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靜 成志偉


摘 要: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是半掛式汽車上連接牽引車與半掛車的重要總成件,直接影響半掛式汽車的行駛安全性。由此,本文主要分析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的分類,然后探討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的發展路線,以期為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可調式汽車牽引座;分類;發展路線
中圖分類號:U46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19)11-0092-03
Abstract: The adjustable vehicle traction couplings is an important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tractor and semi-trailer in the semi-trailer vehicle, which have a direct effect on driving safety of the semi-trailer vehicl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adjustable traction seat technology, and then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route of adjustable traction seat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adjustable traction seat technology.
Keywords: adjustable automobile traction seat;classification;development route
牽引座是半掛汽車列車上連接牽引車與半掛車的重要總成件[1],不但起著牽引半掛車和承受半掛車載荷的作用,同時,還要經受汽車起步、加速、減速、轉向、制動等運行工況以及掛接半掛車時的沖擊。因此,作為半掛汽車列車上的重要部件,牽引座將直接影響半掛汽車列車的行駛安全性。
目前,牽引座經過多年的發展,功能逐漸實現多樣性,且具有機械式、液壓式以及電控式等多種結構,以保證適應各種工作環境下牽引車的需求,滿足汽車不同工況下的需求[2-5]。由此,本文主要探討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的分類及發展路線。
1 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
1.1 可調式牽引座的分類
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按照調節方式可以分為機械式、液壓或者氣壓式和電控式[6]。
機械式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是傳統的汽車牽引座類型,這種機械式連接裝置,一般負責將半掛車與牽引車連接在一起,并將所承載的半掛車部分載荷轉加到牽引車的后橋上。因此,結構與開口式連接器、掛鉤型連接器以及球頭型連接器有明顯區別,大多是旋緊在輔助支架或者安裝板上,位于牽引車尾部的后橋區域上方。該類型牽引座的核心部件是由鑄鐵制成的連接板,支撐在車輛的橫梁上并且可以翻轉,以便平衡半掛車與牽引車之間產生不同的傾斜角度。
液壓或者氣壓式可調式汽車牽引座通常采用液壓控制裝置或者氣壓控制裝置來進行調節。這種調節方式可以減小機械設備所受的沖擊力,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遠程控制油液或者氣源通斷來實現快速便捷安全地脫鉤操作;還可以通過控制油液或者氣體的流動來控制汽車牽引座的方向或者進行力度調節。
對于電控式汽車牽引座,可采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其調節進行控制。例如,采用汽車牽引支架,利用第一支架末端的探測棒,當駕駛者使用固定鎖頭時,可以實時了解該固定鎖頭的工作狀態,如牽引力的大小和牽引力的偏移方向,這樣,駕駛者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及時改變汽車的牽引力和牽引方向,提高牽引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1.2 可調式牽引座的技術分解
一般情況下,可按技術特征、工藝流程、產品或用途等對可調式牽引座進行技術分解。具體到汽車牽引座領域而言,可分為五大塊,即鞍板、鎖鉤、銷塊、保險鎖、手柄操縱總成。其中,鞍板是牽引座的主體部分,將其他部件安裝在上面,形成一個牽引座的整體。而從汽車牽引座所具有的一般功能分類,又可以分為以下五大塊:可遙控式、防止自行脫開、減震、快速匹配和可調。其中,可調又可以分為調節方向和調節方式,調節方向又分為水平調節、垂直調節和水平、垂直均可調節;調節方式分為機械式、液壓或者氣壓式及電控式。可調式牽引座的技術分解具體如圖1所示。
2 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發展路線
圖2和圖3是可調式汽車牽引座的技術發展路線。從圖2和圖3可以看出,可調式汽車牽引座的發展伴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并通過不斷改進達到現在的水平。本文基于SIPOABS數據庫和DWPI數據庫的數據樣本,從可調式汽車牽引座發展路線圖來分析可調式汽車牽引座的技術發展歷史。
從圖2可知,在1920年,首次出現關于可調式汽車牽引座的專利申請,申請人是美國人埃文斯·丹尼爾,技術方案通過采用掛鉤與后面的拖車相連接,掛鉤與汽車后橋的伸縮裝置相互連接,通過該伸縮裝置實現汽車牽引座的水平調節。盡管整個技術方案較為簡單,但為后續的汽車牽引座調節打下了基礎。
1939年,美國哈維斯特公司以1920年申請的可調式牽引座為原型,發明了拉桿式的可調式汽車牽引座,通過采用掛鉤與汽車延伸的彈簧裝置連接,掛鉤與汽車后橋的螺栓連接,水平旋轉調節。
1949年,美國米勒斯波瑞德公司通過采用螺栓孔,以汽車通過雙螺桿連接,通過雙螺桿和螺孔實現雙調節,同時采用螺栓來進行鎖定。
1952年,德國申請人申請了分叉式調節結構,將牽引座的力進行分解,獲得新型的調節方式。而在1956年,美國申請人則采取了多節伸縮桿的調節方式進行調節,同時利用銷塊進行鎖定。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可調式汽車牽引座的設計方向開始朝著垂直方向調節。例如,1985年,美國采用豎直伸縮桿和凸輪結合實現垂直方向的距離和角度調節。
綜上所述,可調式牽引座的技術發展從最初的簡單的掛鉤調節,到后來的多節調節方式,發展到電磁致動器驅動鏡片的形式,再發展到可進行鎖定的液壓式。整個技術發展路線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個縮影,新技術的出現一般都是在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的基礎上,通過一點點改進而實現高度發展的。
3 結語
國外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成熟度非常高。對國內申請人來說,盡管國內最近幾年的申請量不斷攀升,但要想繞開國外公司的專利壁壘,開辟新的途徑比較困難。畢竟國外的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漫長發展周期,而中國整個的汽車工業發展時期非常短,更不用說可調式汽車牽引座技術的發展時期,國內與國外在該項技術上的差距顯而易見。由于可調式汽車牽引座在機械結構和液壓方面的應用已經趨于成熟,因此,從此方面進行研究,已經無法獲得更好的成果。而在應用新電控技術及新材料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間,研究人員應從這些方面出發進行研究,以期獲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金明新.半掛車牽引座強度要求及其試驗方法[J].專用汽車,2005(1):43-45.
[2]楊通順.半掛牽引車牽引座要覽(上)[J].汽車與配件,2004(46):28-30.
[3]郭艷玲.牽引座設計開發[J].重型汽車,2011(3):15-17.
[4]胡志國.新型半掛車懸浮式牽引裝置[J].專用汽車,2010(2):46-47.
[5]邵志方.我國貨車車鉤的發展[J].鐵道車輛,1996(11):15-18.
[6]金明新.牽引車與半掛車之間機械連接的互換性[J].專用汽車,2005(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