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
摘 要:中國畫筆墨是中國畫的精髓,是中國繪畫造型直接付諸于物質材料,使之對象化、視覺化的最后手段。中國繪畫的筆墨不僅造型立象,使意象形象化,而且筆墨情趣有一種獨特的形式美感。筆墨是中國畫的語言,語言的表述能力,對于一個想精確表達思想的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上乘的筆墨,不會是喜怒哀樂于一個腔調,精微的變化能傳達出妙不可言的感覺。
關鍵詞:筆墨 以線造型 情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1-0187-01
1.筆墨的發展
中國繪畫造型的傳統筆墨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以筆墨為主是中國畫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文人畫的崛起,使筆墨的妙用更日趨完善。中國繪畫最早的用筆限于線條,原始彩陶紋飾和最早的獨立繪畫《晚周帛畫》,都是用線條畫成的。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其筆法細密精致,圓潤挺秀,這種細致連綿的線條被譽為“春蠶吐絲”。唐代吳道子改變了以往那種線描的單一形態,筆法更富表現力。用筆中墨法的提出是伴隨著水墨山水畫的興起和發展而出現的,隋唐以后,隨著山水畫的發展,用墨大大豐富了用筆的技法,“筆精墨妙”被提出來了。宋韓拙說:“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有筆墨而成。”充分肯定了墨有筆不可代替的作用。
2.以線造型 骨法用筆
(1)以線造型
西畫是以光分明暗,用面造型。中國繪畫是根據物體的固有結構和常形通過提煉概括的筆墨來造型,最先是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稱為“以線造型”。以線造型是中國繪畫筆墨語言的基本法則,是用筆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法。國畫線條是畫家提煉自然形象,從客觀形態移成主觀形態,融入情思心緒,意識諧趣,創造藝術美感魅力的基本手段,是中國繪畫中表現力最強,最快捷最洗練的造型語言。以線造型不拘光暗、色彩,主要表現在物質的形狀、質感、空間感、立體感等方面。
(2)骨法用筆
“骨法用筆”是中國繪畫筆墨語言的基本表現技巧,是中國繪畫筆墨技巧中對筆法的最高要求。骨法原來是指人物的外形特點,后來泛指一切描繪對象的輪廓,總的來說是指怎樣用筆墨技法恰當的把對象的形狀和質感畫出來。如果我們把氣韻生動理解為“神”,那么也就可以簡單的把骨法用筆理解為“形”了。因此,骨法用筆與氣韻生動有著不可分的內在聯系,這與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的表現客體法則是一致的。謝赫在“六法論”中提出的“骨法用筆”的“骨法”意味著物體的結構造型,而“用筆”當時主要指線條的運用,所以“骨法用筆”開始時的整體含義就是用線條概括物象的形體結構,后來“以線造型”發展到“以筆墨造型”,這樣,“骨法用筆”的含義才逐漸完善起來。
3.筆法墨法與筆墨情趣
如果說“骨法用筆”是中國繪畫筆墨表現技巧總的基本原則,那么“筆法墨法”則是傳統筆墨的具體表現方法。如果說“骨法”是中國繪畫筆墨的本質特征,那么“筆墨情趣” 則是筆墨技巧的形式效果。怎樣做到“骨法用筆”,從而使筆有情墨有趣呢?那就要關系到具體的筆墨表現手法。
(1)筆法墨法
中國繪畫筆法與中國書法不僅淵源一致,布局布白相似,節奏韻律、筆力氣勢相通,所以中國歷來素有“書畫同源”之說。黃賓虹根據自己作畫的經驗體會,總結出筆法“平、留、重、圓、變”五個字,都是講筆力的表現形態,是“一波三折”法則在繪畫里的擴充與發展。筆法的核心是一個“力”字,黃賓虹說:“落筆應無往不復,無重不縮。往而復,是用筆沉著不浮。”這樣一畫之中筆鋒才有回環顧盼,便可見出人對于筆的控制,人的氣力的連貫緊綿。筆力的表現,有的從外表上可以看出;有的從外表上看不出,卻像打太極拳一樣,慢而有力,外柔內剛,力在骨子里,這叫內力,內力是在畫筆下暗樹對抗力,中國繪畫的筆法就素以內力為尚。因此,氣與力可以說是傳統用筆的生命。
(2)筆墨情趣
一幅畫不會只容納一種筆法墨法,而是各種筆墨技巧的綜合,這種綜合達到協調統一,變化而又和諧,那就產生了筆墨情趣。畫家作畫要飽含情感,要用感情去征服觀眾。中國繪畫歷來強調筆墨情趣,筆受腕、腕受心,筆墨因此是帶有感情的。筆墨風格與筆者的胸襟有關,“筆格之高下亦如人品,……筆墨雖處于手,實根于心。鄙吝滿懷,安得超逸之致,矜清未解,何來沖穆?”在創作過程中,感情一直和筆墨融合在一起,用筆用墨的曲直、剛柔、粗細、疾徐、輕重、厚薄,無不表現種種情感,是畫家思想感情的軌跡。
傳統中國畫造型的筆墨有它特殊的難度,沒有難度就很難有藝術性。中國繪畫的傳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藝術體系,中國畫造型的筆墨概念也必然隨著現代中國畫家觀念的更新而拓展它的內涵。作為繪畫觀念的物化形式的傳統中國繪畫的筆墨,也將隨著中國畫向現代化發展而走向世界,更顯現出它的特殊的民族藝術特征和美學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兆復.中國畫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3(80-106)
[2]郭玫宗.中國畫藝術賞析[M].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12)(100-107)
[3]王金嶺.筆墨談[J].國畫家,1994.1.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