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日本藝術家天野喜孝(1952- )為例,分析其在《最終幻想1-6》中的游戲角色設計作品,對其藝術創作風格和理念進行探討和解讀。從《最終幻想》系列中的正面人物、反派人物以及怪物、召喚獸等角色的設計中總結出了“天野喜孝流”畫風:英雄人物的雌雄同體特點,流動飄逸的線條,夸張變形的怪物,“劍與魔法”“漂浮”“無重力”的幻想形式等。天野喜孝的工作方式和態度也給當下中國插畫和游戲角色設計等亞文化領域的藝術創作者們提供了一些新的視野和方法。
關鍵詞:天野喜孝;最終幻想1-6;角色設計;藝術風格
.
在當今這個數字化愈演愈烈的時代里,技術的不斷進步也改變著藝術的進程,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媒體藝術成為日常生活中視覺圖像的主導力量。天野喜孝(1952- )是當下日本一個在動漫游戲人物角色設計、幻想小說與故事插圖和封面繪制等方面卓然獨立、別具一格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借助網絡等媒介風靡世界。
天野喜孝最為知名、最具特色的作品就是為角色扮演游戲《最終幻想》系列所設計的人物和場景作品。在此之前,他曾在龍之子工作室為動漫設計人物造型約15年時間,以及為科幻/幻想小說雜志設計插圖多年。以其出眾的創作才華,囊括了1983—1986年連續四屆科幻領域最高獎—“星云賞”(后來2007年又獲得第38屆的“星云賞”)。正因這些工作經驗,1987年他為《最終幻想》擔當人物造型設計、宣傳畫、情境插畫時,可謂游刃有余。隨著《最終幻想》系列的一鳴驚人,其后續系列踵繼至今,漸成經典。這些作品也成就了天野喜孝藝術生涯中的一次高峰。
從內容上看,《最終幻想》每一系列雖有不同的主題和故事,但其中的角色設計大體沿襲了正邪對立的路線。不同的主角和場景,卻有著很多相同的設計元素。畫法上,隨著游戲畫面質量的提高,畫風也稍微有些變化。《最終幻想1—3》基本是水彩風格的著彩和細線特征,到系列6的時候就可以看出其接近手繪的描繪方式。在設計時,天野喜孝不僅把焦點放在人物描繪上,故事背景內容和世界觀也被融入進去。其中1—6系列中的角色設計、情境插畫主要是由天野喜孝完成,從7系列開始,主要角色設計由野村哲也繪制。但天野喜孝也在其中進行過一些少量人物、場景、宣傳畫和主要的LOGO設計。
在天野喜孝的筆下,所描繪的正面人物,一般設計成理想唯美型的九頭身的個子,身材消瘦、皮膚白皙、臉龐俊美。這種設計甚至有雌雄同體的意味,跟現代畫家伊麗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筆下的人物角色很像,只不過佩頓表現的人物更加日常生活化,形式上更多是簡練、概括的平涂色塊;而天野喜孝筆下的人物形象則更偏奇幻,在表現力上更富想象力。當時的日本不僅在繪畫中,甚至在文學、影視作品中都有這種“陰柔美”的審美傾向,藝術作品都是對現實的映射,日本泡沫經濟之后,整個社會環境都缺少積極向上的動力,加上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社會中存在一種性別差異的分水嶺逐漸模糊的趨勢。如天野喜孝為《最終幻想4》設計的麗蒂雅(Rydia)形象,作為游戲故事中的居住在霧之村的召喚士,被描繪成一個身著綠衣、有著悲傷的童年經歷的少女。作為村中唯一的幸存者的她,設計者理應為了配合角色的復仇形象,在設計上顯得更加陰暗,而實際上服裝卻是一身綠色,以此表現出少女的青春與活力。這恰恰反映出天野喜孝在對英雄的角色設計上的唯美化傾向,但在英雄角色的具體表現上,尤其是五官上似乎很難拉開性別的差距。男性英雄角色有同女性相媲美的容貌,常常帶著無表情臉龐。設計男性時一般會通過描繪充滿陽剛的身體與胡子等特征,突出肌肉力量感,運用細肌肉帶有陰影的方法體現體積感和重量感。對女性的描繪則體現舞者般優美自然的肢體,主要是由鉛筆線條重疊描繪出來的柔和曲線組成,既有傳統東方女性的纖瘦、柔弱,也有受西方現代精神影響的性感、練達,讓青春氣息躍然紙上。在對人物角色的服飾設計中,天野喜孝吸收了歐洲中世紀的斗篷樣式、哥特服裝的銳角感覺、和騎士的鎧甲樣式等元素,同時都有佩劍的慣例,這也是呼應了《最終幻想》的故事背景:古老中世紀是一個劍與魔法橫行的年代。
除了英雄人物,游戲角色中還有一些伴隨著英雄人物的其他人物,他們往往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比如《最終幻想2》中的視死如歸的騎士理查德·海溫德(Ricard Highwind),一身哥特式鎧甲裝扮,古伊(Guy)和萊恩哈特(Lionheart)的裝束也大同小異,這些都是彰顯肌肉壯碩感的角色,都被塑造成孔武有力的形象。當然,天野喜孝所設計的角色中也不乏一些固定的形象,在《最終幻想》系列中一直都會登場的一名叫席德(Cid)的角色,作為系列中每次都為主角們在旅途上提供堅實的援助的發明家形象。雖然在每一作中的形象都有所不同,但天野喜孝在設計席德這個角色時都是以戴著飛行員眼鏡的奔放造型為主旨來進行創作,交通工具中“飛空艇”也和席德密切相關,因此席德的形象用了略帶蒸汽朋克風格的色彩搭配和造型設計來呼應游戲中的面目。
至于反派角色,天野喜孝在設計時也是充分揣摩人物復雜的性格特征和內心活動,盡可能形神兼備地傳達出《最終幻想》小說中角色的模樣。如《最終幻想2》中的帕拉瑪西亞(Palamecia)的皇帝是一個冷酷殘忍、奸詐自負的統治者,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向飛龍飲水的地方下毒滅掉龍騎士軍團,建造大軍艦,利用假公主,使用龍卷風等,他所使用的這些計謀陰險至極,屢次給起義軍以致命打擊。對這樣的人物,在原設中,天野喜孝將其描繪成一個華麗俊美男子,頎長的身材、精致的容貌襯托其身份的高貴,凌厲的眼神、帶有長指甲的手指透露出其性格的狠毒,加上多以銳角化表現的披肩和緊身的盔甲造型,一幅活脫脫的妖異、邪魅魔君寫照。還有《最終幻想5》中的埃克德斯(Exdeath),又叫做超越死亡者,在游戲中得到了超越死亡的不死身。作為反派人物的他在游戲中不停地被英雄擊敗又不停地復活,并且越來越強大,在獲得了“無”之力后更是天下無敵,從此無惡不作、心狠手辣,但結局還是被身為主角的光之四戰士擊敗。對于這個反派角色的設計,不同于帕拉瑪西亞的皇帝,天野喜孝在設計造型的時候著重于刻畫其外部的鎧甲:在埃克德斯的鎧甲上進行了精微刻畫,結實的銀白色厚重外殼上,綴以金邊的刺繡和精美的掛件,突出盔甲上的銳角飾物,在全身被盔甲包裹之外還有披著一襲華麗的披風。天野喜孝將埃克德斯刻畫成這么一個外表浮夸但內心陰暗、懼怕“光明”的形象。
此外,在《最終幻想》中,還有很多增加游戲趣味的怪物、召喚獸設計等元素,它們或可愛、或可憎,但變形夸張的造型表現出天野喜孝富有童心的一面。在游戲中,它們是戰斗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怪獸的形象一般在系列游戲中呈現求同存異的設計思想,萬變不離其宗,甚至很多怪物的造型一直沿用到如今的系列作品之中。如植物之王(Ochu),作為一個有毒的食人植物,它整體的造型就像是一株長了夸張巨口的綠色植物,軀干上伸出多根有毒的觸角四處揮舞,下半身的根莖粗壯結實并且能行走,走起路來張牙舞爪,頗為恐怖。阿里曼(Ahriman)是一種身體為球形、長著蝙蝠的翅膀的飛行怪物,身上只有一只被稱為“惡魔之眼”的碩大眼睛和一口滿嘴獠牙的嘴。乍看之下,跟《怪獸大學》中的大眼仔十分相像。但阿里曼在游戲中是一種會使我方的角色石化,比較棘手的怪物,因此在設計上也會將它畫得更加邪惡。莫古力(Mog)是一種比較中立的生物,在游戲中有時候會作為敵人存在,有時候又會幫助英雄們,所以在設計上就將它畫成一只飄浮在空中、頭上吊著紅色絨球、背上生有蝙蝠狀的小翅膀的小精靈形象,人氣異常之高以至于后來成為了最終幻想的吉祥物之一。此外還有章魚(Cooler Mammoth)、傻傻的爆彈(Bomb)、可愛懵懂的召喚獸陸行鳥(Chocobo)等,這些角色和英雄人物一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天野喜孝從龍之子工作室時期開始繪制的動漫作品開始,其設計的人物有許多就一直是在空中漂浮,好像克服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們或帶有羽翼、或半人半馬、抑或無所依憑,都具有在天空飛行的能力,他們在空中自由地馳騁、逍遙,運用自己特有的技能攻擊敵人。天野喜孝在《最終幻想》游戲情境插畫中也著力渲染這種漂浮的無重力空間,給人一種超現實境域。幻想世界大抵如此——無邏輯卻可以在想象中存在。可以看出他對各種藝術流派風格的運用完全具有了“天野喜孝流”特色,這些角色在形式上注重流動、飄逸的線條,很少具有美式角色設計中的硬邊效果,并且天野喜孝把對線條的把握放在了角色設計的第一位。這種意識無疑與東方傳統繪畫有關,另一方面,作為幻想式的人物角色,要創造出現實生活中沒有的“真實存在”,這些灑脫不羈的線就像一種隱喻:真實與虛構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而是通過這些交錯纖細的線來過渡的。在他的《最終幻想》角色設計時,不管是“劍與魔法”,還是“漂浮”“無重力”,都是展現幻想的一種方式。《最終幻想》中的人物角色所具有的唯美化和理想型傾向,以及怪獸形象的夸張和變形一直是幻想世界的符號。天野喜孝的角色設計以其飄逸的獨特風格和對角色本質的表現成就了一系列的經典,這種角色造型的成功一直延伸到《最終幻想》的周邊衍生品。
天野喜孝以《最終幻想》系列為代表的角色設計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風格的卓然獨立,更多的是從中體現出的工作方式和態度給國內角色設計領域的啟發:其想象力的訓練和對手繪的堅持,以及對各種文化資源的開放性心態和普適性角色設計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這同時也是對天野喜孝幻想型角色和場景設計進行闡釋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天野喜孝.飛天——天野喜孝畫集[M].朝日ソノラマ,1989.
[2]倪鑌.動漫游戲角色設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3]今泉岳大.天野喜孝的幻想插圖——從SF/幻想小說到最終幻想(FF)[C]//日本東映株式會社出版的作品評論集,2016.
作者簡介:陸千里,碩士,現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曾參與制作多部熱銷游戲作品,且插畫作品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