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銳

摘?要:在建筑設計中要盡多的體現特殊使用群體的需求, 通過建筑設計手法將多種功能集合在一體,達到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殘疾人康復訓練;無障礙。
一、項目概述
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是我國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促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是維護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客觀要求。康復訓練是指針對殘疾人的功能障礙的情況,采取現代康復技術和傳統康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以康復機構為指導,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康復訓練,以恢復或補償功能,增強其生活能力和參與社會的能力。
甘肅省殘疾人文化體育康復訓練館位于蘭州新區經十一路西側,緯六路南側,交通地理十分優越,訓練館主要的兩大功能為游泳康復訓練館和籃球訓練館,建筑面積約為9000m2,建筑總高度為18.30m。項目建成后,每年將為10萬人次以上的殘疾人提供各類服務,將大大改善我省殘疾人服務設施不足的現狀,并將為我省殘疾人事業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總平面設計
(一)總平面布置
根據整個服務基地的規劃、基地內主要建筑康復中心位置及建筑與城市交通的便利性考慮,將康復訓練館布置在場地的東北角城市道路西南角,這樣布置有以下優點:1、使新建建筑與城市發生友好的共生關系,2、新建建筑既與服務基地內的其它建筑有功能上的聯系,又使其相對獨立,3、更好的將極富動感、活力的建筑形象展示給城市。
(二)功能組成
本建筑的主要的兩大功能為籃球訓練館與游泳訓練館,同時設計有舞蹈訓練室、健身室、更衣間、淋浴間、休息交流區、儲藏室、水處理及熱交換間及熱泵除濕機房等。
(三)環境及空間組成
建筑的區域環境及空間組成決定著整個建筑的品質,同時對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流活動起著很大的作用,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采用建筑室外的深挑屋檐營造灰空間、室內公共共享中庭等的構建一個開放的、通透的,充滿趣味的環境空間體系。
(四)交通組織
沿北側的緯六路設置了建筑的主入口,建筑南側靠院內側設置了建筑的次入口,車流主要從建筑東南側經汽車坡道進入地下車庫,建筑周邊完全達到人車分流,減少對殘疾人的干擾。
三、平面設計
(二)設計理念
1、通過兩條極富動感的曲線巧妙的將籃球館和游泳館布置一個屋架下,達到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的完美結合。
2、在設計之初我們以“關愛殘疾人”的理念貫穿與建筑的室內外,通過對建筑的造型、建筑物的顏色、室內外的無障礙設計及在二層的室內環形康復跑道手法和設計體現建筑物使用者的特殊性。同時在精心營造與設計中創造多層次的交流、交往空間,增強弱勢群體的頑強意識及對生活的樂觀、積極、健康的態度,努力為弱勢群體創造一所以文化、體育、康復為一體額多功能交流場所。
(二)總體布局
本工程在總體布局上采用“一”字形布置,布置在場地的東北角,這樣既考慮了公共建筑臨城市道路在交通便利性的屬性又兼顧了與康復基地之間的聯系。
(三)平面設計
一層主要功能為:入口門廳、兩個標準室內籃球場地、一個25米八泳道游泳練池、康復理療池、兒童戲水池、更衣間、淋浴間、休息室、衛生間、儲藏室等。
二層主要功能為:休息區、文化交流區、舞蹈訓練室、音樂培訓室、健身館、乒乓球訓練館、桌球館、衛生間等。
地下室主要功能為:游泳池的水處理及熱交換間及熱泵除濕機房。
(四)無障礙設計
本工程在符合安全、衛生、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外,按照《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進行了無障礙設計,在建筑入口處設置了無障礙坡道,在一層大廳設計通往二層的無障礙室內坡道及無障礙電梯,同時在各層無障礙專用廁所、盲文銘牌、信息無障礙設施等。
四、設計特點
(一)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采用兩條動感的曲線,取自進出秦王川隨處可見的“山丘”形態,借高低遠近山丘的造型,形成連續的圓弧曲線屋架;將建筑各個功能巧妙的安排在曲線曲線屋架下形成以整體的建筑形象,整體形象寓意游泳健將蛙泳的姿勢,象征“勇敢”“拼搏”的精神,鼓勵殘疾人勇敢的面對現實。
(二)無障礙設計
為特殊群體設計的建筑,設計必須要充分考慮使用者的特殊需求即無障礙設計,無障礙設計(室內部分)主要包括,無障礙出入口、無障礙通道、輪椅坡道、無障礙樓梯、無障礙電梯、安全抓桿、無障礙廁所、盲文銘牌、信息無障礙的等。
在建筑無障礙設計中交通部分無障礙為設計的重點,因為交通部分的無障礙的使用范圍是最廣,所有的各類殘疾人都要使用無障礙坡道、無障礙樓電梯要到達各使用功能區。在建筑中我們特意在中庭核心位置結合裝飾設計了一部無障礙坡道,其坡度為1:12,寬度為1.5m,每段坡道的水平投影長度不超過9.0m,每段坡道之間設有休息平臺,坡道兩側設有無障礙雙層扶手,上層扶手高度為850mm,下層扶手高度為650mm,坡道面層為防滑塑膠面層,為了增加趣味性和鼓勵殘疾人自助能力在每個平臺的面層上標有距地面的高度,讓殘疾人到達某一平臺時可以直觀的算出自己提升的高度及爬坡長度。在坡道面層上的標線一直延伸至籃球館四周的回廊即康復跑道,最終形成一條有直段、彎段、坡段的走道,完整供殘疾人康復訓練,既滿足了無障礙的要求又到達了殘疾康復訓練的需求。
(三)節能環保設計
本建筑的屋面采用鋁鎂錳合金直立鎖邊板+巖棉板(100mm)+穿孔壓型鋼板,K=0.45 W/(m2.K),[K≤0.45];外墻:鋁扣板墻面+80mm巖棉板,Km=0.46 W/(m2.K),[K≤0.50];長條狀的鋁鎂錳合金直立鎖邊板為建筑設置天窗采光極大的便利,在建筑主要功能房間都設置了條狀的采光天窗,完全滿足正常的日間自然采光,無需額外人工照明浪費電能,另外在采光天窗的下方安裝了軌道式遮陽裝置避免陽光直射損壞家具設備及室內溫度過高。在屋面上設有太陽能熱水集熱板作為本建筑的輔助熱源,可以為本建筑提供熱水供游泳館使用。具體做法為在二層夾層設有太陽能熱水機房,太陽能系統通過屋頂集熱器加熱二層夾層機房間的集熱水箱內的熱媒,然后通過循環泵將熱媒送至地下一層游泳池、兒童戲水池及理療池的板式換熱器。
五、結語
為特殊人群設計的建筑首先要滿足其基本的功能及國家及地方相關的現行主要設計規范、規定及強制性條文要求外,建筑的外立面造型和建筑各功能空間的組合也尤為重要,首先使建筑的外部造型能夠反映出建筑的內部空間,同時也要考慮建筑與城市的對話關系。其次在建筑內部各功能間的組合中插入適當過渡性空間,增加建筑內部空間的趣味性,通過這次設計我體會到以上兩點是公共建筑設計的成敗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文忠 《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第二版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蔡鎮鈺 《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二版 第7集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