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曦
摘要: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之下,民生新聞的采編方式和信息的傳播渠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關注民眾生活、傳遞民眾聲音、解決群眾難題”為己任的民生新聞欄目是否還被自己關心的民眾所關注?廣播民生新聞欄目如何能在眾聲喧嘩的時代找準定位、創新發展,讓欄目繼續煥發生機和活力,甚至增強影響力和傳播力?本文以江西民生廣播的《民生365》欄目為例,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媒體融合;廠播民生新聞;創新
一、《民生365》欄目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民生365》是江西廣播電視臺民生頻率一檔有著鮮明創新意識和顯著廣播特色的新聞服務類欄目。該欄目從2005年開播以來經歷過多次調整和改版。欄目的版塊、樣式、風格、編排形式方便大膽創新,改版始終圍繞著新聞欄目的可聽性和輿論監督欄目的有效性兩個問題進行探索,也正是因為不斷地融合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欄目持續煥發出勃勃生機。多年來始終是江西民生廣播的重要品牌欄目,在全國范圍內亦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先后榮獲了全國廣播十強品牌欄目、全國廣播民生一等創優節目、江西新聞獎一等獎等國家級及省級榮譽,2015年《民生365》榮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廣播欄目獎。
2014年,江西民生廣播欄目大改版,對多檔節目進行了升級。《民生365》精心策劃,主動創新,圍繞服務民生,打造了三大板塊:《都是頭條》、《都是焦點》、《都是百姓事》。通過精心的編排串聯,使各個板塊自然銜接。《都是頭條》是集納當天各大媒體的民生類頭條新聞,打破傳統的嚴肅播報形式,以接地氣的說新聞+評新聞的形式來保證民生新聞的可聽性并有效增強了新聞內涵和深度。《都是焦點》每天選擇一個熱點話題,通過街采和網絡征集語音留言的形式打造了一個以移動互聯為基礎的語音社區,打破了廣播節目通過熱線的單一互動,增強了新鮮感和互動性。在微信語音功能還不為大眾熟悉的時候,提前實現了便捷的有聲互動,全媒體參與。《都是百姓事》的特點是“直播連線、三方通話、現場解決問題、投訴跟蹤到底”。整個環節風格直接、快捷、高效,節目組高達95%的上線問題解決率,深得受眾的好評和信賴,也體現了主流媒體民生欄目的責任與擔當。
2015年欄目再次升級,播出時間從中午調整到早高峰段,突出了欄目的橋梁作用,內容生活化、互動更多元,服務功能有所加強。在風格上,豐富的信息量和明快的報道節奏與民生服務性相融合。增加了各種生活實用信息插件,適應了人們快節奏生活中對信息的伴隨化需求。
2017年以來,欄目橋梁作用不斷加強,與江西省人社廳、民政廳、教育廳、交通廳、氣象臺、省消保委、省老齡委等職能部門,均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省消保委為《民生365》提供的“電商維權直通車”,讓欄目消費糾紛類問題解決率較2016年提高2個百分點。在2018年,江西民生廣播被選人江西省消保委記者團的首批成員單位,也是記者團中首家省級廣播媒體。
《民生365》作為傳統廣播媒體的新聞服務類欄目,在媒體環境不斷變化的時代,熱線接聽率、問題解決率始終保持高水平,證明欄目保持了來自受眾的高關注度和高信任度。
二、民生新聞欄目的發展策略
第一,正確認識民生二字的內涵,做好欄目:策劃
民生新聞所包含的內容也不應該只是百姓所遇到的一些家長里短,也不僅僅是一些博人一笑的事情,新聞應該是關注百姓生活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而這些與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一些只注重趣味性,娛樂性的內容,雖然貼近性比較強,但是具有的新聞價值比較小,并不能取得非常好的社會效應。所以,民生新聞欄目在策劃內容的時候,不能只求娛樂性和趣味性,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到國計民生的內容,更多地關注到新聞本身的價值,關注到欄目本身的價值,以良好的溝通橋梁作用,促進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
第二,加強團隊在突發事件中的快速反應能力
在4G網絡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新聞從發生到傳播,速度快得驚人。廣播的優勢是具有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同時能夠做到即時溝通、快速反應。2014年4月12日,“2014第五屆中國井岡山國際杜鵑花節”開幕,中午12點05分,正在直播的民生365接到聽眾“被困索道,懸在空中”的緊急求助,立刻啟動應急模式,迅速打通被困游客和救援方面的溝通通道,第一時間連線到被困游客、旅游局、救援者、游客親友,全方位直擊現場信息,并通過微信、微博、臺網等全媒體形式展開報道。應急狀態下,欄目組配合默契、運轉有序。發揮了廣播及時同步的優勢,表現出了主流媒體的公信力、人性關懷和溝通橋梁作用。
第三,媒體融合時代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優秀的欄目少不了主創人員的策劃和編排,在廣播早已實現“采編播”一體化的今天,發得了微博、做得了微信、剪得了視頻似乎成為新的標配。新聞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對新生事物和新技術的敏感性,不斷學習,讓新技術與欄目更好地融合。讓節目內容能夠在全媒體平臺展示,擴大欄目的受眾來源和傳播管道。而對新聞傳播規律的總結和探索,以及對社會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保持對新聞選題的敏感度,這些都需要新聞采編人員終生學習。
第四,重視新渠道,善用新技術2017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當天,《民生365》節目組,作為唯一家受邀的廣播媒體,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行政廣場參與到“網絡誠信消費無憂”2017江西(南昌)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咨詢服務活動中,為市民現場維權。當天,《民生365》采用廣播直播、現場參與、微博直播的方式,與市民朋友通過互動消費案例的討論。同時,基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給受眾提供實用的消費提示。當天,《民生365》在一小時直播中,將直播間接聽熱線、活動現場受理咨詢投訴、微信平臺自助咨詢、微博直播等形式有機結合,以全媒體形式展開服務,讓節目豐富、立體。
《民生365》語音社區曾經在短短半年時間就吸引了2萬余名聽眾、網友、5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話題討論,并探索出了一條用戶生成話題,專業分析內容的節目創新生產方式。
在擴大傳播渠道方面,《民生365》在阿基米德APP社區設立專區,征集話題、接受維權線索,擴大受眾面,增強服務性和互動性。
整合資源的同時,欄目曾探索網臺合作的樣板。2014年《民生365》與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江西爆料臺,為廣播節目提供了更多的傳播渠道,嘗試探索廣播的全媒體化運作。雖然由于人力不足等原因,爆料臺后來停止更新,但該嘗試還是開啟了廣播和網臺深入合作,共同進行內容生產的第一步。
第五,不斷探索融合創新
時代在快速發展,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江西廣播電視臺近日與快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有更多廣播媒體號人駐短視頻平臺,信息會形成雙向流動,用戶生成內容可以成為廣播新聞欄目的素材,廣播新聞媒體號也將把專業內容拓展至短視頻平臺。
(作者單位:江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