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娟
摘?要:抗震設計理念作為保證結構安全可靠的核心因素,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必須要予以重視。本文針對抗震設計理念在建筑結構中的體現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抗震設計;材料;地震;結構布置
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要著重從整體結構出發,結合計算設計,在結構的剛度、強度和軸壓比等方面加強結構的概念設計。以此保證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強調抗震概念設計是由于地震作用的不確定性和結構計算假定與實際情況的差異。這使其計算結果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應結構的受力、變形情況,并確保結構安全可靠。科學的將結構設計與抗震概念設計相結合,對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保證建筑工程的穩定安全,即使發生地震也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一、抗震設計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重要性
地震作為危害較大的自然災害之一,伴隨著國家人口和建筑工程的不斷增長,城市人口較為密集。一旦災害發生,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危害不可估量。在出現地震時,如果混凝土建筑的結構布置不合理會導致建筑物出現損壞,建筑結構不對稱會致使框架柱扭轉破裂,對建筑物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建筑物受到外力造成形變或坍塌。若建筑物的內部應力出現不均勻,會導致建筑結構剛性不足,從而發生形變,對人民造成生命威脅。在建筑抗震設計過程中,需要掌握建筑的受力情況,確保其應力均勻。同時對結構構件之間的受力強弱進行合理分配,從而有效提升整個結構體系受力的合理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上降低地震對建筑結構的破壞。在進行抗震設計時,相關工作人員應遵守“小型地震不破壞結構、中型地震可修護破損結構、大型地震時建筑物不坍塌”的基本理念,從根本上對由于地震引起的人員傷亡進行控制,為人民提供一個安全、良好的生活處所。
二、抗震設計理念在建筑結構中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設計建筑結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經濟問題。抗震技術的應用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在注重技術的同時,確保經濟實用型,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簡化施工方案,從根本上節約成本,避免浪費。第二,設計方面。根據設計目標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保證建筑結構整體具有合理性,應保持其自身的基本性能,例如避開抗震危險地段;平面布置簡單、規則、對稱,減少偏心;豎向提醒規則、均勻,避免有過大的外挑和內收;合理布置防震縫等。不同單位的應用領域不同,需要應用到的設備工藝等也復雜多樣,在這樣的情況下,施工設計的難度較高,因此,在設計建筑結構時,還要根據設備性能、材料情況等因素進行設計,合理規劃,要求混凝土建筑的上層和下層剛度應盡量趨于一致或者下層剛度稍強于上層剛度,避免在地震發生時,上層建筑易坍塌的現象發生。應用抗震設計時,要保證在后期施工中細節都能得到準確落實,才能夠讓抗震設計理念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三、抗震設計理念在建筑結構中的應用體現
(一)抗震設計理念在結構材料的應用體現
建筑材料是提高建筑物質量的關鍵,對抗震有著重要作用,也是抗震設計理念最直觀的體現。如今,材料市場魚龍混雜,許多商家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故意出售假冒偽劣的原材料,致使建筑質量提升困難。因此在選擇結構材料的過程中,要充分參考抗震設計理念,根據具體的建筑工程項目,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結構材料,保證抗震效果得到充分展現。在選擇過程中不僅要滿足抗震性能,還要保證經濟,抗震結構設計本身較為復雜,需要綜合分析建筑抗震等級、建筑應用類型、建筑所在場地、建筑施工因素等,根據采取的結構形式,結合設計計算,選擇合適的結構材料。同時,在后期施工階段,建筑材料應根據施工進度的要求分別進入施工現場,在進入現場前管理人員應對材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再次審核,防止材料掉包或摻假等情況的發生。
(二)抗震設計理念在抗震體系的應用體現
抗震設計理念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抗震結構體系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設計抗震方案時,應對建筑結構進行重點設計,能夠提高建筑抗震系數,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來的臨時安全。首先設計人員對搜集的資料進行甄別,確保各項數據精準,為施工圖紙的設計提供依據。在確認資料信息后,有關人員應對數據進行分析,采取科學合理的計算方法,判斷此場地適不適合進行建筑施工。在確定施工場地后,可以對施工場地的地震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充分考慮建筑場地的特點,根據設計簡圖,明確相應的抗震傳遞途徑,從而有效避免因為局部問題導致整個結構構件被破壞,以此保證結構的抗震能力。要合理布置構件,保證其剛性強度,針對建筑結構中的薄弱位置進行分析,提前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
(三)抗震設計理念在地震效應的應用體現
目前國家根據不同地震強度有著不同的抗震設計要求,包括地震影響最大系數、反應水平、地震加速度等,不僅如此,在彈性計算的過程中,同一場地的同一建筑結構大、中、小震的作用效應不同。針對不同的抗震設防烈度,地震效應增大系數會形成不同的數值,因此在實際應用抗震設計理念的過程中,必須要引起注意。設計人員應根據建筑物的結構,沿著建筑物的豎直方向設立防線,防線的設置數量應保持均勻的原則,最好能夠對稱設計。設計人員應盡量設置多道抗震防線,當地震發生時,多道抗震防線能夠對地震起到充分的交換抵抗作用,將防線與建筑物的其他結構進行科學連接。
(四)抗震設計理念在結構布置的應用體現
在結構的抗震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事先掌握房屋內地震作用的傳遞路徑,在進行構件設計時,應注意盡量內部應力實現均勻性,從而提升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其次,為了避免建筑內部的變形對其整體造成影響,要使結構構件具有適宜的強度和剛度。最后,實現抗震設計還需要各個構件之間的配合支持,根據其自身強度和剛度形成可靠連接。對結構的承載能力進行計算,對部分薄弱部位加強措施,將薄弱部位的承載力轉移到高強度節點及構件上,間接增加結構體系的延性。另外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不能過分重視局部的承載力,避免破壞整個建筑結構的協調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設計人員應根據項目的場地,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抗震設計,確定抗震等級,同時還要針對結構材料、抗震體系、結構布置進行嚴格的設計,從而保證建筑結構的抗震性。
參考文獻:
[1]肖麗麗.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設計[J].住宅與房地產,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