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光
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我認為信息化條件下中小學美術教學設計要體現信息化特色,基于問題鏈的打造;還要引發學生深度學習,指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立足問題引領,優化美術教學設計
信息化條件下的中小學美術教學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多媒體環境下的民主和諧課堂氛圍中,教師將目標和內容置于精心設計的問題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通過自主感受多媒體視頻等形象化課件,發現探究問題,不斷質疑討論,自由表達見解,通過個人或團體嘗試解決問題,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全面發展。這樣的教學集科技性、探究性、趣味性、互動性于一體,問題就成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關鍵要素,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技術自然會有機融合。
信息化條件下的中小學美術教學須以優化美術教學設計為先導,要從解構傳統教學設計中汲取足夠營養,嘗試研究問題鏈式教學設計。問題鏈式教學設計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設計與板書設計環節,教學過程設計由梯次不同的小問題串聯起來的問題鏈組成。所有問題一目了然,只要學生解決了問題,就學會了知識點,強化了訓練技能,增強了情感,提升了素養。若以重構信息化條件下教學設計為基點來重塑我們的美術信息化課堂結構,重建多媒體教學模式,就一定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探尋出一條適合于學情、校情的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化課改之路。
二、明確指向范圍,引發學生深度學習
1.問題指向要明確
信息化條件下設計的問題是教師在研究課標、教材、信息技術學情,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這些問題既有指向核心素養的核心問題,又有指向教學的基本問題,還有指向學生學習的標簽式小問題。但問題都要根植于學生內在需求,根植于學生生活經驗,根植于學生實踐探究。這樣問題鏈設計就會成為學生深度學習的啟動器和學生素養提高的催化劑。
信息化條件下問題鏈式教學設計要引發學生深度學習。問題設計最起碼的指向有兩個:一是學生個性思維發展方面,能提高學生藝術思維的發散性;二是學生藝術思想提高方面,能促進全體學生創新思想的發展。應該定位于有思想、有深度的課堂教學,這是一種符合新時代學生認知規律的智慧型學習方式。
2.問題涵蓋要到位
信息化條件下問題基本涵蓋三個方面:教師設計的引領問題;問題驅動下學生課堂生發及生成的新問題;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個性問題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共性問題。幾方面的問題要著眼于激起學生濃厚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問題設計須精準有趣,易于實施。這樣設計出來的問題既是教學方向,又是活動框架;既是教師教學方法,又是學生學習路徑。如果信息化條件下每堂課都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增長極,培養學生素養便水到渠成。
另外,教師要在平時多媒體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積累學生呈現出的個性化作業、創新型作品或優秀電腦設計構思,讓這些成為教師設計的問題的有力支撐。
3.問題設計要用心
正如王大根教授所講:“美術學習是教師引導學生探尋藝術、走進藝術、研究藝術、創作藝術、評價藝術的過程,是一次藝術心靈之旅。”況且問題設計往往還和情景教學、科技發展、大千世界緊密相連,因此我們教師要勤于學習信息技術、拓展多媒體視野,不斷提高自己設計問題、提煉問題的能力。將現行教材內容進行問題梳理,提煉出基本通用的范式,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改進,達到問題情景化、主題化、生活化。
蘇美榮老師說:“我們要始終抱著學習的態度,不斷增加知識儲備,做一個思維活躍、頭腦敏銳、有博大胸懷的魅力教師。”教師應該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在信息化條件下,多做教學設計嘗試,勇于進行課堂實踐。我們相信美術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條條大路都通向孩子美好的精神家園。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我們不僅要做愛教育的師者、行者,更要做懂教育的學者、智者。且行且思,教研我們始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