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喜
摘要:生活與哲學是高中政治學科的重要學習內容。尤其是進入高二階段,學生有了各學科知識作為堅實的基礎,對歷史、社會與個人的很多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通過講解《生活與哲學》,能夠讓學生對所學到的各學科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與歸納,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進行深度的認知,從而發揮哲學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引導作用。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哲學的教學地位,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哲學知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高中;學生;哲學素養
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學習哲學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修養,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做好哲學的教學工作是促進學生學習與成才的重要前提。從目前的學習狀況來看,很多學生將哲學過度地深奧化,認為哲學是高難度的學科,帶給自己很大的學習壓力,造成學習動力不足。一些學生只注重對哲學概念的機械背誦,而不能廣泛拓展學習方法,難以獲得對哲學的深刻理解,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不斷調整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哲學素養。下面,我具體談一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哲學素養。
一、歸納總結,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
哲學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不同的時代產生過不同的哲學思想和哲學家,很多的哲學流派所堅持的思想有著很大的區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無法對哲學形成系統的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總結歸納的良好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通過制定圖表和思維導圖,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類別劃分,對比各個思想流派與哲學家所堅持的觀點的異同,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識框架。
例如:在學習《哲學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派別》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同進行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首先可以從世界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這一問題出發,將哲學流派總體分為唯心主義和和唯物主義兩大部分。之后,教師對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種哲學流派進行進一步劃分,將唯心主義學派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并對二者的區別進行講解,之后將唯物主義劃分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并對各種唯物主義哲學學派的思想觀點,進行總結與辨析。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講解的內容制作成知識圖表,對相關知識進行擴充,讓學生對哲學的發展歷程和各方面的知識形成有層次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二、素材擴充,進行生動的知識理解
哲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有著很多的哲學名詞。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過于追求以考試為教學目標,僅僅讓學生進行反復的背誦和記憶,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造成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學習效率低下。對此,教師可以選取豐富的教學素材對相關知識進行擴充,幫助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理解,通過多種素材的運用,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哲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
例如:在學習《意識的能動作用》時,教師可以運用豐富的教學素材,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比如,對于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這一知識點,以人類的進化發展史為素材。通過講解原始人通過打獵、鉆木取火、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人的意識對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人類的發展和其他動物的生活進行對比,讓學生從人類在世界的主體地位中體會“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有別于動物無目的的本能活動”這一哲學道理。對于“正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積極作用,而錯誤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有消極作用”這一哲學道理,教師可以將牛頓、愛因斯坦等哲學家進行創造發明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的歷史事實與法西斯主義發動世界大戰,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造成極大的破壞的歷史事實進行對比,讓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理解。
三、走進生活,培養積極的實踐精神
哲學學習的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展。很多學生將哲學知識僅局限在書本與考試中,難以發揮哲學的教育作用。因此,具體的實踐活動應當成為一種重要的哲學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生活中,廣泛運用哲學知識解決學習與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感受哲學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學習《聯系的多樣性》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與運用所學知識,提升自我智慧。比如,對于“事物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這一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考試來進行感受。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努力學習,汲取各方面的知識。在快要考試時,學生可以進行系統的復習。獲取成績之后,學生能夠發現日常的學習能夠解決考試中的絕大部分問題,考前的復習能夠對考試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解決,從而認識到日常的學習與考試成績有直接的聯系,考前的復習與考試結果有著間接的聯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哲學對于個人的學習與生活以及社會與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的今天,重視哲學的教育功能,提高學生的哲學素養,能夠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和成長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成為國家發展的優秀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拓展多樣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鞏固哲學知識基礎,認識哲學的重要作用,增強哲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哲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責編 唐琳娜)
參考文獻:
[1]任宗花.淺析實施《哲學與生活》探究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6).
[2]劉洋.高中《哲學與生活》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