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晏華 錢敏娟 張宗明



摘要?華文媒體是中醫藥海外傳播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了解華文媒體關于中醫藥的報道,對認識中醫藥在海外發展的優勢和阻礙,以及提出對策和建議有著重要的意義。研究首個立法承認中醫的國家澳大利亞,搜集并分析澳洲華文媒體對中醫藥的報道情況,為華文媒體在海外傳播中醫文化發揮的作用及影響提供實證依據。
關鍵詞?中醫藥;澳洲;華文媒體;實證研究;NVivo11;質性分析;海外傳播;溝通橋梁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Media Reporting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ustralia
Ren Yanhua1, Qian Minjuan2, Zhang Zongming1
(1 Th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Chinese media is a forc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Chinese medicine overseas.Understanding the reports of Chinese media on TC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know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TCM overseas and putting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Taking Australia, the first western country to legislate on TCM,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tatus of Chinese media reporting on TCM in Australia, in order to provide empirical data for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a in spreading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overseas.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Australia; Chinese media; Empirical research; NVivo11; Qualitative analysis; Oversea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or bridge
中圖分類號:R2-03;G212;R-09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12.071
1?研究背景
1.1?中醫藥在澳洲的發展概況?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多元文化是它最突出的特征。長期以來中醫藥就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著,先后經歷過不同的發展時期:1)萌芽期:19世紀40年代,澳洲因淘金熱形成移民潮,中醫藥也伴隨著大量華人移民被引入了。據文獻記載[1],在維州班迪谷的華人區一個姓林的中醫開了個草藥店為華工治病。2)萎縮期:19世紀70年代澳洲政府推行了種族歧視的“白澳政策”,致使得華人數量大大削減,也讓中醫受到了嚴重的排擠和打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那里的中醫始終處于社會底層,不被主流社會接受和認同。3)復蘇期:1974年隨著“白澳政策”的廢除,華人移民又增多了,陸續出現了針灸所、中藥鋪、中醫診所。之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中澳建交后,兩國間的貿易頻繁,也給來自大陸的中醫藥從業者一個發展的窗口[2]。4)發展期至今:2000年5月,維多利亞州議院通過了《中醫注冊法案》,這是西方國家中頒布的第一部中醫法,意味著中醫和西醫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3];10年之后,澳大利亞頒布了中醫全國注冊和認證法案;2011年7月,澳洲中醫藥管理局成立,它為中醫制定了注冊的標準、準則和指南[4];2012年7月,中醫從業人員包括中醫、中藥師、針灸師、藥劑師開始實行全國范圍的注冊和認證,這個事件標志了中醫和其他醫療行業同等的法律地位,并遵循全澳大利亞統一的中醫注冊標準[5]。澳洲中醫藥管理局2018年11月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全澳中醫師注冊人數為4 897人,比較去年增長了0.33%,較2016年增長1.5%[6]。
1.2?澳洲華文媒體現狀
根據澳洲統計局(Australia Bureau of Statistics,ABS)2018年8月8日最新數據顯示,澳總人口突破2500萬[2554萬人,2019年12月9日人口鐘統計[7]。而早前3月份公布的2016年最新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移民澳洲的中國人數已達509 555人,中國移民人口在所有其他國家中排第3位[8]。澳洲多元文化電視臺—SBS電視臺2017年6月27日新聞報道普通話已成為了澳洲除英語以外的第二大語言[9]。華人移民數量的上升和社會力量的增強,對華文媒體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澳洲總人口中約有一半居住在各州首府,如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和珀斯等,而大多數華人也都住在這幾個城市。人口的地理分布情況也決定了媒體報業的格局。
據了解,澳洲最早的華文報紙是1856年的《唐人新聞紙》,在墨爾本創刊,此后華文報業慢慢發展起來。在日報中,有《星島日報》《澳洲日報》《墨爾本日報》《澳洲新報》《澳洲新快報》等。其中除了《墨爾本日報》,其他四家媒體總部都在悉尼[10]。現下的社會中互聯網媒體越來越發達,網絡媒體具備的的時效性、互動性以及點擊量也是報紙不可企及的。目前,這5個主流日報中有3家擁有各自的網站,《星島日報》有星島日報官網(連續型電子期刊);《澳洲新報》有澳洲新報官網(連續型電子期刊);《澳洲新快報》有澳洲新快網;其中《澳洲日報》是1688傳媒集團下的第一份報業。1688澳洲新聞網創立于1986年,是澳洲第一華人門戶新聞網站。2000年《墨爾本日報》正式上線,澳洲新聞網也同時上線。
2?研究方法與設計
2.1?樣本選取范圍?從報業發行量的角度看,發行量最大的四家報業媒體:《星島日報》《澳洲日報》《澳洲新報》《澳洲新快報》[10]。從讀者覆蓋的統計數據看,澳洲2500多萬人口,悉尼和墨爾本這2個最大城市占了全澳洲總體人口的約40%[9]。所以本文選取了代表墨爾本的《墨爾本日報》和代表悉尼的《澳洲日報》以及《星島日報》《澳洲新報》《澳洲新快報》這5個報業媒體的網頁版為主要材料來源進行研究。之所以選擇網絡媒體分析,是因為它具有更廣泛的傳播性與參與度,與傳統報業媒體相比,它為普通公眾提供了更加便捷豐富的瀏覽與交流平臺。
2.2?選取報道時間?2012年7月1日,中醫正式被納入醫療體系,中醫師有了注冊和管理,中藥也立了法。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確保了中醫的職業地位。所以本文選取2012年至今(2018年8月底)這7年間的媒體報道。
2.3?檢索?本文利用谷歌瀏覽器對每個媒體的網站分別進行關鍵詞檢索,分別鍵入“中醫”“針灸”“中藥”3個關鍵詞。如對《澳洲新快報》官網檢索,分別鍵入“中醫site:xkb.com.au”“中藥site:xkb.com.au”“針灸site:xkb.com.au”,并對每一項檢索限定時間范圍為2012-01-01至2018-08-31之間。隨后,對獲得的所有新聞和事件進行逐條審核和篩選,去除重復條目和廣告信息,最終得出所有有關中醫藥的報道內容作為本次分析的事件樣本。通過檢索和篩選總共得出270條相關報道,各大網絡媒體各占數量和比例見表1。
3?結果
本文運用質性分析軟件NVivo11,采用自由編碼的方式對文本內容進行統計與分析。與定量研究中的統計分析不同,質性研究中的計算機分析軟件主要有資料整理和文本編碼兩大功能,幫助研究者將原始資料層層梳理提煉為更準確的類型、主題和概念[11]。首先,將網上篩選出符合研究范疇的所有文本導入NVivo11軟件,然后逐篇仔細閱讀并對相關內容標注和編碼;最后對父子節點進行分析,了解中醫藥在澳洲的發展優勢,同時也揭示中醫中藥帶來的負面影響。利用NVivo11進行處理,分為4個循序漸進的步驟:第一步詞頻統計;第二步關鍵詞節點分析;第三步正負內容節點編碼統計;第四步正負內容父子節點編碼及參考點舉例分析。
3.1?詞頻統計?字詞是一個文本最基本的意義單元,統計文本用詞的頻次能夠反映某個主題相關方面的趨勢和特點[12]。NVivo11中內嵌的詞頻分析功能通過可視化的方式直觀地展示出原始資料的主要關注點。如圖1所示,中醫、中國、治療、健康、澳洲是排名前五的關鍵詞;醫療、作用、研究、保險等詞匯也擁有較高的詞頻,可以反映出中醫藥在澳洲的價值和地位,有待進一步挖掘和研究;針灸、冬蟲夏草、功能、醫生、問題等詞匯可能會隱含比較豐富的信息量,需要對此進行重視。此外,影響、導致、注冊、責任、療法、效果、政府、藥物、成分等詞包圍在外環。從整體可以看出,中醫藥在澳洲被廣泛地研究和關注著。
3.2?關鍵詞節點分析
詞頻分析出270篇文本內容共包含12 333個關鍵詞,出現200次以上頻率的詞如表2所示。另外出現頻率較高,值得注意的詞匯有作用、保險、藥物、功能、針灸、問題等,具有否定意義的詞匯“沒有”排在第14位,或許可以挖掘到中醫中藥的作用與澳洲醫療之間的深層問題。
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節點預覽,比如“醫療”這個詞匯總共出現過407次,梳理后發現其中約80%都是以“醫療保險”“醫療服務”“醫療體系”“醫療費用”等形式出現。而詞匯“保險”共出現317次,同樣約90%都是以“醫療保險”出現在文本中。關于醫療保險,中醫已在澳洲立法,對中醫師也有了注冊和管理,但是中醫還沒有納入澳洲的國民醫保。除了一些私人的醫保是補充醫療保險,它可以報銷中醫的治療費用,但這也是有條件限制和有限度的報銷。對中醫最好的狀態就是讓中醫像西醫一樣,都被納入國民醫保。但是這需要中醫很長時間的努力,需要所有中醫從業者的促進與推動。排在第14位的否定意義關鍵詞“沒有”一共出現了259次,其中約30%是以“沒有證據”“沒有科學”“沒有支持”“沒有依據”等形式出現。瀏覽相關文本發現這部分內容多是關于中藥、針灸的療效以及中藥的實驗研究等方面:藥物療效沒有得到臨床試驗、沒有證據支持的日常護理及保健方法等。另外50%多是出現在養身科普的文本中,對一些生活保健的建議與討論。
但是這種詞頻統計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只能統計單個詞“問題”的頻次,不能統計“藥物問題”或“醫生問題”出現的頻次,不能體現詞與詞之間的關聯性,也不能對近義詞進行歸類合并統計。詞頻分析只能粗略地反映整體的趨勢,深層問題的探究還需進一步的編碼和分析[13]。
3.3?正負面內容節點編碼統計
根據導入文本內容對其進行節點編碼分類,研究者通過個人反復閱讀將報道內容分為非常正面、較為正面、非常負面、較為負面4個方向。如下圖2所示,正面報道占據了大部分,共計79.26%;負面報道占據了20.74%。
3.4?正負內容父子節點編碼及參考點舉例分析
對文本信息進一步編碼后,正負報道分別產生5個子節點。正面報道共計214篇,可通過5個方面來體現:中藥療效、針灸療效、中醫養生科普、政策會議講座、中醫商業用途。其中,養生科普內容占據大多數,最能直觀體現中醫藥價值的中藥療效、針灸療效在整個正面報道中占了14.49%,表明了中醫中藥發展取得的成果。宣傳講座、養生科普以及商業合作途徑也體現了中醫藥在澳洲發展的前景和勢頭。見表3。
負面報道共計56篇,也可通過5個方面來體現:中藥毒性成分、針灸療效、醫師品德與行醫規范、重大醫療事件、中醫地位與市場。其中最能反映中醫藥負面價值的中藥毒性成分和針灸療效占了負面報道篇幅的23.21%。反映整個中醫體系以及中醫藥市場在整個醫療圈所受的爭議和地位的文章占負面報道的35.71%。見表4。
4?討論
因為針灸治療的立竿見影和中藥對癥治病的特殊療效,使得中醫面對很多西醫無法治好的疑難雜癥時有了很好的機會。人們對于中醫中藥的接受度在提高,讓中醫一步一步地發展著。但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也遇到和暴露了諸多問題。下面從中醫自身的方面和華文媒體方面來討論。
4.1?中醫自身
4.1.1?中醫藥地位?首先因為中醫和西醫的整個理論體系和診斷方法存在很大的差異,中醫治病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把人看成一個整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來辨證論治。而西方醫學則是以科學實驗為依據,借助西醫診療設備和儀器對疾病做出診斷。此外,中藥和西藥的藥物成分也不一樣,中藥多以多種中藥組成的復方為主,有效成分多,而西藥多是單一化合物。中藥方劑很難用實驗科學的手段解釋清楚到底哪種物質在起作用。這種中西醫學間的差異使得中醫藥進入澳洲甚至其他歐美西方國家存在很大的難度[14]。
4.1.2?中醫藥市場?澳大利亞的中藥都是進口的,目前市場的大致格局是從中國內地出口的中藥占六成,從中國香港輸出的占兩成,中國臺灣、新加坡、印尼等地輸出的占兩成。關于中醫藥市場方面出現的多是關于藥品質量或價格問題,如不法商家利用其他菌種冒充冬蟲夏草,又提升價格擾亂市場,受害的還是患者本身。但此類負面報道出的不法商家占少數,市場對中國出口的中藥普遍反映是價格不貴,但是質量不穩定。中藥質量不過關也是直接影響中醫師診療治病的關鍵。
4.1.3?中醫藥療效?這里的問題多和某些中藥中的毒性成分有關。在國外中藥炮制工藝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整個中醫藥診療體系還不能很好地做到合理配方來減毒增效。西方醫學講求科學的技術和手段,面對藥物的成分和療效都必須通過科學的檢測手法來判斷臨床是否能夠繼續使用,中醫師在行醫的過程中也當注意此類用藥的問題。
4.1.4?行醫品德規范?個別中醫師的品行道德問題,讓中醫飽受爭議,同時也說明了澳大利亞對中醫的教育和管理還有很多不足。盡管2015年7月起澳洲中醫藥管理局對不符合正規中醫從業者不進行注冊,但無注冊的從業者也沒有被強制禁止診療行為,所以針對中醫臨床規范化的問題還有有待進一步解決[2]。
4.1.5?醫療事故?這里把出現頻次較高的2例事件拿出進行討論。據澳洲針灸和中醫協會了解,“拍打療法致死”事件中的蕭宏慈并不是澳洲正式注冊中醫師,也不是中國注冊中醫師,在中醫的療法當中也并沒有這樣的治療方法。所以這是一個非法的診療過程。另一起事件中的注冊中草藥醫師羅云森因使用中藥代替胰島素治療一個2型糖尿病患者,2周之后該患者逝世,警方懷疑醫師用藥錯誤導致患者死亡。此類事件也多和中醫的規范管理和職業素養有關,一些經過中醫系統考試和注冊具有行醫資格的中醫師由于自身專業素養的限制,也會導致醫療事件的頻發。在澳洲當然也有很多未經過系統化的正規中醫教育和培訓的中醫從業者,這些人更是頂著中醫的帽子到處宣講和“非法行醫”。醫療事故的頻發對從事中醫治療的醫師無論在行醫規范還是專業知識素養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華文媒體?從華文媒體的角度來看,澳洲的華文媒體雖然不少,但是讀者的覆蓋面有限,目前接觸中醫的大眾還是以華人為主,讀者更加喜愛的華文媒體也主要還以港臺為主。媒體報道的信息多通過網絡傳播,至于廣播、電視還處于初步階段[15]。同時由于財力的有限,更加限制了文化傳播。另外報道內容方面關于養生科普內容涉及很廣泛,這是特點和優勢,對中醫藥起到很好的積極宣傳作用,但又同時體現了其他方面的不足。
5?建議和展望
盡管中醫藥在“走出去”的路上遇到很多困難和阻礙,但是為了弘揚和傳播傳統中醫藥文化,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還是要積極克服障礙、解決困難。針對中醫規范化的問題,建議澳大利亞中醫藥管理局在中醫從業者注冊的審批上引入國際化的從業資格考試,更加嚴格的把握從業資質的要求,促進中醫臨床診療標準化的進程。中藥質量和中醫市場方面建議在“走出去”的同時,也要注意時刻監管國內外藥品合作單位的質量把控、盛產中草藥地區的來源保障。
華文媒體大都由澳大陸華人創辦,它是架起中澳之間文化溝通的橋梁。雖然華文媒體基本由華人控制,但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上依然會有一些消極負面的傾向,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在一些關乎中國形象的重大問題上也很難發出正面聲音。因此,建議進一步加強華文媒體與國內的媒體之間的合作,互換版面,多開設一些專欄,從而深入開展新聞交流與合作。讓中醫的診療觀念和技術“走出去”;讓中藥“走出去”的同時,也要實施“請進來”,多邀請海外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記者、專家、主持人等來中國進行深入采訪,讓他們切身接觸和了解中醫的過去和現在[10]。
參考文獻
[1]徐永昌.中醫在澳大利亞的傳播和發展[J].中華醫史雜志,1998,28(1):46-48.
[2]陳驥,梁繁榮,LI Wei-hong,等.中醫藥在澳大利亞的發展評述:回顧、現狀與展望[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37(5):607-611.
[3]趙曉林.中醫中藥在澳大利亞[J].世界科學技術,2000,2(5):39-42,67-68.
[4]Chinese Medicine Board of Australia.FAQ[EB/OL].http://www.chinesemedicineboard.gov.au/Codes-Guidelines/FAQ.aspx.2018-08-10.
[5]鮑燕,李紹林,郭文芳.澳大利亞中醫藥立法的思考[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7(8):720.
[6]Chinese Medicine Board of Australia[EB/OL].https://www.chinesemedicineboard.gov.au/About/Statistics.aspx.2018-11-15/2018-11-18.
[7]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EB/OL].http://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DetailsPage/2071.02016?OpenDocument.aspx.2018-08-08/2018-08-10.
[8]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EB/OL].http://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DetailsPage/2071.02016?OpenDocument.excel.2017-07-20/2018-08-10.
[9]SBS.Australia[EB/OL].https://www.sbs.com.au/yourlanguage/mandarin/zh-hans/article/2017/06/27/census-2016-five-ways-australia-getting-more-diverse?language=zh-hans.2017-06-27/2018-08-10.
[10]張國禮.澳大利亞華文報業發展現狀及啟示[J].傳媒,2017,2(3):28-30.
[11]張晶晶.新媒體語境下孝觀念的當代呈現與話語建構——基于微博數據的NVivo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4(2):15-23.
[12]冉華.國際視角下學校評估標準的特點與趨勢——基于Nvivo 11.0的編碼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1):70-77.
[13]郭瑞,王梅,馬韶君.專業碩士導生關系的歸因分析——基于NVivo11的質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8,34(9):86-91.
[14]鄭麗君,莫穎寧.基于2010—2015年中藥出口情況的SWOT分析及應對策略[J].西部中醫藥,2018,31(1):77-83.
[15]劉琛.澳大利亞華文媒體與主流媒體傳播中國文化的對比分析[J].對外傳播,2011,18(3):40-41.
(2019-01-14收稿?責任編輯: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