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浩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化以及素質教育的推進,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逐漸成為現階段教育工作的重心,思想政治屬于非常重要的德育課程,其對于學生價值觀念的引導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校園文化氛圍屬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學校方面必須積極營造良好的時政氛圍,以提升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針對如何實現校園時政氛圍的有效創(chuàng)設,讓其充分發(fā)揮出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價值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營造;校園;時政氛圍
一、營造校園時政氛圍的時代背景
(一)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
高中政治學科緊密聯系社會實踐、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教育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實踐,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掌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發(fā)展歷程。依靠政治教學來提升高中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這四大核心素養(yǎng)。而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必須依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良好的教育氛圍,校園時政氛圍的營造為高中政治教育和核心素養(yǎng)培育帶來了充分的空間。怎樣實現校園時政氛圍的有效創(chuàng)設,讓其充分發(fā)揮出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價值?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師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二)國內研究現狀
張耀燦等主編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這本書中,把政治教育環(huán)境單獨列為獨立章節(jié)展開了深入分析,對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基本內涵、突出特征以及價值作用等進行探討。陳萬柏主編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一書中也提出,必須建設好校園文化氛圍,依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創(chuàng)設,將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高中政治課程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教育部早在2014年3月就下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應當推進核心素養(yǎng)體系建設,真正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從國內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能夠看出,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至關重要,而校園良好文化尤其是時政氛圍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促進高中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三)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即便并未針對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及校園時政氛圍相關的研究,但一些外國研究人員針對校園環(huán)境、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影響進行了分析。美國研究人員洛索夫斯基在《美國校園文化》一文中探討分析了美國很多著名院校的文化環(huán)境建設情況,認為校園環(huán)境對于各學科專業(yè)教學效率的提升和學生思想行為的規(guī)范具有重要作用。著名的社會學家珍妮·巴蘭坦在其著作《美國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提出,學校應當創(chuàng)設屬于自己的獨特文化,就如同社會的縮影,在教育中發(fā)揮出其應有作用。雖然國外研究人員并未對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校園時政氛圍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但他們對于校園文化環(huán)境和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得出的成果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
二、營造校園時政氛圍的有效途徑
學校時政氛圍的創(chuàng)設具有非常多樣化的形式,要求將抽象的政治教育內容借助于各種校園實踐活動的方式呈現出來,依靠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將時政元素融入其中,對學生發(fā)揮出有效的教育作用,從而促進高中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傳播思想政治教育觀點,積極弘揚正能量,引導高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我校營造良好校園時政氛圍的有效途徑如下:
(一)開展“課前3分鐘時事開講”活動
基本操作流程:第一,分組。4人組成一個小組,一個班劃分為十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輪流負責一次“時事開講”活動;第二,選題。時政新聞的選擇和運用要體現正確的政治認同,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的原則;第三,討論并形成書面文稿;第四,開講。課前3分鐘,發(fā)言人走上講臺面向全班同學進行演講,演講過程中可以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第五,教師點評。教師的點評要以鼓勵為主,首先肯定學生的努力和付出,然后再對學生分析不夠透徹的地方進行簡單補充,最后提出一些建議性意見。
(二)組織學生進行時政演講比賽
在每年的“紅五月”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活動中,以年級為單位,組織高一和高二級學生進行時政演講比賽,評出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若干名。基本操作流程:第一,提前一個月政治教師將比賽通知下達各班,每班擇優(yōu)推選2名學生參賽;第二,參賽選手提供本人的宣傳資料,包括照片和文字說明。學生會宣傳部配合做好宣傳工作,提前設計海報,在比賽開始前一個星期將海報張貼在學校公告欄;第三,提前10天參賽選手進行演講時政背景素材及次序的抽簽,并領取《評分標準》;第四,參賽選手根據所抽到的時政背景素材,自擬演講題目和撰寫演講稿,內容要求積極、健康、向上,由組委會審核通過;第五,參賽選手提前一天提供幻燈片和背景音樂;第六,演講限定時間為5分鐘,超時者酌情扣分;第七,比賽環(huán)節(jié)結束后,由學校領導和政治教師對比賽進行點評;第八,最后公布比賽結果并現場頒獎。
(三)組織政治教師開展“國旗下講話之時政點評”系列活動
與學校德育處緊密合作,每兩周組織一次,由政治教師輪流點評當前時政熱點。
(四)組織校園電子屏播報新聞的活動
與學校團委和學校宣傳組緊密合作,由政治教師提供資料,在校園電子屏滾動播報時政新聞。
(五)組織學校廣播站播報新聞的活動
與學校團委緊密合作,由政治教師提供資料,在學校廣播中播報時政新聞。
(六)發(fā)動各班利用黑板報做時政宣傳
與德育處緊密合作,發(fā)動班主任配合課題研究,在各班教室開展“每日時政”黑板報活動。
通過開展上述活動,在校園中營造了良好的時政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熏陶,讓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能夠深深扎根在學生的腦海中,從而形成行為導向和心理定勢,讓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得以規(guī)范,促進其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三、營造校園時政氛圍課題的研究結論
第一,促進思想觀念的創(chuàng)新與轉變。唯有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達成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從而指引行動。首先,校園時政氛圍的營造是提升高中政治教育活力的重要元素,教材內容是死的,而時政元素是活的,時政氛圍的營造能夠為高中政治教育提供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時政材料處于隨時更新的狀態(tài),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將校園時政元素引入課堂中,提升高中政治課堂的時代性,同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目前我國高考屬于選拔性考試,尤其是對于文綜政治試題,很多都選擇了時政材料作為考察背景,考查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處理和理解歸納能力,所以校園時政氛圍的營造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讓學生對時政內容有充分的了解,在各種校園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最后,學校時政氛圍的營造有助于促進高中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依靠時政教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對國際國內形勢有充分了解,熟悉新時期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提升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而促進其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第二,把高中政治教學融入學校時政氛圍的建設中。將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和校園時政活動聯系起來,借助于時政氛圍的營造能夠讓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變得“活”起來,讓學生對高中政治課程更加感興趣。學校時政氛圍的營造和時政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提升政治課程教育的影響力,讓學生處于這樣的校園氛圍中,通過多樣化的時政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解決了過去一直以來高中政治教學枯燥無味、模式單一的問題,也轉變了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老化陳舊、抽象呆板的印象,有效促進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三,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處于校園內,因此學校文化氛圍的創(chuàng)設會無時無刻地對他們發(fā)揮出教育功能。學校應當通過各種方式為高中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良好的時政氛圍。學校應當結合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需要,結合高中生政治課程學習的需要,定期組織開展各種時政教育活動,確保時政元素能夠在學校內通暢傳播。同時還要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于互聯網平臺,建設有關于時政新聞的主題網站,讓高中生能夠隨時隨地地進行閱讀和學習,拓寬時政教育的范圍。
第四,學校時政氛圍的營造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高中政治學科教育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時政氛圍的營造能夠賦予學校更多的生命與活力,也能夠促進政治課程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與此同時,時政氛圍的營造要求學校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緊跟國家發(fā)展步伐,結合高中政治教育的新目標和高中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新要求,讓校園時政文化能夠體現出時代特征,讓時政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
第五,通過多樣化的途徑來實現學校時政氛圍的有效創(chuàng)設。一是可以設置電子宣傳屏或者時政學習欄,在學校的醒目位置如校門、大樓門處安裝LED電子屏,其中滾動播放時政要聞,或在學校櫥窗中開設時政專欄,每周定期更換時政主題,著重介紹每周的時政新聞并予以點評,以便于學生觀看學習;二是組織開展校園綜合型時政學習活動,可以每周組織升旗儀式,讓教師和學生進行國旗下講話,各個班級定期開展時政教育主題班會,集體觀看紀錄片、組織時政演講比賽、高中政治時政教育公開課等,通過這些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促進時政教育效率的提升,從而助力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另外還可以借助于學校廣播每天定期播放當天的重要新聞,讓學生了解時政知識,潛移默化地進行時政教育。
第六,就學校時政氛圍和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之間的關系來說,因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內容表現出較強的理論性,很多概念對高中生來說理解起來存在一定困難,且部分學生覺得政治知識學習枯燥乏味。因此借助時政氛圍的營造和時政活動的開展,能夠帶給學生充滿趣味性更加豐富的學習平臺,讓高中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各種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有效提升,進而真正促進了其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而學校時政氛圍的營造也必須以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精心組織設計各種活動方案,在時政教育中真正貫徹落實高中政治學科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說,學校時政氛圍的營造是高中政治教育的一種有力補充和重要輔助,時政元素豐富多樣,學生興趣濃厚,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校園時政氛圍和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
四、營造校園時政氛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重要階段,結合其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把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發(fā)展擺在重要位置,這是高中政治課程教育的重要目標和要求。而高中政治教育必須依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文化的幫助,校園時政氛圍的創(chuàng)設表現出強大的育人功能,對高中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和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意義重大。但是,我們在實踐中也發(fā)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在思想政治教學融入學校時政建設中存在著為了融入而融入的現象。在融入的過程中,高中教師并不知曉如何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融入時政教育中,這就導致在融合的過程中依舊采用灌輸式的方法,學生的吸引力和積極性并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這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時政氛圍和學習興趣。在具體的內容上,教師所教授內容依舊是教材中的內容,并沒有將時政內容融入討論之中。除此之外,當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在教育的過程中依舊沒有與學生互動,沒有使用當前最新的信息技術,而是采用照著課本念讀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被淘汰,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時政興趣。
二是多樣化途徑對于推動整個學校培育出時政氛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學生對于當前的各種時政氛圍關注度并不高,這主要是由于當前學生們都存在著升學的壓力,學生們更在意自己的考試分數,家長們也非常在意自己孩子的考試分數,這就導致雖然表面上已經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時政氛圍,但是討論時政的話題永遠只是停留在學校規(guī)定的時間內,如果學校沒有規(guī)定則沒有人討論話題,更多的人考慮的是自己考試分數是否高。
注:本文為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校園時政氛圍對提升高中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影響”(課題編號:2018YQJK273)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