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隨著我國步入社會轉型期,社會對各行各業人才的重視度不斷提升,既需要懂理論、會實踐的人才,更需要懂創新的人才。因而在基礎教育領域,創新性正被業界所重視,具體到初中數學領域,就是從社會到學校,從教師到家長,都十分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學校會組織開展各類數學相關的興趣班、活動、比賽,家長對讓孩子去上奧林匹克數學班也總是情有獨鐘。數學活動也好、奧數班也班,這些不僅考驗和培養著初中生的邏輯思維,也考驗和培養著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在社會轉型期,對創造性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以往傳統數學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只懂理論、只會重復或模仿的人才,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數學作為初中課堂的重要組成,必須將創造性重視起來,為學生成長乃至社會發展帶去源源不斷的創新與個性,也讓學生在未來社會發光、發熱,貢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具體到初中數學教學中,首先要保證科學合理的教學環境,如果整體的教學環境脫離不開應試教育的理念,那么教學對學生的培養,難免朝著提高升學率、提升學生成績發展,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初中生日益增長的好奇心與個性,而是以反復的、大量的、機械的填鴨式教學為主,如要學生背公式、大量做題,這些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學生成績,甚至有效改善班級整體數學學習情況,但是從長遠上,這類模式以打壓學生的個性和習慣為手段,最終會使學生的創造力日益枯竭,隨著時代的發展,日益陷入僵化思維和被動思維,在未來難有用武之地。科學合理的教學環境應圍繞素質教育理念展開,讓教學活動回歸學生主體,從教育主管單位、學校領導層到數學教師群體,都要轉變起來、重視起來,重新尊重和迎合學生的興趣與個性,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發揮自身所長,將數學活學活用、用到實處,為未來的終生學習和不斷成長鋪路搭橋。
其次要善于利用課堂提問,課堂提問環節并非公開課的專利,或者應付差事下的產物,或者只有在有領導、家長做旁聽時,教師才會想到提前設計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很多教師會在教學任務或審核的要求下,每節課上都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但這些問題并沒有經過合理規劃、深入思考,或是教材本身提供的問題,或是想到哪里問到哪里,或是發現課堂死氣沉沉、提個問題來活躍氣氛。真正的課堂提問,應經過教師科學、合理地規劃,充分考慮到初中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的特征,與生活結合、與實際結合,引導學生產生好奇、由淺入深、不斷思考,還可以引入交流討論、點滴提示來啟發學生的思考,最終再給出正確的答案和多元的解題方式,從而有效激發學生思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數學本身是一門考驗創造力和邏輯性的學科,在初中數學中,必須強調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能因為一時的成績問題、審核問題就回到應試教育的模式中,因小失大、舍本逐末,必須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契合學生特點,使學生真正做到創造性思考。
(責編 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