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香林
小學作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然而,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分階段、循序漸漸地進行。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教學實際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
一、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內容單一
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真實表達的重要性。學生的作文內容蒼白,形式單調,不能充分表達情感和思想。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標準化教育,使得學生的作文缺乏個性,情感表達不足,導致作文水平上不去,對作文不感興趣。
2.訓練模式化
初學寫作確實需要從模仿入門,在模仿中形成自己的風格。尤其是小學生,其經歷見聞有限,認識還不夠深刻,通過模仿名家的名作,可以掌握寫作技巧和表達方法,提高作文水平。但凡事過猶不及,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模仿,但凡指導作文必從模仿名家入手,導致學生形成定勢思維,認為寫作就是對優秀作品的模仿,離開范本就不會寫作了,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教師自身寫作水平不高
其實,學生作文水平能到什么樣的高度,與指導教師自身的寫作水平也有很大關系,這就好像千里馬需要伯樂的發掘,好的士兵需要好的將領帶領。教師自身寫作水平高的,喜歡并擅長寫作的,必定對寫作有自己的心得,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其指導的角度、方法往往出人意料,效果可想而知。然而,目前很多教師自身的寫作水平有限,還有的教師不積極提升自己,吃老本,這樣的教師,指導作文時,思維、角度具有局限性,限制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4.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
藝術來源于生活,缺少生活支撐的作文是沒有生命的,因此,生活實踐對作文很重要。但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總是在教室給學生講課,學生沒有離開課堂進入生活觀察的機會。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就像空中樓閣,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內容往往是“自作多情”“無病呻吟”,制約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針對作文教學中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
1.讓學生積累素材
語文成績的提高不是一兩天的事,需要長期積累,作文也是如此。積累不足,必定導致作文時無話可說,無情可抒。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積累。首先,準備一個積累本,學習課文或者閱讀課外書籍時,將自己認為文筆優美或者富有哲理的句子記下來,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日常生活中,新奇有趣的見聞、靈光一現的感悟、稍縱即逝的想法都可以記下來,這些都是日后寫作的素材。積累的素材越多,寫作時可調用的內容越多,選擇越多,寫作的空間越大。
2.降低作文難度,讓學生有成就感
學生寫作一般從模仿開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其思想、認知能力、生活能力、學習能力處于起步階段,模仿是比較簡單的作文入門方法。但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模仿學過的課文,不教授模仿方法,學習和訓練的效果并不好。為了提高學生寫模仿文章的成就感,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模仿技巧。
首先,選擇學生容易模仿的優秀范文。學生在閱讀優秀范文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如:優美的詞匯、句子和巧妙的表達方式等,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模仿興趣,促進學生的模仿。
其次,讓學生學習和觀察范文。成功模仿的前提是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熟悉文章的表達方法,深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進入范文體驗故事,觀察與范文相關的人物和事件等。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為目標,提高學生模仿的信心。
總之,小學是學生學習和增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必須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認真分析和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