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倩
如今,銀行等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以往備受穩健投資者青睞的投資渠道風光不再。
34款
截至9月中旬,這51款產品,收益率排在第一的是億聯銀行的5年期存款產品,利率為5.68%,排名第二的是藍海銀行5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5.3%:排名第三的是客商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為5.35%。綜合來看,34款儲蓄存款產品中只有3款產品的利率在4%以下,其他的都在4%—5.68%之間。
近日,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監測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已經連續18個月下跌,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04%。那么熱衷于銀行投資渠道的投資者,又該從哪里尋找高收益率的產品,豐富“錢袋子”呢?在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降至4.04%的時代,到底還有沒有收益率超過5%的產品呢?
私行產品收益率高但名額有限
一般而言,銀行對私人銀行客戶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較高。近期,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連續下跌,平均收益率降至4.04%,但是《理財》雜志記者統計發現,私人銀行推出的產品不乏有收益率超過5%的產品。
例如,交通銀行推出的“得利寶·私銀慧享2463190191”產品,雖然是短期產品,但是預期收益率能夠達到9.5%。城商行鄭州銀行推出的“首創證券創璽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預期收益率為5.2%。除了外資銀行和城商行,中農業銀行近期推出的“農銀私行·安心得利·靈瓏2019年第15期公募凈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達到5%。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只針對私人銀行客戶推出的高收益率產品,大多集中在外資銀行和城商行中。大多數國有銀行的私人銀行專享產品預期收益率仍在4%-4.5%之間徘徊。例如,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私人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排名前十的銀行中,有6家城商行、2家外資銀行、1家股份制銀行、1家國有銀行。
為了吸引客戶,這些私人銀行專享理財產品收益率較高,于續費也比較優惠。不過,這些產品往往數量有限,如鄭州銀行推出的“首創證券創璽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僅限200個名額。同時,私人銀行專享產品往往起購門檻較高,多數為50萬元起購。
長期儲蓄類產品反超
相比持續19個月下跌的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儲蓄類產品的平均利率近期相對穩定。作為穩健型投資者,這些儲蓄類產品仍然備受關注。
例如,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9月,大額存單平均利率除1年期和3年期略有下跌,其他期限都有小幅上漲,而且3年期和5年期儲蓄類產品平均利率已經明顯高于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因此,不少穩健型投資者表示,如今,比起銀行理財產品更愿意選擇長期儲蓄類產品,雖然流動性差點,但是收益高還安全,買得放心。
例如,在京東金融銀行服務精選里的推薦一欄,《理財》雜志記者統計發現,共有51款產品在售。這51款產品中有34款是儲蓄類存款產品。截至9月中旬,這51款產品,收益率排在第一的是億聯銀行的5年期存款產品,利率為5.68%;排名第二的是藍海銀行5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5.3%;排名第三的是客商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為5.35%。綜合來看,34款儲蓄存款產品中只有3款產品的利率在4%以下,其他的都在4%-5.68%之間。
可以說,目前儲蓄類存款產品利率有升高趨勢,特別是長期儲蓄類產品利率普遍較理財產品收益率要高,多數產品利率能達5%以上。
尤其是長期銀行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等產品,近期甚至有小幅上升的現象。例如,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19年5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升至年內最高水平,達到4.541%,其中一些產品利率能超過5%。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今年以來,在寬松的資金面之下,各類穩健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持續下降,長期儲蓄類產品的利率優勢開始凸顯,甚至要超過很多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因此,于里有閑錢,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不高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這類產品。不過,這類產品起購門檻也比較高,多數20萬元起購,只能滿足小部分儲戶的需求。同時期限往往較長,投資者需要合理安排好資金的使用。
民營銀行儲蓄產品利率多數超過5%
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已經連續18個月下降,不少互聯網寶寶類產品收益率已連續兩周邁入“2”時代,高收益率又穩健的產品越來越難找。但是,不少民營銀行為了吸引客戶,還是有不少收益率超過5%的產品。
例如,上述京東金融中在售的51款產品,共來自l8家銀行,其中11家屬于民營銀行,利率排名前五的產品均來自民營銀行,如排名第一的億聯銀行,共有兩款5年期的儲蓄存款產品,利率均在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民營銀行在產品說明里還顯示了利率調整記錄,從利率凋整記錄可以看出一些民營銀行儲蓄存款產品利率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雖高但未必能達到
一般而言,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較高。
例如,花旗中國發行的1款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達6%,東亞銀行中國發行的5款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交通銀行發行的134款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05%。這140款理財產品幾乎都是結構性理財產品。
事實上,監測數據顯示,10月上旬,結構性理財產品公開發行85只,平均收益率較9月上升101BP,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6.65%。
不過,結構性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雖高,但是風險也相應較大。同時,預期最高收益率雖然很高,但是未必能達到。因為在實際投資中,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上限并沒有參考意義,很少有產品能夠達到。所以,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理財產品時一定要認真查看產品說明書,尤其是收益規則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