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卓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自信”成為了一種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浪潮和“漢語熱”、“詩詞熱”等等的社會文化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貫有著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更高的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經典浪潮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授中國古代文化,使學生更好地傳承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教學問題。本文將具體闡述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代文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中國古代文化 文化傳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113-01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是有口皆碑的。在歷史長河中,幾乎各個朝代都有其獨具代表性的藝術豐碑。如,唐詩、宋詞、明傳奇和清代的小說藝術。在這些璀璨的文化藝術之下,還閃耀著許多優秀的文人和他們的杰出藝術作品。如李清照的婉約詞、豪放派的蘇東坡和膾炙人口的李白的詩詞等等。優秀的中國文化需要我們的傳承和發揚,而小學生是處于文化啟蒙階段的學生群體,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授對小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興趣和中國文化繼承有密切的關系。
1.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是小學生的漢語言文化啟蒙老師之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文化傳承人角色。一個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離不開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和發展。而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很多學生往往認為語文較為枯燥難懂,進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厭學心理。這種學習狀態是不利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小學生則是漢語言文化的重要傳承人,而如何提高小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十分重要和關鍵。
(1) 巧用教學工具,創設特定情境。小學生的學生群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通常對于感興趣或新奇的實物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專注度。所以,想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代文化,語文教師首先要學會充分利用教學工具。
(2) 拓展課堂視野,開展課外教學。在經典的中國古代文化中,許多古詩詞、散文或者是寓言故事、名人故居都分部坐落在各個城市的不同角落。在語文課本中學習和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同時,要拓寬學生的視野。有條件的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周末或學校春、秋游的時間,在名勝古跡或其他相關場所進行語文課堂的傳承中國文化活動。這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又可以化枯燥為有趣的課外活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如果缺乏開設條件,可以建議學生和家長在周末或寒暑假的假期中,在家周圍的公園、景點等等生活中的場景尋找中國古文化。既可以讓學生對身邊的古文化起到樂于探索的效果,又可以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靈敏度。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包括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知道,中國古代文化距離現今并不遙遠,距離我們并不遙遠。
(3) 激發學生興趣,借鑒成功范例
隨著中國古文化近年來在各個學生群體中掀起的浪潮,《中國詩詞大會》和《漢字拼寫大會》這類傳播中國古文化的電視節目也方興未艾。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從小范圍來說,語文教師可以開展以班級學習小組為分組的“班級詩詞大會”,比賽的內容可以選擇該學期所學過的文化經典篇目,或是以往的重要篇目。或是課后生字的拼寫大賽、組詞大賽等等,形式多樣。讓學生在競技游戲中逐漸嘗到中國古文化的妙處,摸索出中國古文化的韻味。如果可以擴大范圍,則可以以年級為單位,以每個班級為組開展角逐。更有甚者,可以開展校級的比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既可以成為學校、班級的特色活動,又可以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
除了課堂內容,還可以拓展課外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如設置班級“漢服日”或“中國茶藝日”,又或是利用語文課堂的課前五分鐘邀請同學們輪流講一個中國古代文化相關的故事、各個節日的來歷、各個節氣的意義等等,數不勝數的課堂教學素材可以挖掘。針對年齡層較小的小學生來說,“新奇”和“有趣”是最大法寶之一。
(4)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隨著學生年齡和年級的逐步增長,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閱讀對學生是十分有益的。同時,引導學生對優秀的中國古代文化典籍進行閱讀也不失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承中國古文化的良好方式。學生閱讀典籍時,語文教師將不再是教授者,而是一個引路人。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去跟書中的人物、情節進行交流,達到一種深度思考和思維能力拓展的學習效果。
根據學生年齡層的不同接受能力,可以從入門級別的典籍開啟引導。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閱讀《千字文》、《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或是《弟子規》等等。高年級的學生群體則可以選擇更深奧的讀物,例如四大名著。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發現了“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一樂趣之后,學生會將閱讀當作一種興趣愛好,從而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閱讀更多典籍。不僅可以傳承中國古代文化,還能起到增強學生語感和寫作水平的多重作用。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古文化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教學命題。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學生們能很好地認識和了解才能達到傳承的目的。
傳承中國古代文化不能急于求成,必須針對學生的年齡層次有區別地制訂教學計劃,因材施教。同時,中國古代文化中既有經典,也有不符合時代潮流所被遺棄的落后部分。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面對年齡層較低、辨別能力較弱的學生群體來說,引導學生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同時還要傳授如何判斷“精華”和“糟粕”,教導學生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創新。學生能夠自覺接受和學習中國古代的優秀文化,這才是傳承和發揚中國古代文化的真正要義,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文化中,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汪金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