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其木格
摘 ? 要:林業屬于生態化產業,在生態經濟化系統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為此,提高我國林業生態項目建設質量和整體效益,可推動我國林業的未來建設與發展。針對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發展生態經濟林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生態經濟林;理念思考;發展對策
1 ? 發展生態經濟林的重要意義
通常情況下所說的生態經濟林,是指能夠適應并且在特定地理條件下正常發育,同時能夠產生顯著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樹種。通常針對那些生態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人們要通過正確的方式來挑選適合本地區實際狀況的生態經濟樹種,以此促使本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促使本地林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以浙江省為例,在開展生態經濟林建設的過程中,選擇種植的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山核桃、楊梅等,從而取得了最為豐富的生態經濟效益。在我國經濟林生產行業中浙江省可以說占據了遙遙領先的地位,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對發展生態經濟林重視所得來的。要認真做好生態經濟林的地質考察工作,挑選出與本地發展狀況相吻合的樹木種類,不但能夠使得生態環境獲得有效改善,而且能夠收獲非常大的經濟效益。
自然與人工森林生態系統的相互補充是建設生態經濟林的基本要素,生態經濟林建設是在遵循“生態利用”標準的前提下對森林進行的一種經營性的利用,其按照生態經濟學基本原則,在對自然條件及各類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基礎上,促使木材、家具等產業進一步發展,并且為人們創造出和諧的生態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1]。
2 ? 當前發展生態經濟林存在的問題
2.1 ? 對生態經濟林的思想觀念不完善
?從目前來看,不少地方干部及人民群眾并未真正認識到生態經濟林的重要屬性,甚至有的人會簡單理解為,生態經濟林建設的主要工作就是植樹造林,只是簡單地不斷拓展樹木的種植面積。
2.2 ? 部門間協調溝通不暢
單位面積內生態經濟林在建設方面保持整體性可促使經濟林建設各方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可是,各部門的生態經濟林通常是獨立運行的,這樣就無法在第一時間將各方面的信息搜集及掌握,從而便會導致各部門間信息溝通不及時的問題發生。如此,生態經濟林中不僅沒有更好地加強各部門間的聯系,反之在日常工作中還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從而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2]。
2.3 ? 業務流程不夠完善
多樣性、臨時性是很多業務存在的共同特性,譬如雨季、干旱等,有不少單位有各種應急方式同時存在的現象。業務上的分割勢必會導致內容上的重復,而且,不管是自然原因或是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生態經濟林建設工作的開展要與其他業務系統同時對接進行合理的修改,假如無法進行優化組合,那么就會造成業務功能的重復,整體安全性會大打折扣。
2.4 ? 工作人員專業技能不足
從生態經濟林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狀況來看,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一直沒有達到當前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具體體現在:生態經濟林建設管理理念和創新意識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相關專業理論匱乏,整體工作質量較差、工作效率過低,等等。在平時的工作當中,一些工作人員巧鉆國家法律的漏洞,存在違反國家法律制度的行為,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加以重視的。發展生態經濟林需要投入巨額的資金,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大工程,為此,從事該方面的人員若不專業,勢必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給國家及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
3 ? 發展生態經濟林工作的建議
3.1 ? 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做好發展生態經濟林建設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部門嚴格按照國家在此方面的明確規定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遵循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基本準則,增進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建設進度,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的籌集,像水電、旅游、水利等生態效益直接受益的企業應從自身企業的日常經營收入中提出一部分來捐贈,將這些資金投入到生態公益林保護與建設等公益資金中來。唯有創建完善的生態環境損害經濟林的補償制度,才能夠促使當前生態經濟林的生態補償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3]。
3.2 ? 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
首先,強化對森林生態系統的探究力度,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活動;其次,對良種壯苗及樹種結構做出科學合理的調整,有效地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進一步提升良種苗培育水平;第三,高新技術對傳統木材加工、制造等技術進行不斷改造,爭取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木材工業技術水平進行顯著提升,進而增加林產品的整體經濟價值,使得生態經濟林的市場競爭力得到不斷增強。除此之外,對當前的林業經濟結構做出優化性調整,確保林業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這是促使我國林業未來健康發展的基礎保障。
3.3 ? 多目標發展林業生態項目
發展生態經濟林屬于一項系統性作業,它的完成離不開各系統間的協調性。生態經濟林建設工程不但應獲得林業專業上的預期成效,譬如:造林面積、覆蓋率能夠增加多少,最為關鍵的問題是通過發展生態經濟林能夠推動本地農村社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其中,有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就是要培育農民自愿參與、自主化管理及自我發展的思想理念,多鼓勵廣大農民去學習掌握一些新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認真按照項目合同來做事,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生態經濟林建設順利地通過項目驗收,取得預期的項目勞務報酬和經濟收入。生態經濟林建設與發展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并且推動我國林業得到跨越式的發展。
3.4 ? 體現農民的利益分配
國家是生態建設的主要構成要素,若國家需要廣大老百姓來承擔這一責任,那么就應當在此方面給予最大的政策性優惠和豐厚的補貼。為此,要在最短時間內扭轉現在的局面,這樣才能夠促使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讓資源的擁有者能夠向他人輸出生態系統服務,所有受益者把最終獲得的利益和擁有者共同分享,這樣才能夠展現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正與公平,實現社會的穩定可持續發展。為對生態資源進行持續性的利用,應鼓勵當地居民以經營生態系統服務為主要手段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讓廣大農民能夠從他們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及日常培育中來獲得最大的經濟生態效益,這樣生態系統才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護。
4 ? 結束語
生態經濟林工作涉及到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觸及點非常多,有著十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為此,一定要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將生態經濟林納入到社會經濟和諧發展規劃當中,將怎樣保障生態經濟林建設的高效順利作為林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來進行研究,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要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統籌兼顧、穩妥推進,從而推動我國生態經濟林建設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劉太云.生態經濟林可持續發展建議[J].中國林業經濟,2018(5):61-62.
[ 2 ] 李建輝.生態經濟林建設所帶來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J].農家參謀,2017(6):20.
[ 3 ] 廖謀志.如何打造生態經濟林經營模式[J].現代園藝,2016(12):229.
(收稿日期: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