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昌 姜珊
摘要:《黑圖檔》是近年來東北地區清代檔案整理的代表性成果,其收錄的檔案真實記錄了盛京社會歷史發展的情況,為學術界研究清代地方檔案史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文章以新出版的《黑圖檔·嘉慶朝》為中心,首先對清代公文撰擬用字問題展開分析,然后對公文印信封開、重鑄印信以及嚴懲印信造假等問題進行初步探討,以期為學術界進一步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文書檔案史奠定基礎。
關鍵詞:《黑圖檔》;盛京內務府;盛京將軍衙門;公文撰擬;用印制度
分類號:C931.46
《黑圖檔》是清代盛京總管內務府衙門形成的公文抄存檔案,主要源于清王朝對公文管理的一項制度性要求即“匯抄存查制度”,因其形制為簿冊式,故又稱之為“盛京內務府檔案冊檔”(2015年入選第四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昂趫D檔”一詞來自滿文“hetu”的音譯,意為“橫、側、廂、旁”,在此衍義為“副”,即副本檔。《黑圖檔》是“清代盛京總管內務府衙門遵制按朝年及行文關系,將盛京總管內務府同京師總管內務府、京師六部等衙門之間,以及盛京將軍衙門、奉天府、盛京五部等衙門之間往來公文原件抄錄后形成的文書檔案”,簡言之就是盛京總管內務府衙門往來公文的匯抄件副本?!逗趫D檔》原存于盛京內務府,由檔案房專門管理。后幾經輾轉,現保存于遼寧省檔案館。2016年《黑圖檔·嘉慶朝》由遼寧省檔案館整理后在線裝書局出版?!逗趫D檔·嘉慶朝》為嘉慶元年(1796)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的盛京內務府與其他衙門間往來公文的抄件,記錄了嘉慶年間,盛京各部與京師各部之間的交流與往來,其中還記載了大量有關公文撰擬用字與印信問題的檔案內容,以往的文書史、檔案史研究對此幾無所見。有鑒于此,筆者以《黑圖檔·嘉慶朝》為本,對這兩個問題展開初步探討,豐富清代地方檔案史研究,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予以批評指正。
1《黑圖檔·嘉慶朝》所見公文撰擬用字問題
清代公文作為傳達上級指令、呈報下級情況的重要途徑,要求其撰寫規范化,務必做到書寫文字的準確、清晰。
1.1《黑圖檔·嘉慶朝》規定統一書寫用字與內容保密
統一公文用字不僅達到規范公文書寫的作用,更加強了專制統治的地位。清朝是由滿族建立起來的國家,滿文與漢文共同為國家的法定文字。清軍入關后,“凡所有公文、奏章以及宮殿、城門、印鑒、關防等都要求用滿文漢文并列書寫?!奔螒c二十四年(1819)五月,因明興阿等奏請升補承德知縣等折僅寫漢字,未滿漢合璧的問題,《為奉上諭明興阿等奏請升補承德知縣等折僅寫漢字并未用清漢合璧者降級留任事》規定得極為具體:“向來奉天省奏事之折,除刑名案件外,俱用清漢合璧繕寫?!鄙现I要求“嗣后務當恪遵定例,不可率臆更張。”并下旨令明興阿連降三級。另外規定滿文不可代寫,嘉慶二十四年(1819)五月上諭發布,《盛京將軍衙門為奉上諭各衙門凡寫清字均令筆帖式書寫不得代寫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通諭東三省備駐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等詳查如有此等代寫清字,書辦刻即逐出,務令旗人書寫,毋令書辦代寫。”嚴懲代寫滿文的做法也能表明滿文在清朝統治期間是重要的文字。
軍機處負責擬寫皇帝發布的諭旨或因官員奏請下發諭旨,為防泄密,嘉慶六年(1801),《盛京將軍衙門為奉上諭嚴禁軍機處泄密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軍機處為辦理樞務,呈寫密旨之地,首以嚴密為要。”軍機處所辦理的事情多為朝廷的核心機密,保密尤為重要。因此上諭特諭軍機處:“軍機大臣止準在軍機處呈寫本日所奏,上諭其部院稿案不準在軍機處辦理,本管司員不準至軍機處回事。軍機章京辦理之處不準閑集人窺探。自王貝勒貝子公、文武滿漢大臣,俱不準至軍機處同軍機大臣談說事?!避姍C處作為處理緊急軍務的機構,嘉慶帝對于軍機處的權限也有所限制。嘉慶四年(1799),《都虞司為奉上諭凡陳奏事件直達皇帝不得預先告知軍機大臣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上諭規定:“備部院衙門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撫、藩臬爾有奏之責者,軍營帶兵大臣等,嗣后陳奏事件俱應直達朕前,俱不許另有副封關會軍機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將所奏之事預先告知軍機大臣,即如備部院衙門奏章呈處后,朕可即行召見,面為商酌,備交該衙門辦理,不關軍機大臣指示也,何得預行宣露?!?/p>
1.2《黑圖檔·嘉慶朝》要求字跡印跡清晰
因用墨較淡致使字跡無法辨認的問題時有發生,《盛京內務府為聲明折件系經批本書露遞俟有應行本章定濃墨恭繕以昭慎重事咨通政使司》記載:“內閣片交所有備省呈本章,頗有字畫微細墨跡較淡,幾至不能辨認,殊非敬事之道,相應片交,通飭各直省嗣后須濃墨恭繕,毋得仍前細淡致干飭行等,因前來查備省呈進本章,每多字畫歪斜,紙張軟薄。”針對用墨過少導致字跡不清的問題,規定在書寫時,使用濃墨且須恭敬地繕寫。規范公文用墨不僅規范了公文書寫,更能減少作弊等問題。
公文用印也要求蓋印清楚。通過規范印信的加蓋,可以起到印信防偽的目的。印章在加蓋中,應使用適宜的朱砂,避免過量或過少?!妒⒕﹥葎崭疄橹獣拥筋}本務須按照程式撰寫用印之公文日期事咨通政使司》引諭旨:“嗣后題本內應行鈐印之處,務當親加檢閱,印模字書清楚,勿使朱色模糊,亦不可過用濃朱,反致磨開,不分字畫,更不足以昭敬謹。至本內字畫微細挖補過多,應抬寫而不抬寫,不應抬寫而抬寫者,尤宜悉心查核,毋再似前草率。其有所用印文,年久糊者,應照例更換,以昭慎重?!奔螒c九年(1804),《盛京將軍衙門為送工部文冊各項尾后務須寫明年月日鈐印等事咨盛京內務府》詳細記載了因營繕司呈報“今查湖南建府阿題銷鳳凰廳修建衙署兵房二案冊內,竟用白簽聲復,并未鈐印”一事,左工司準“以后,凡遇達部文揭,造送估銷冊籍尾后,務須填寫年份月日,文冊內鈐印,毋得字跡模糊,登復駁查備款,毋得率用白簽冊籍??偡馔馄?,印信務須實蓋,毋得浮貼、印花,并將冊籍本數,于咨揭內照數注明?!辈擂k日后仍任意疏漏、草率之人。《盛京戶部為嗣后行領豆草務必印領字跡真切并編列字號等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盛京糧儲司因各部衙門官員領取俸餉、米石、豆草等時,印信不清,且字跡模糊的情況,要求:“各處嗣后行領豆草務須印信字跡真切,并將票上編列字號,造具半印花冊,以憑查考,而杜弊端。”《盛京將軍衙門為嚴禁挖改題本年月日蓋印處事咨盛京內務府》還記載了:“嗣后外省備督撫凡遇題本年月日,俱不準挖改。如有錯誤,即著另換一扣,粘尾接寫,仍將接寫之處鈐印,以杜弊端?!币幏队糜?,確保印信清晰,防止被不法之徒利用。
字跡或印跡不清都為不法之人提供可乘之機,通過要求書寫及印信加蓋的清晰,確保公文內容清晰可讀、格式規范的同時,也減少了不法之徒可利用的機會。
2《黑圖檔·嘉慶朝》所見公文印信制度
印信無論在古代或現代都作為權力的象征,“清代,在文書檔案的卷首、文尾、騎縫、涂改等處均要加蓋有體現官署征信權威的印信模跡,這是當時文書處理制度所規定的,從而賦予文書檔案以法定效力。”印信因其代表的權力,在使用中需對其進行規范,對盜用等違法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理,方能保證印信的合理、合法的使用,行使其“憑信”功能。
2.1《黑圖檔·嘉慶朝》所見對公文印信封開的規定
開印就是官府開放印信,開始辦事,相應地,“封印,指官府封閉印信,停辦公事?!狈忾_印信的時間需經欽天監選擇,在封開印信期間官員所穿服飾也有所要求。封開印信制度的逐步完善,表現出清政府對于印信管理的重視。
(1)印信封開時間要求
開印與封印時間由欽天監選擇,由禮部題請,經皇帝批準。并由禮部“由臣部預為題名,通行內外備衙門轉飭所屬一體遵照?!边@在檔案《奉天府尹衙門為禮部題準封開印信日期等事》中有詳細的記錄。嘉慶二年(1797)十月,禮部題準封開印信日期,“欽天監選擇得本年十二月二十日乙卯宜用印時封印吉,次年正月十九日甲申宜用辰時開印吉等因到部。該臣等查得本年十二月二十日乙卯宜用卯時封印,嘉慶三年正月十九日甲申宜用辰時開印。自封印起至開印日止,照例不理刑名,不辦事,有緊要事件,仍行辦理。”嘉慶三年(1798)十月,《盛京禮部為知會封開印信日期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禮部題準封開印信日期,“欽天監選擇得,本年十二月十九日戌甲宜用辰時封印吉,次年正月二十日乙卯宜卯時開印吉。”嘉慶十五年(1810),《三陵總理事務衙門為禮部奏準封開印信日期事札永陵關防衙門》記載:“臣等查得本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壬寅宜用辰時封印,嘉慶十六年正月二十一日辛未宜用卯時開印。自封印日期起,至開印日至,照例不理刑名,不辦事,有緊要事件仍辦理。”這三份檔案清楚地記錄了封印和開印的時間,官員所需做事項及禮節等事宜。“一般而言,清代封印的日期會選在每年臘月十九、二十、二十一日三天中的一天,開印的日期則選在第二年正月十九、二十、二十一日三天中的一天,究竟在哪天,由部行欽天監選擇日期,行知部院?!倍磕甑姆忾_印信并非都為十九日、二十日,需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由欽天監選擇良辰吉日而定?!度昕偫硎聞昭瞄T為奏準更改明歲開印日期事札永陵關防衙門》記載:“明歲開印日期擇于正月二十一日卯時,是日系祈口大祀,未便開寶,備部院大臣均應陪祀,亦不能赴署開篆。著該衙門于十九日、二十二日,另選吉日開印。”在封印期間,按照舊例是不理刑名、不辦事的,但如遇緊要事件仍可辦理。即使是皇帝駕崩,封開印信的告條也是要粘貼的,以提醒民眾?!妒⒕④娧瞄T為大行皇帝升遐各衙門開封印信告條仍舊粘貼等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太行皇帝升遐,奏準條欽內開,二十日內,備衙門開封印信告條仍舊粘貼,其王公大臣、官員銜封條,百日后粘貼對聯門神至二十七日后張掛。又載,例內載,軍民人等二十七日后照口例行。”
(2)印信封開時對禮儀服飾的要求
嘉慶二年(1797),禮部在題準封開印信時間的同時,規定了禮節?!妒⒕┒Y部為禮部題準封開印日期等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至元旦令節,自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至正月初四日,上元節自正月十四日起至十六日,王以下文武各官照定例,常朝處穿朝服外,其進內及公所辦事俱穿蟒袍補服恭候?!倍螒c五年(1800),禮部題準封開印信一文中,更為細致地規定了封開印信期間應著服飾?!妒⒕┒Y部為奏準封開印信日期及應行服飾等事咨盛京內務府》規定:“嘉慶六年元旦令節遵照王大臣奏定服色,王以下文武各官俱穿蟒袍補褂。十二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及正月初二日、初四日、初五日俱穿常服,掛朝珠,其上元節應穿服色照嘉慶四年八月內臣部酌擬之例,王公百官穿補褂、掛朝珠。十四日、十六日俱穿常服、掛朝珠至封開印信日期。”封開印信期間應著服飾的規定,表現出對印信的重視。
2.2《黑圖檔·嘉慶朝》中的重鑄印信制度
印信制度也能體現出避諱制度,體現出清代專制思想。當印信中有需要避諱的字樣時,需對印信進行更改。嘉慶五年(1800)正月二十五日禮部為避諱將印信關防中的清文永字鑿去一點?!斗钐旄鼮楸苤M將印信關防中清文永字鑿去一點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凡文武等官印信官防條記與有御名字上一字同音者,照內式樣于印文請篆,并印背清字均鑿去一點?!钡拦饣实劾^位后,與御名同字同音的印信需另行換鑄。《盛京將軍衙門為文武官員關防印信有與御名同字同音者送部另行換鑄事》記載盛京將軍衙門商議“文武官員印信、關防有無與御名同字、同音者,造冊送部,另行更換。”嘉慶二十五年(1820),又發生一起書吏盜用印信的案件,印信被竊取后,雖又找回,但為了避免弊端,將原印信進行更改?!妒⒕④娧瞄T為奉上諭懲辦丟失兵部行印之各官員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印信著交禮部,即行補鑄,將印文、印式較舊印量為改易,以示區別?!?/p>
2.3《黑圖檔·嘉慶朝》記載的嚴懲印信造假
印信作為政府權力的象征,公文需加蓋印信才能生效。因印信的作用之大,也致使一些奸弊的產生。偽造公文印章的行為,是要嚴厲處理的。書吏在各衙門從事文書檔案工作,但“書吏憑借對文書處理和檔案管理的控制與壟斷,大肆舞文為害?!奔螒c十二年(1807)時,對偽造札付、盜用印信私行調補營弁的書吏杜裴堂施以處斬的刑罰。嘉慶帝發布了一道上諭,這在檔案《戶部為奉上諭處斬偽造札付盜用印信私行調補營弁之書吏杜裴堂等事咨盛京內務府》有具體體現,為了“嗣后大小官員當刻切曉諭吏役人等,以直隸省前案及此案為鑒,務各自領身命,守法奉公,勿再舞文作弊,陷于重罪,以期吏治漸就肅清?!奔螒c十五年(1810),《三陵總理事務衙門為奉上諭查處失察假印冒領庫款案內官員等事札永陵關防衙門》記載了三陵總理事務衙門奉上諭,“吏部等衙門奏議處失察假印冒領庫款案內戶工二部……此案書吏等通同舞弊,私雕假印冒領各處庫項至十四次之多,非尋常疏玩可比。所有部議革職、降調、降番?!边@兩件案件中的處罰都是極為嚴厲的,可見清政府對冒用、盜用印信的行為是嚴厲制止的。嘉慶十九年(1814),更改文武處分例內公罪時,對盜印案內涉及的失察官員的懲處進行了規定。《盛京將軍衙門為吏部遵旨酌改文武處分則例內工罪各例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如有詐違文書,盜用印信,試于查,察已行者,降一級,調用失察盜用印信尚未施行,另經發覺,罰俸一年?!薄妒⒕④娧瞄T為關領恩賞銀務必出具字跡清楚印領事咨盛京內務府》也記載了恩賞銀庫“嗣后遇有關領恩賞務須出具清楚印領,赴庫關領以昭慎重。”也可以免除弊端。為了避免代為加蓋印信造成問題,《盛京將軍衙門為嗣后題本內蓋用同僚本屬印信者務于本內聲明事咨盛京內務府》記載,左兵司于嘉慶十五年(1810)準:“各衙門嗣后凡遇代印公出蓋用同僚本屬印信者,務于本內聲明并專文咨會本使司備查,毋得僅用戳記聲明,有違體制。至于揭辦,仍將接到日期咨復查核可也?!睆纳鲜鲇涊d中可以看出,嘉慶朝期間,官府對印信造假行為的懲處還是較為嚴厲的,無論是對造假人還是監察人都施以嚴厲的處罰。
嘉慶朝的一系列規定既規范了印信的使用,預防了違法行為的出現,又通過對違法行為的處置,嚴厲打擊了印信違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