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躍德
摘要:素質教育,尤其新課程改革是一次從理論到教學實踐的全面改革,它強調以學生為本,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在新課改背景條件下開展政治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必要性、程序和原則。
關鍵詞:素質教育 ?新課標 政治 ?課堂教學 ?自主探究式教學
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的必然,新一輪課改也已揭開序幕。素質教育、新課改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模式。
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教學與評價建議”提出,“本課程的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
合作探究式教學既是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課堂改革,又是新課改的耦合要求,換句話說,合作探究式是適應教學素質教育、新課改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有效探索和嘗試。
一、合作探究的必要性
合作探究式教學,可以稱為群體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劃分組成小組,通過情景(事例和問題),組內成員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展示、點評等途徑去探究,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結論和怎樣運用原理、結論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群體為主體,讓學生組成小組自覺地、主動地探索,認識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結論,通過真實情景體驗、真實探究,體驗、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進而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注意這種合作還包括與教師一起的研討與學習。)課堂教學選用自主、探究、互動的學習方式符合教學改革的實際,它不僅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束縛學生手腳的一套做法;而且它遵循了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給學生發展以最大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它能切實有效地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合作探究法是一種新興的熱門教學方法,它以探究相關課題為載體,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分析等互動活動,促進知識主動內化吸收,鍛造學生運用已知探究未知方法、能力,進而提升素質的一種方法。這是最有發展空間的一種教學方法。第一,“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新學習方式之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使每位學生每時每刻都精力集中參與其中,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桎梏。第二,合作探究的內容對學生有強烈吸引力。生活中有很多奇特的現象極易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第三,在交流、碰撞中,激發學生智慧、創造力,提升學生素質、素養,培養人生智慧。
二、合作探究式教學的程序

(1)創設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實質上就是創設一種以激趣為前提、以思考為核心、以獲得知識并形成創造個性為目的的課堂教學氛圍。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把教學過程看成“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例如創設知識形成的原有的環境、條件,達成對原知的再現、深化和提升;或者,創設基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情景,讓學生體悟創造性的解決措施。總之,設計科學、恰如氛圍的情景,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驅使學生去回憶、想象和創造
創設情境,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問題設計要新穎有趣、難度適宜。問題過易,難以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過難,則會使學生束手無策,產生畏懼心理和厭學情緒。②留給學生思維空間。創設問題既不能流于形式、走過場,更不能是教師自問自答——機械“灌輸”。教師要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不要輕易地下結論,要讓學生運用原有知識對當前問題進行分析、猜測、判斷,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學生在經歷發現問題、接受挑戰——思考探究、發現方法——等待驗證、堅持已見——獲得成功、享受喜悅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后,會逐步培養思考、猜測、冒險、挑戰、堅毅、自信等創造品質和個性,這正是創造取得成就的人格保證。③問題情境設置必須貼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思想實際。如在設計“中國共產黨執政: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時,讓學生搜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并按時間展示特有的象征圖片。這一活動情景,讓學生充分體悟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必然選擇”,行勝于教,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這一結論的理解、體會要遠勝于教師空乏無力的單一說教。在進行“求索真理的歷程”教學時,我以“設計、制做濰坊風箏”為情景,讓學生深刻體會、理解實踐在認識產生中地位、作用。學生面對這樣的活動情境,自然會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然有感悟、體會、發現,自然有自己深刻、獨到的理解。
(2)展解目標 引導探究。教師展示并解讀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探究的方向,增強針對性,把握好方向。防止學生在課堂上脫離主題、中心,偏離正確軌道。教師解讀目標時,必須言簡意賅,又必須具體、清楚,不能含糊其辭,對學生產生誤導,以此引導探究。學生在目標的引領下,深入到創設的情境中,運用已知,探索未知,運用所學理論解決
實際問題,鍛造能力、素養。
(3)組織展示,精準點評。在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書面,也可以是口頭,然后讓其他同學對其進行點評,使同學之間的思想、智慧產生碰撞,進而產生新的感悟、智慧,豐富、完善前一同學的結論。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特別關注學生新生成的問題,這是教學中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捕捉、抓住這些新生成的問題,會極大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時效性;或抓住學生的錯誤知識,形成正確的認知;或抓住膚淺的分析,形成深刻的見解;或抓住思維的缺陷,把握科學、嚴密的方法……
(4)引導討論,拓展深化。對于學生展示及點評的結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真實探究,通過討論、甚至激烈的爭論,碰撞智慧,形成正確、深刻、全面的認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問題,不要代替思維,而是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達到深入、進行拓展、深化和提升。
(5)促進遷移 歸納提升。教師是主導,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學生合作探究、點評過程中存在的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精準的點撥、分析,完善體系,總結解題技巧、規律方法,提升學生學科素養、核心能力。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的主要原則
自主合作學習”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素質教育、新課改相適應的新的教學方式的探索,為切實保證其應有的效果,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1)開放性。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育最終目的是培育性格健全、精神卓拔、素質超越的人,促進學生成長、發展,一切教育活動都應實現在學生身上。為此,合作探究教學必須堅持開放性原則。克服教師霸占、控制課堂的狀況,實現我的課堂我做主。
(2)安全性。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性格、心理、興趣、愛好、素質、能力都各不相同,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實現合作探究效用,必須堅持安全性原則,防止因為學生在課堂可能出現問題而擔心被嗤笑,挫傷積極性。
(3)民主性。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將“自主學習”置于神圣的地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要求教師堅持教學的民主性。堅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克服“師道尊嚴”的束縛。
(4)發展性。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是滿足或者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教學過程主要是知識的傳授過程。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的職責也就在于向學生灌輸知識。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在教學工作的著眼點上已根本不同于傳統教學,它要求教師通過知識技能的傳授,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智能,升華學生的思想,也就是要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尤小平主編,《學歷案與深度學習》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宇文森 主編,崔允漷主審《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上海教育出版2017
[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韓振、朱明光2018
[4]淺析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政治課教學的應用,張歌云《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
[5]高中政治教學中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鄧智芳《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82D0D5D8C-9648-44A7-9E2A-531C157B03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