使用性質、功能分區、數量比例、開發強度等,以實現合理用地和節約用地;確定城市各項建設的空間結構和組合,包括地上空間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以及城市輪廓線、景觀和城市風貌特色的塑造等;指定中長期發展建設目標,確定近期建設目標和當前建設安排。通過統一規劃,分期實施,使近、遠期目標相結合。
二、土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利用規劃的實用性不強
土地規劃、管理體系不完善。從當前土地規劃的情況來看,土地的利用率并不高,注重總體規劃輕詳細、專項的規劃,不健全的體系導致各級職能部門分工不明確、措施不得力,欠缺各種土地整體規劃、所有權等相關機制的明確,未進行全方位的規劃,也未采取有針對性地、合理地管理。
(二)隨意調整規劃的內容
現行規劃在如何用地方面的制度顯得有些欠缺,往往規劃修改跟著用地走,調整比較頻繁,因此導致土地利用規劃的實用性不強。具體表現為:一是到期就可以修改;二是依據經濟增長的需要,可以臨時報批修改;三是新一屆政府經常隨意更改上屆政府制定的土地規劃;四是規劃指標存在市場化交易。
(三)不能充分估計經濟發展速度
上輪規劃是在宏觀經濟形勢緊縮的背景下制定的,沒有充分預見此后出現的城鄉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使得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規劃建設占用耕地指標出現不足的現象,城鄉建設發展空間受到約束,導致矛盾突出。
(四)土地規劃不夠科學嚴謹
土地規劃的制定必須做到科學嚴謹。而一些城市規劃的制定,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合理性,不僅使城市建設沒有自己的特色,更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和建設管理成本的增加。一是進行沒有必要的規劃和開發,土地資源應有的價值得不到體現。一些規劃未能對城市有限土地資源進行合理有序地規劃和開發,使土地資源未能體現其應有的價值,特別是一些具有增值潛力的土地,由于開發不甚合理,影響了土地資源應有價值的體現,甚至阻礙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規劃編制過程中,未能對城市現有景觀資源進行嚴格保護和充分利用。一些規劃未能對城市現有植被、文物、水系等景觀資源進行嚴格保護和充分利用,反之是先行破壞、而后建設,不僅失去了城市本來的獨特景觀。
(五)公眾參與度不高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常是直接由國土部門組織自身力量或委托大專院校、規劃設計院等單位進行編制,然后組織政府相關部門參加會審,很少征求當地居民的意見,因而缺乏公眾的廣泛參與。
(六)城市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未能按要求服從、服務于城市規劃建設
城市土地市場化運作未能很好地服從于城市建設既定規劃。一些城市通過拍賣土地等市場化運作方式來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特別是對于城市黃金地段的土地資源,在拍賣過程中往往過于注重土地出讓價格而忽視了城市功能分區的需要,使土地開發建設未能嚴格按照城市既定規劃加以控制,以致把本應為市民服務的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變相地讓地產商利用、侵占,損害了公共利益,干擾了城市建設既定規劃效果的實現。
(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薄弱,土地資源升值空間受限
城市綠化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城市形象、增添城市活力、展現城市魅力的重要支撐,更是提升城市土地資源價值的重要途徑。然而,一些城市在綠地系統規劃中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城市的建設發展。 綠地系統規劃未能充分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綠化資源。一些城市的綠地系統規劃忽視了對現有山體、水系、植被等綠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額外增加了城市建設后期綠化的成本。特別是對一些年歲逾百的木本植物,由于未能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致使一些不可再生的綠化資源在城市建設中遭到毀壞,給城市文明造成損失。
三、解決土地規劃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專項定制保證土地規劃方案的可行性
首先,在土地規劃方案設計中,應由各個管理部門之間進行綜合能力的協調和工作銜接,更全面地了解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為制定可行、可操作的土地規劃方案奠定基礎。其次,應詳細了解社會市場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并以主體功能為核心,對土地規劃方案實施專項計劃,明確土地規劃的定位,并通過規劃功能和管理功能的共同作用下,來確保土地規劃方案制定和實施有章可循,進而保證土地規劃方案制定的可行性、有效性。再次,應不斷完善土地規劃工作相關的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等,并為土地規劃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過程提供有利的控制和監督,不僅要保證土地規劃方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更要保證方案設計的質量,為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建設奠定基礎。
(二)動員公眾參與規劃
以往在一定的范圍內,在編制國土規劃的過程中也曾做到征求有關方面和專家的意見,但未向公眾公開,規劃被批準后也未向社會公布,沒有動員公眾監督規劃的執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并存,市場的主體是經營者和企業,規劃向社會公開以后就能更廣泛地收集到各種所有制經營者和企業的意見和看法,完善規劃體系,引導他們按規劃的要求進行布局和建設,增強公眾的國土規劃意識,以便更好地實施國土規劃。
(三)控制建設用地,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土地集約利用,是指合理投入勞動、資本和技術,充分挖掘土地潛力,以獲得土地最佳的綜合利用效益。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要達到城市化水平的穩步提高和耕地數量壓力緩解的雙贏,其唯一的途徑是土地集約化利用。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采取“高度”內涵式和“合理”外延式相結合的發展方式,嚴格控制城市空間的“攤大餅式”外延擴展,采用組團式發展。確定以內涵為主的城市發展方針,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潛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容積率、產出率。不斷調整區域城市結構、城市用地結構和用地布局,考慮城市、集鎮相互協作,取消重復設置,減少城市化過程中不必要的耕地浪費, (四)加強土地管理和后備資源的開發
加強土地管理和后備資源的開發,積極尋求解決城鎮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要在實現省域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前提下,一手抓保護耕地,合理用地;一手抓土地開發和土地整理。從當前看,一是要合理確定城市規模,集約使用城市土地,提高城鎮土地利用率。這方面潛力還很大。二是在規劃的指導下,大力開展土地整理,彌補用地指標的不足。
(五)加強規劃實施措施的關聯性
一方面,土地規劃具有綜合性,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市規劃等密切相關,其實施措施也應考慮到與相關規劃的協調;另一方面,制定的行政、技術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應相互關聯;此外,不同的規劃實施措施由于涉及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措施的制定也應與部門的管理職能相關聯。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盡量提高土地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而促進城市的規劃工作朝著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沁縣不動產登記中心,郵編046400,姓名梁玲,出生年月1982.04,籍貫山西沁縣,職稱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