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婷
? 陽春三月,藍天澄澈,湖水蕩漾,廣場上很多人在放風箏。
空中,大小不一的各色風箏在空中飛舞,人們臉上洋溢著春天的氣息。看著這色彩斑斕、做工精美的風箏,思緒不禁回到以前的日子里。
春天的早晨,在大公雞的打鳴聲中睜開惺忪睡眼的我,懶懶地賴在被窩里,聽窗外樹枝間小鳥歡快的歌聲。
“放風箏嘍!”聽到父親的喊聲,我和弟弟趕緊起床,跟隨父親來到田野。其他小伙伴的風箏很破舊,也很簡陋,大都是四個角后面拖上一條長長的尾巴,只有父親做的風箏好看:竹篾的蝴蝶骨架,白紙糊上,彩筆畫出紋理,還有兩根觸須,兩只骨碌碌轉動的眼睛,整個“蝴蝶”栩栩如生,堪稱精美。看著父親制作的“蝴蝶”風箏,一種驕傲的情緒油然而生。
父親是個能工巧匠,做起風箏來也毫不含糊,他最擅長做的就是“蝴蝶”風箏,先削出兩根細長的竹篾,在水中浸泡,慢慢彎曲,扎成蝴蝶的框架,然后糊上白紙,用毛筆畫出花紋,安上兩個火柴盒做眼睛,風一吹,火柴盒轉得飛快,仿佛蝴蝶活了一般無二。放風箏也需要技術,風太大,風箏會栽跟頭,甚至會刮爛風箏。風太小,風箏飛不起來。
天氣晴朗,風輕輕地吹著,祥和的陽光打在我們臉上,風箏在父親手中緩緩地飛上天空,十米,二十米,越飛越高,這時父親會把手中的線交到我手上,我極小心地拿著,緊緊地拽著線,生怕一不小心風箏就飛不見了,我跑啊,跳啊,累了就索性躺在地上,出神地望著藍天,心兒也隨著風箏在空中翱翔,在白云中穿行,渾身有說不出的愜意和滿足。
十年前的春天,我帶著六歲的兒子在學校附近的田野里放風箏。由于有小時候跟隨父親放風箏的經驗,兒子的“老鷹”風箏在我的手中輕而易舉地就飛上了天空。藍藍的天空下,兒子的“老鷹”舒展雙翅,自由翱翔。兒子仰起紅撲撲的小臉兒,滿含希冀地緊緊盯著空中的“老鷹”,快樂地又唱又跳,興奮無比。而笨手笨腳的小強爸爸,好長時間沒把風箏放上天,他那只“蜈蚣”實在不聽話,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到西;起到半空又俯沖而下,我看著小強爸爸滿頭大汗,叮囑兒子抓緊線,便跑過去指導他們,告訴他們放風箏的要領,慢慢地,小強的“蜈蚣”也飛上了天,長長的尾巴在空中悠來蕩去。興奮的小強大喊大叫著,竟然在地上翻起了跟頭,春天的田野里響起孩子們歡快的笑聲。
“爸爸,我的風箏飛起來了!”孩子清脆的叫聲拽回了我的思緒。在這大好的春光里,我想帶著父親、領著兒子去田野放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