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華
【摘 ?要】對于剛從大學畢業就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面對自己終身從事的事業,既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與熱情,也面臨走上講臺后現實環境帶來的沖擊:一方面是由于身份轉變帶來的孤獨感,另一方面則是面對工作中與學生互動、課堂知識構建等方面因知識技能與經驗欠缺而帶來的無助感。幫助新教師盡快實現角色轉換,引導他們積極地適應新的環境,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良好的工作態度與良好的工作習慣,快速提升綜合業務能力,一直以來都是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優課”;活動平臺;教師專業發展
長期以來,許多學校在促進新教師專業發展方面都是采取“師徒結對”的方式由同一教研組(或年級組)內業務精湛的教師帶領新教師適應教學環境,指導新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技能,引領他們逐步從“生疏”走向“成熟”。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模式對于助推新教師專業發展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受擔任“師父”角色的教師自身能力的影響,新教師無法開闊視野,不能形成緊跟課改步伐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等。因此,很多學校都在嘗試探索新的模式,以助推新教師專業發展,其中采用“互聯網+”通過各類網絡研修活動就成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助推新教師專業發展一種模式,而自2014年教育部舉辦的“優課”活動及其平臺資源為“互聯網+”模式下助推新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優課”活動及其平臺資源的特色
自2014年起,教育部已經連續五年舉辦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廣大中小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的“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即本文所稱的“優課”活動,以下均簡稱“優課”活動)的曬課活動,要求每位中小學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至少上好一堂課,使每一堂課至少有一位優秀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講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會組織專人對廣大中小學教師曬在“優課”活動平臺上的課節根據教學視頻進行逐級評選推薦,直到形成教育部“部級優課”。 開展“優課”活動,對于強化日常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通過網絡共享教學資源,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優課”活動受到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積極響應,為了充分展示參與活動的每位教師最佳的教學水平,上傳到“優課”活動平臺上的每一節課,尤其是上傳的教學視頻都是經過授課教師充分研析課程標準與教材結構,結合學情并充分聯系實際全面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歷經多次打磨而成,是授課教師所在學校很多教師智慧的結晶。因此,“優課”活動也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展示課改成果與教學水平,交流教學技能,研討教學工作的一個良好的契機,更是幫助中小學教師開闊視野,不斷提升綜合業務能力的平臺,正如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優課”活動推進會上指出“優課”活動也是教師的“加油站”。
“優課”活動的開展過程已經達到并遠遠超過了活動預期的目的。當然除了積極參與“曬課”以外,積極挖掘“優課”活動及其平臺資源的價值,尤其是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價值,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借助“優課”活動平臺的各類資源助推新教師專業發展的幾個模式
按照“優課”活動實施的要求,曬出完整的一節課,需要向“優課”活動平臺上傳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學生學案、相關練習題以及其他素材等。借助“優課”活動平臺來助推新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挖掘這些資源在這方面潛力的過程。
(一)觀摩各級“優課”教學視頻,提升新教師課堂教學技能
助推新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技能有一條“快車道”,就是觀察、效仿優秀教師或者教學名師的教學過程。而各級“優課”特別是“省級優課”和“部級優課”在多個方面都是有其獨到之處的,觀看這樣的視頻,可以對新教師多方面起到啟發和引領的作用。
為了使觀摩“優課”教學視頻達到預期目的,還需要在觀看的基礎上設計針對性引導:一方面,要讓新教師認真記錄“優課”視頻中的教學過程,不斷揣摩其中的用意,查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尋找改進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在觀摩的基礎上,先模仿“優課”視頻開展教學,再結合學情重新設計、重新組織教學,從而實現學以致用。另外,觀摩“優課”視頻還能夠對授課教師嚴謹的教學態度、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有切身體會,這樣也使新教師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榜樣,從而實現“觀摩優課視頻——模仿教學過程——反思不足——提升自我”的目的。
(二)下載整理“優課”教學資料,構建校本課程資源庫,提升課程開發能力
伴隨“優課”一同上傳的還有與之對應的教學設計、課堂學案、教學課件、各種練習題以及其他教學資料。這些教學資源既是“優課”實施的基礎,也是新教師在借鑒觀摩“優課”教學方法和技能的直接依據與參考,新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是可以參考借鑒這些教學資源的。盡管這些教學資源是很多優秀的一線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但新教師切不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照搬照抄,需要結合校本實際作出取舍與再整合。新教師根據校本實際對已有的“優課”教學資源取舍與整合的過程中,必須分析每個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的關系,思考是否可有更好更恰當的資料來支撐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或者教學環節,并及時替換或者更新有關資料。完成這種教學資源再整合與開發其實就是新教師用新的課程理念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開發課程資源,構建符合自身實際的校本課程資源庫的過程,也就是新教師在“優課”倡導的教學理念下不斷提升自身課程開發能力的過程。
(三)剪輯制作基于“優課”視頻的微課案例,提升教學反思與教研能力
“優課”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可以算作是一次全國性的“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在不同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完成同一節課的教學活動,這必然就會存在出彩的片段,當然也會存在瑕疵。新教師把這些片段剪輯下來,反復觀看,思考出彩的表現及理由,反思瑕疵及其原因,一方面可以提高新教師反思教學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新教師加深對教學的理解。完成對剪輯來的教學片段的反思與理解后,還可以加入自己認為需要改進完善的內容,重新制作出教學微課案例,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從而引導他們逐步走上教學與教研并重的道路。
(四)積極參與“優課”活動,鍛煉信息技術教學能力
“優課”活動本身就是為了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而開展的,連續多年組織實施已經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也收獲了超過預期的效果。僅從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而言,開展“優課”活動比單純地舉辦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更具有目標明確、內容豐富且與教學實踐聯系緊密、形式靈活多樣、評價更加全面、更具有導向性的特點。新教師積極參與“優課”活動其本質上也就是參與了一次更具有實踐價值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修活動,他們通過參與到“優課”的設計、組織、實施與反思過程,可以明確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的環境,體會并歸納出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的特點和方式,也加深了借助于“互聯網+”模式下開展教學活動和提升自我能力的理解,并逐步形成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
除了上述幾種模式外,“優課”活動平臺實際上也是開展“互聯網+教研”的平臺,學校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助推教改上臺階,尤其是處于欠發達地區和農村學校的新教師還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創造的便利條件展示自己的教學成果,交流教學經驗,向專業學科領域的名師請教接受他們的指導,打破地域與體制等方面的限制,獲取更加新鮮的“教學空氣”,拓寬自己專業發展的空間。
注:本文為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一師一優課”平臺促進欠發達地區中學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之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203)。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