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原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破壞、資源浪費等問題日益突出,為緩解能源緊張問題,國家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完善。綠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建設的建筑物,具有生態環保和節約能源等方面的作用,將其應用于住區建筑節能設計中能夠促進居住區域的資源節約,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綠色建筑;住區建筑;節能設計實踐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筑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此同時,能源消耗逐步增加,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為此國家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基本方針,綠色建筑的理念得到了逐步廣泛的應用。綠色建筑研究的重點是利用各種低能耗的材料,通過科學的建筑施工技術和房屋結構設計,能夠促進建筑節能效果的全面提高。將綠色建筑設計的理論應用于住區建筑設計中,能夠在節約能源的基礎上實現居住環境的改善,滿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一、綠色建筑概述
很多專家認為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結構的內部或外部種植綠色植物,這種觀點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綠色建筑主要的設計理念包括節能、循環利用、和諧、環保等,其主要評價指標是建筑物的節能性,包括建筑使用方式節能、建筑利用能源方式節能、建筑材料節能等,在不同使用環境下,建筑的技能模式明顯不同。建筑的環保性主要是指建筑在日常消耗能源的過程中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在建筑施工以及投入使用階段,均需要遵循建筑節能環保的基本要求,嚴格控制建筑裝修產生的甲醛等有害氣體,同時需要對建筑材料、廢水廢氣廢渣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綠色建筑注重能源節約,需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重點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水能等,將建筑與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尊重自然規律,促進建筑節能環保性能的全面提高[1]。
二、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住區建筑節能設計方法
(一)建筑朝向和綠化
建筑朝向是使用者比較關心的問題,日照時間和日照強度會對人的身體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充足的日照能保持房間干燥,殺菌消毒,提高室內溫度,降低冬季熱量損失。在夏季,日照強度過高或時間過長會導致室內溫度過高,空調能耗升高,不利于建筑節能的效果。為此應當合理設計建筑主體面方位角,選取建筑物在冬季日照強度較大和夏季日照強度較小的垂直方位,提高居住的舒適度,降低建筑能耗[2]。
同時,在建筑周邊需要適當進行綠化,改善居住環境,降低外界污染因素對居民的影響,降低住區內噪音污染。充足的綠化面積能夠實現對室內濕度的有效調節,增加空氣中負離子的含量。為保證住區的節能效果,可以采用透水性比較強的材料進行建筑外部結構的鋪裝,確保建筑地下水資源維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在建筑周邊位置增加草坪和樹木的種植,并在透水性較弱的區域種植灌木或喬木,能夠提高建筑的環境質量,保證節能效果。
(二)選擇合理的住區節能基地
住區是人們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為保證建筑的節能效果,需要結合周邊環境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住區基地。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氣溫比較低,在選擇住區基地過程中可以采用向陽和避風的方法,避免將住區節能基地布置在工業區的下風向,如住區位置與工業區比較接近,需要設置足夠面積的綠化防護帶,避免污染向住區滲透和冷風的滲透,增加建筑中太陽輻射量。丘陵或山區需要注重山體位置的陽面和陰面布置,山體陰面陰暗潮濕,日照輻射量比較低,在住區基地選擇過程中需要選取陰陽均衡的地區。在沿海地區,需要考慮自然環境因素,選擇少風雨的地區,充分利用海邊環境改善居住情況,避免建筑與海風平行設計,減少寒氣對建筑的侵蝕[3]。
(三)采光通風設計
建筑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居住的舒適度,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保證建筑的排列方式合理,間距適宜。在確保容積率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增加間距,為采光和通風提供便利條件,提升居住體驗。合理處理建筑結構的頂部和立面,增加落地窗和迎風面開窗的面積,確保室內通風情況良好,增加建筑采光,降低夏季溫度,為保證建筑的通透性,可以采用增加吊頂的設計方法。
(四)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
利用各類可再生能源能提高建筑的節能效果,目前主要應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等,在設計過程中應當結合建筑的實際情況,合理利用不同種類的可再生能源。比如西部地區面積廣闊,可以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為住區提供能源。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采用熱泵和新型材料,利用地熱能進行采暖和制冷,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實現各科能源的節約和可再生資源的廣泛利用。
三、綠色建筑與住宅單體設計
(一)平面設計與套型布局模式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最大限度減少建筑表明出現的凹凸不平,確保建筑的規整。建筑外墻面積不宜過大,體形系數需要控制在0.3以下。為降低建筑的體形系數,可以采用增加單元和增加樓層的模式。同時,需要保證建筑墻面充分接觸陽光,提高對太陽能的吸收,增加建筑保溫效果。在建筑設計中可以采取被動式太陽能控制模式,合理設計圍墻面積,將建筑整體形狀設計為長方形,提高進深,將多層建筑的進深控制在13m,高層建筑物控制在14m,促進建筑結構節能效果的全面改善[4]。
在戶型內部設計中,技術人員可以采取隔離的設計方法,實現建筑保溫、采光、通風性能的提高。在設計過程中,需依據綠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將餐廳、臥室、起居室分離,縮短衛生間與廚房的距離,為管道安裝提供便利。不得將起居室設計在電梯間隔壁,應當安排在外走廊位置,盡量選擇在陽面位置,保證溫度和采光適宜,提高居住的舒適度,確保房間內部通風換氣,降低污染。
(二)住宅單體施工設計
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施工建筑材料,可使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替代其他磚墻黏土等材料。為提高墻體保溫效果,可采用復合墻體進行施工。為增加室內面積,提高保溫效果以及室內空間分隔靈活程度,可在施工過程中采用鋼筋混凝土異型框柱體系結構,并對建筑外墻進行必要的保溫處理,提高居住的舒適度[5]。另外,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保證窗戶的密閉性,增加密封條,采取平開的窗戶替代推拉結構。屋頂是吸收太陽能的主要載體,針對屋頂防水層存在的問題,需要及時采取修復措施,并在防水層下方位置增加保溫層,避免頂層漏水的問題。
四、結語
當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矛盾日益突出,綠色建筑得到了全面發展。將綠色建筑理念應用于住區建筑中能夠提高建筑的節能效果,改善居住環境,實現建筑空間的合理利用,提升居住舒適度,對建筑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卓然.綠色建筑節能新材料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以山東為例[J].科技風,2019(05):139.
[2]張檀秋.云南“綠色建筑”的發展思考[A].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第八屆云南省科協學術年會論文集—專題一:綠色發展[C].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云南省機械工程學會,2018:6.
[3]陳忠桂.基于新型節能建材的綠色建筑技術的經濟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9(03):12+14.
[4]岳華,靳飛.綠色建筑理念融入高職建筑設計專業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華中建筑,2019,37(03):128-131.
[5]趙輝,楊元華,陳進東.巴渝傳統民居建造智慧對當代綠色建筑發展的啟示[J].重慶建筑,2019,18(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