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靜
摘要:幼兒的能力常常在自然中獲得發展,他們在自然角里學習的方式非常多,有著自己的探索方式。仔細地觀察、觸摸、記錄,他們對自然角的動植物有了新的認知;用畫筆、顏料、白紙進行藝術創造,他們是自由和開心的;用各種材料進行有趣的試驗,他們是專注和忘我的。所以在創設自然角時,我們要與幼兒一起,站在他們的視角和立場,將自然角的創設作為一個課程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并根據主題、季節為不同年齡特點的幼兒提供適宜的、可以持續觀察、操作的材料,讓教育能夠隨時地自然發生。
關鍵詞:自然角;創設;兒童立場;對策
一、自然角創設的現狀
在自然角創設中,大多是教師在思考和設計,幼兒只需要“積極”地配合,跟著教師學,看似參與其中,但實際幼兒能做的、可以做的卻不多。以我園為例,進行了“班級自然角”的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每班的養殖類植物多在3-5種,種植類在1-2種,3種以上的均為教師要求幼兒自行在家種植后帶來園,大多是種子發芽、大蒜發芽。養殖的動物多為金魚、小烏龜。負責自然角管理的主要是教師、保育員或值日生。自然角有教師設計好的觀察、記錄材料,但種植、養殖所需要的操作材料較少。綜上所述,各班級雖均設置了自然角但并沒有將它作為一個課程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沒能根據主題、季節為幼兒提供可以持續觀察、操作的材料。
二、自然角創設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擺放的材料比較單一。自然角中同類植物較多,綠蘿占了大半,開花的植物較少,幼兒很難做對比性觀察。雖然也有像常春藤、吊蘭這樣可以懸掛著讓幼兒觀察垂下來的葉子的植物,但由于擺放得較高或靠里,也不便于幼兒觀察。常年不變的小烏龜和金魚,有時還因為金魚不易養,就留小烏龜一種動物。到了秋天再擺放一些果實、豆類和干樹葉。看著東西多,但品種并不突出,缺乏分類擺放意識,沒有主題和重點。
第二,材料的年齡特點不突出。各年齡段投放的材料和種類大致相同,年齡特點不突出,層次不夠鮮明,往往都是認識動植物的名稱、習性、比比身高等,缺少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并不能激發他們對自然角的關注和興趣。小班幼兒會因為太難而望而卻步,中班幼兒因為不喜歡而失去興趣,大班幼兒因為過于簡單而不屑于嘗試,最終導致自然角的無人問津。
第三,幼兒參與管理的興趣不高。在幼兒心中,自然角可能更多的只是班中的一處擺設,因為日常生活中大多都是教師、保育員在照顧動植物,只有少數幼兒在教師的督促下才會給植物澆澆水,簡單記錄一下自己的觀察。當有新帶來的動植物時,幼兒才會爭搶著照顧,但也持續不了幾天,他們就忘卻了新朋友。有時幼兒的管理可能是在教師的強制要求下完成的,也會產生厭倦的心理,他們就更不愿意去自然角了。
第四,教師指導不夠專業和深入。當幼兒對自然角的某一動植物產生興趣,教師沒能適時地給予引導或支持,幼兒就很難繼續探索下去。當幼兒提出問題時,可能出現教師無法解答或回避問題,甚至厭煩幼兒問題的現象。看似教師能夠指導幼兒,但對幼兒的教育也是浮于表面,簡單告訴幼兒動植物的名稱及其表面特征,幼兒的認知并不能得到滿足,探究能力沒有提升。加上有些教師對自然角的關注度也不高,這些都促使幼兒失去了對自然角探索的興趣。
三、自然角創設中問題解決的對策
第一,材料多樣化,避免重復。自然角里除對比試驗需多盆植物外,其他植物只擺一盆,所選的動植物要來自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展需要,沒有奇花異草和危險性的動植物。如:種植區可選擇幼兒在不同時節都能看到花朵開放的植物,便于幼兒持續性觀察。種植時,所選植物應該是幼兒熟悉且生長期較短的,這樣幼兒才能觀察到植物生長的全過程,投放不同種類和季節性的動物,如蠶蛹、蛐蛐、小蝌蚪、小蝸牛等,讓幼兒更了解大自然。像植物根系、昆蟲演變過程、海洋生物等這些他們不方便觀察的自然現象,可以投放標本類的材料。
第二,材料投放突出年齡特點。小班自然角的植物可選擇適合幼兒觀察、觸摸,進行探究的大葉或花期較長、花朵較大的植物。幼兒年齡小,動手能力較差,可采取小組式種植周期短且果實明顯的植物。飼養的小動物以觀賞為主,安全為首要。中班投放材料要層次分明,給幼兒同時對比性觀察的機會。他們對形狀區分比較感興趣,可以觀察葉子形狀并對比異同,再按葉子形狀進行擺放。還可以進行簡單的對比試驗,比如發豆芽、泡蒜苗等。大班幼兒的注意力時間長、持續觀察能力較好,飼養生長變化快的小動物,如:蠶寶寶、小蝌蚪。他們的探索能力強,好學好問。所以觀賞類的植物可以少一些,突出實驗類材料,供幼兒進行實驗操作。提供水、沙、土、棉花、刻度尺、溫度計等實驗材料,幼兒可以探索同種植物在不同環境下的生長情況。提供記錄表方便幼兒記錄,也能體現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
第三,給幼兒空間,鼓勵自主管理。小班幼兒模仿能力強,在教師的示范和幫助下能給植物澆水,給小動物喂食。與之探討管理方法,共同設計澆水和喂食環節的小標記,每天定額定量。中班幼兒的責任感增強了,請小值日生分工輪流照看動植物,這樣既避免了爭搶現象,又培養了幼兒分工合作、相互幫助的品質。大班幼兒已經能獨立做好自然角的管理工作,從設計墻飾、整理勞動工具、打掃自然角,到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建立值日生工作流程。發現問題也能與同伴討論,并得出解決方法。教師在此過程中盡量不要打擾幼兒,把空間留給他們,這樣幼兒會更加關心和愛護這個屬于自己的自然角,并真正成為自然角的主人。
第四,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教師應多閱讀相關書籍或請教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不斷地自我充實,掌握一些種植、養殖的技巧,特別要提前實踐,這樣才不會在指導幼兒時出現種種問題,讓幼兒產生無助的挫敗感。其次,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小班,要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到了中班,應是一名協作者,和幼兒一起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班幼兒自主能力較強,教師應以支持者的身份一起和幼兒活動,要大力支持幼兒的想法,允許他們改變自然角。
最后,要將自然角活動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在內容的設置上考慮與課程配合。如:根據不同季節收集不同材料,突出春夏秋冬的季節性。或請家長一起收集少數民族特色的農作物,讓幼兒在認知方面有更深一步的提升,利用家長資源,促進家園合作。其中,幼兒獲得的知識都源于幼兒的生活,又將知識真實地展現在自然角。
(責編 吳娟)
參考文獻:
[1]成尚榮.兒童立場[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