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偉華 高軍
摘 ? 要:現階段的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應用,需要結合苗木選擇、土壤質量、催芽育苗等多個方面,探索育苗栽培的技術應用要素,進而從源頭控制森林質量,避免病蟲害問題,提升苗木成活率。
關鍵詞:育苗栽培;現代林業;管理技術
樹木栽培種植可以參考的方法有很多,我國在林業產業發展階段,最常用的就是育苗種植。通過對樹苗種植培育并選擇健康的樹苗放置種植基地之中,樹木成活率逐步提升,產業發展也得到了良好保障。應用育苗栽培管理技術,建立管理體系、管理目標,日常做好苗木生長環境的把控處理,能夠將其可能存在的病蟲害問題處理,控制苗木生長區域的土壤構成。筆者將結合實踐展開細致化的分析與討論,以期能夠給從業人員帶來借鑒參考。
1 ? 現階段林業育苗實際情況
在漫長的產業發展階段,人們總結技術經驗、歸置實踐方法,將容器育苗作為林木培育的首選。其能夠做好對樹木的根系保護,確保苗木的質量達標。但是容器培育期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問題,苗木生長根系很容易被固定起來。如果在培育階段就發現劣根,很難將這一問題處理只能放棄。如果一次培育在容器中劣根現象較多,且沒有及時進行診療處理,整個基地的育苗栽培工作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工作人員將生產技術維持在相對較為平衡的狀態之中,這樣育苗人員的專業性、可靠性也能得到保障。在對苗木進行嫁接期間,應做好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之間的平衡,更新實踐工作規劃設計理念,提升當地育苗栽培的整體質量。
2 ? 現代林業育苗栽培技術應用實際
2.1 ? 苗圃選擇
在進行育苗栽培期間,首先要將苗圃選擇工作做好,全面把控苗木運輸與苗木栽種工作,盡可能地將苗木的生長需求達成。同時還需要根據苗木數量控制整體面積,做好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將一些閑置的空地利用起來,經過對樹木種植育苗工作的完善,做好對苗圃質量的控制管理。同時還能在一些地區設置試驗基地,建立防護林地帶,做好對當地的環境保護工作。
2.2 ? 土壤處理
土壤質量是育苗栽培工作是否達標的關鍵部分,確定苗圃面積之后需要將其酸堿度進行測定,若是鹽堿性的土壤會直接影響樹木的生長,且土壤中水分不足植株發育條件不夠。需要將土壤性質逐步明確起來,探索積極有效的土壤性質處理方法,同時做好對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測定的及時補充,滿足育苗栽培所需的正常標準條件。
2.3 ? 種子催芽
育苗栽培種子處理工作十分關鍵,作為技術核心內容。在進行培育階段,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之下如果還不能確保發芽,那么可以利用催芽試劑浸泡的途徑,調整配比,提升發芽速率。對環境溫度以及濕度進行檢測,做好范圍補充與條件補充。由于不同的林木種子所需的試劑濃度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技術人員需要加強管理,并了解種子屬性,提升出芽率。
3 ? 現代林業育苗栽培技術管理措施
3.1 ? 水分控制
育苗栽培技術管理期間,將除草工作做好是基礎工作,同時還需要在幼苗葉片生成之后,間隔30 d左右進行1次除草。需要將苗木之間的密度、水分進行控制,如果苗木生長力不足,那么需要及時進行替換或間剔,留苗量根據行業標準規范設置,確保其整體的成活率。
3.2 ? 苗木出圃
起苗前需要做好對苗木的澆水處理工作,注意在此期間對苗木的根系保護。將苗木取出之后將其整體完全埋入濕潤的沙子之中,通過對其溫度進行控制,能夠避免后續在移栽階段可能會存在的腐爛問題。其次就是在出圃之后,會將苗木進行捆扎處理,一般每捆20棵,將其根部沾滿泥漿,包好之后再將其品名、屬性等標簽掛上,確定其基本等級預計數量。在進行苗木移栽處理期間,也是需要確保其水分充足的。移栽時間需要合理化控制,避免運輸、管理不到位在最后階段導致苗木的損毀,確保苗木出圃管理工作到位。
3.3 ? 土壤追肥
第1次給苗木追肥是在抽芽之后的30 d,肥料成分為氮、磷2種元素,還會少量配合應用尿素。之后間隔15 d左右陸續追肥,追肥的方式是通過設立苗圃內的溝渠。控制留床苗的追肥時間,一般這種苗木在生長之后就會對其進行追肥,后續的追肥頻率較多集中在生長前期階段,這是工作人員在實踐階段需要注意區分的工作環節。
總之,林業育苗栽培技術應用于現代林業產業發展階段,需要結合相應的政策以及行業發展需求,做好對育苗栽培管理技術的完善應用與優化改進,將苗木的成活率逐步提升,為地區產業發展提供良好保障條件。在苗木出圃之前,需要做好系統性的管理與指導工作,理清林業育苗技術在實踐階段可能會存在的不足。經過優化改進與完善之后,產業發展有了良好保障,苗木質量得到提升,能夠給林業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需要廣大技術人員共同努力,探索科技發展道路。
(收稿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