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賢 張偉
摘 ? 要:重點分析了植樹造林中的相關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希望能夠為林業發展提供更多幫助,改善我國生態環境質量。
關鍵詞:植樹造林技術;病蟲害防治
1 ? 植樹造林技術
1.1 ? 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就是通過種子的合理選擇及播種,來滿足造林要求的一種方式。其具有成本低廉、作業時間短、流程簡單和栽植要求較低等優勢,可以說是目前植樹造林中最簡單、最直接和最方便的造林技術。不過使用播種造林法時,有以下兩點要求需要特別注意。
一是保證種子選擇的合理性。播種法對種子質量要求較高,在挑選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盡可能選擇粒大、飽滿、光澤度高、易發芽的種子,以免影響樹木成活率。二是注重播種的科學性。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對現場土壤情況進行詳細勘查,做好松土、灑水、施肥等工作,確保種子栽植后有充足的養料供應。
1.2 ?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直接將根系較為完整的苗木栽植在綠化地區內,以實現造林的目標。與播種造林法類似,植苗造林法的操作也相對簡單,且樹木的成活率較高。在使用過程中,同樣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一是要確保苗木培養的優質性。在苗木培育中,需對土壤、環境氣候進行合理把控,提高苗木成活率。二是要注重苗木選擇的優質性。苗木挑選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土壤、氣候等特征外,還需保證苗木根系的完整性,防止損傷苗木栽植在綠化地區。三是加大栽種后苗木的養護力度,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對其的影響。
1.3 ?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干、枝、根或者竹莖等材料開展造林工作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有造林時間短、造林費用低、操作流程簡單、樹木成活率高等。不過由于該方法屬于綜合造林的一種,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土質要求高、受區域限制、栽植范圍較窄等。所以在具體應用中,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栽植方法。
2 ? 植樹造林的基本程序
2.1 ? 清理造林地
造林地是苗木生長的主要區域,在造林地中難免會存在很多雜草、枯葉、伐根等,所以在苗木栽植前,做好造林地的處理是尤為必要的。只有保證造林地環境的整潔性,才能在苗木栽植完成后,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保障苗木的健康生長。清理造林地時選用的主要方式有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及塊狀清理3種,方式不同,對于現場的要求及操作也會存在明顯差異。工作人員需要根據造林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清理方式,從而為苗木的健康生長提供幫助。
2.2 ? 整地
整地作為植樹造林的基本工作,在促進苗木健康生長上有著顯著效果。而要想提高整地質量,選擇合適的整地方法是尤為重要的。目前最常使用的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兩種。全面整地是利用大型機械設備進行翻墾作業,提升土壤的柔軟性,一般應用在面積較大的造林工程中;而局部整地是進行小面積翻墾,以改善土壤質量,滿足栽種需求。
3 ? 樹木病蟲害防治措施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自身及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感染細菌和蟲害,如果不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進行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則會抑制區域內所有樹木的生長,進而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為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病蟲害的重視,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促進樹木的健康生長。
3.1 ? 農業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蟲害上有顯著效果,其主要內容為:首先,在苗木選種過程中,選擇抗病能力強、較為健康的苗木進行栽植,并在栽植前,剔除其中存在的腐爛枝葉,確保苗木的正常生長;其次,在栽植完成后,對苗木進行修剪,避免因過于密集或者不良枝葉的存在而抑制苗木對養分的吸收;最后,做好清潔工作,將枯枝、死亡苗木及時清除干凈,為苗木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
3.2 ? 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具有治療時間短、效果明顯的特征,因此在病蟲害防治中有著很好的應用?;瘜W防治方法是根據病蟲害的種類采用合理的農藥進行噴灑或者涂抹,以此來預防病蟲害的侵襲,保障樹木的健康生長。不過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對農藥用量實行合理控制,以免使用過多對樹木造成負面影響。
3.3 ? 生物防治措施
生態環境自身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在樹木病蟲害防治時,可充分利用自我調節能力,以生物方式完成管控,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工作人員可根據病蟲害的種類對其天敵予以引入,以達到消蟲的目的。且通過該方法的合理應用,也避免了其他危險或污染的產生,保護了生態環境[1]。
3.4 ?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是通過相應工具或者光照的使用來延
綜上所述,植樹造林已經成為我國生態環境建設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增大森林覆蓋率,才能在提高自然環境質量的同時,恢復其原有的生態功能,避免水土流失等問題,進而為人們營造良好的生活空間。
參考文獻:
[ 1 ] 達麗哈·努爾賽提.植樹造林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7,37(10).
(收稿日期: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