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立 范霞
摘 ? 要:通過對影響飛播造林成效因子的研究分析,探索了提高成效的綜合措施。闡述了提高飛播造林成效的途徑。
關鍵詞:飛播造林;成效;途徑
飛播造林,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飛機把種子直接播種到造林地塊。其具有速度快、省勞力、成本低、規模大、范圍廣的優點,主要用于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勞動力缺少的地區。
縱觀內蒙古自治區飛播造林,具體表現為:播種地區條件存在差異造成出苗不均,播種后受氣候等客觀自然因素的影響。播種前地面植被處理情況,播種后管護封育和撫育是否到位等。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著飛播造林的成效。
1 ? 播期選擇
確定播期前,應與當地氣象部門聯系,分析降雨量、氣溫及苗木生長期3個因素。充足的雨水、適宜的溫度能使種子迅速發芽、生長,提高出苗率、保存率。如果播種選擇不當,就會直接降低出苗率,最終導致造林失敗。
2 ? 植被處理
植被處理可以降低植被覆蓋度,清理地面枯枝落葉,為種子迅速發芽創造條件,還可以加速土壤的理化性質,改善土壤的營養狀況。植被處理常用方法分為人工破土征地和割灌兩種,根據播種區的立地條件進行選擇。另外,交通方便地帶也可以人工簡易刨地。調查證明,植被蓋度在0.3~0.7的造林地成苗較好,蓋度在0.8以上的效果較差。
3 ? 飛播樹種的選擇
3.1 ? 科學選擇樹種
樹種選擇應根據播區的立地條件和植被分布現狀,結合往年飛播造林成苗、成林的情況,依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應性強、發芽快、易成活,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優良樹種。
3.2 重視種子處理
飛機播種往往會使種子位移嚴重,又易受到物、鳥獸危害。因此可在播前做好種子處理,采用ABT生根粉、腐殖土和農藥等配料,使之黏著在種子表面,成為有一定強度的泥殼種粒,從而減少鳥獸危害,提高種子發芽率。
3.3 ? 播種量的確定
在保證成苗成林和節省種子的前提下,可以根據造林地區的氣候、土壤、種子質量等條件對播種量進行確定。采用混播的方式,一般需按照宜林荒山荒地油松播種4.5 kg/hm2、側柏播種4.5~5.25 kg/hm2為宜。
4 ? 播種的選擇
播區應選擇集中連片,在333 hm2以上,播區內宜播面積大于或等于總面積70%,盡量選擇陰坡、半陰坡,陽坡面積不超過30%。植被蓋度30%~70%。根據以往多年的成效調查顯示,苗木位于陰坡、溝道、離水源近、植被蓋度小的地方,造林成活率高。
5 ? 提升飛播造林成效的措施
5.1 ? 重視飛播造林地面接種工作,確保造林質量
由于飛機播種屬于高空撒播,受到地理位置、風力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在播區設立標準樣方,進行人工接種,及時反饋飛播質量信息,以便修正飛行偏差,確保造林作業質量。
5.2 ? 加強飛播后封育管護的工作
一是抓好“封”,要根據播區實際,在飛播區內進行封護設施建設,修建封護門、檢查哨卡、封護牌、標志牌等標志性,在活動相對頻繁地區進行機械圍欄封護;二是扎扎實實的“管”,在播區按照飛播面積設置一定數量的護林員,簽訂管護合同,劃定責任區,落實管護責任,依法管護,確保造林成果。
5.3 ? 及時開展出苗觀察、成苗調查工作
出苗觀察和成苗調查在飛播造林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飛播1年后設置觀察線路、樣方并進行出苗觀察。在飛播第2年開展成效調查,根據調查情況進行人工補植,從而提高飛播成效。
5.4 ? 開展幼林撫育工作
每年6—8月份,通過人工除草、施肥等撫育措施,為幼苗生長提供有利條件,使其更好、更快、更安全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6 ? 播后經營管理
播區的管護工作要按照“飛、封、補、管、綜合經營”的方針,實行封山育林、堅決禁止人畜破壞。各播區依據范圍和地形條件,除設護林員上山巡護外,也要加強宣傳和警示力度,在通往播區的公路上、人流較大的地段,設置封護牌和標志牌,建立健全防護制度。飛播造林后,對于成苗調查合格的播區,應適時采取割灌、除草、松土等撫育措施,并對密度達不到合格標準的地段,及時進行人工補植、補播。同時要注意防治病蟲害,也要對成苗及幼林情況進行抽樣調查,劃分幼林經營區和建立飛播技術檔案。
(收稿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