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學習品質指的是能反映兒童自己以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的傾向、態度、習慣、風格等,良好的學習品質是幼兒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作為教師要幫助幼兒逐步養成《指南》中所提出的 “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小廚房”這一特殊的活動場所,充滿了許多未知的生成性資源,再抓住偶發事件,幫助幼兒進行深度學習,對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一定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大班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更是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搜集問題,滿足好奇,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與好奇心不可分割,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幼兒就會不斷地驚奇、疑問、嘗試、發現,敢于問“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從而促進幼兒生成性活動的開展。
孩子們對“小廚房”充滿了好奇:食物是怎么“變”出來的?這么多的工具有什么用途?小家電怎樣使用?模具可以做出什么……孩子們在參觀“小廚房”時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我鼓勵幼兒把問題記錄在學習單上,討論怎樣找到問題的答案。大班幼兒已經有了協商、分工及合作的能力,通過討論,幼兒最終確定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負責1——2個問題,通過網絡、圖書、實地觀察等途徑找到問題的答案,然后將所有答案匯總進行分享。
在尋找答案時,幼兒又不斷產生了新的問題,他們還會對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猜想、探索、甚至爭論,如:所有的辣椒都很辣嗎?小朋友能不能自己使用工具制作食物?想要制作出美味的事物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等等,幼兒迫切的想親自動手操作去驗證答案的準確性。
二、制定目標,實施計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鼓勵幼兒制定活動目標內容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有計劃意識,能夠制訂計劃并根據計劃行動,既是兒童學習主動性的表現,也是兒童有良好學習習慣的表現。
進行廚房體驗活動時,我鼓勵孩子們自己決定活動的內容。經過討論,孩子們統計出最想要制作的食物,然后再用圖畫的方式把內容記錄下來,為了能完成任務,再將每次的任務進行分解細化。
如孩子們決定制作蛋撻,小組討論出需要任務目標:了解制作蛋撻的材料、學會蛋撻的制作方法、嘗試制作不同口味的蛋撻。
(二)協商分組,鼓勵幼兒分工合作
因為“小廚房”的空間、材料有限,不能滿足全班幼兒同時使用,于是孩子們經過協商進行分組,為了便于記住,孩子們又一起按照組別,用學號標注清楚,放進教室內的“班級公約”內,最終做到了分組一目了然。此外,孩子們補充約定,如果內容兩次可以完成的,就按照單雙學號進行分組。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兒童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累。”顯而易見,幼兒有計劃意識以及完成任務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對其一生的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三、多種形式,主動堅持,保持專注的學習態度
(一)多種形式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大班幼兒學習主動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是面對任務的態度。比如,是否愿意接受任務、是否愿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在學習新本領時是否主動投入等。
在制作“水果沙拉”時,幼兒學習使用刀具切水果,有的幼兒就表現出了不耐煩:不好切的水果隨便劃幾刀就放進果盤內。發現這種情況以后,我鼓勵孩子們一起收集水果拼盤的圖片進行欣賞,使幼兒明白,食物不僅是用來食用,還講究色、香、味、形,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食欲;又請幼兒討論:制作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怎么解決困難?同時,鼓勵幼兒主動去幫助中班小朋友進行“小廚房”活動。
就這樣,幼兒再進行活動時,每個孩子都很投入、積極,碰到困難會認真進行反復的嘗試,或者互相幫助解決。
(二)鼓勵幼兒學會堅持與專注
學前期是培養兒童堅持品質的重要時期:而堅持性是可以在活動中觀察到的:一是幼兒是否能夠堅持完成任務;二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會有什么樣的表現;三是對需持續一段時間的任務,幼兒的行為表現如何。
制作蛋撻時,當幼兒將蛋撻液倒進蛋撻皮以后,第一盤蛋撻被送入了烤箱,家長助教告訴小朋友,需要認真觀察,隨時注意蛋撻表面的變化,這樣才可以制作出更美味的蛋撻。剛開始小朋友都圍坐在烤箱周圍,觀察蛋撻的變化,但是不一會兒就失去了耐性,結果端出來的蛋撻有的表面呈現出了黑色,大家都不愿意品嘗。第二盤蛋撻送入烤箱以后,這次孩子們沒有一個離開,一邊觀察一邊討論蛋撻的變化。十五分鐘過去了,孩子們發現了蛋撻已經好了,但是烤箱還沒有停止,于是趕緊關掉電源開關,這次大家都品嘗到了美味的蛋撻。
四、觀察積累,家園合作,培養想象與創造
兒童可能擁有很高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并不意味著他善于利用自己的這種能力來進行新的學習,解決問題,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游戲中來。“小廚房”時光是寬松愉快的,在廚房中,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材料,積極與同伴互動,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客觀而細致的觀察和操作、實驗和驗證,直到有所發現。
(一)引導幼兒觀察并積累經驗
在每次活動中,孩子們會先觀察食物,進行充分的想象,有時還會對做好的成品進行再想象,比如制作“貓耳朵”,因為使用的面皮是菱形的,孩子們設想各種制作的方法:對折、扭成堆、卷起來……經過自己動手操作,都包出了“貓耳朵”。這時,萌萌笑著說:“老師,你看我做的兔耳朵”,只見萌萌先把菱形面皮的兩個角錯開對折,然后分別把兩個角再次對折,又把尖角稍微卷出弧形,“看,我的兔耳朵做好了”。在他的啟發下,孩子們紛紛做起了各種“耳朵”,想象和創造就在說說玩玩中得到了發展。
此外在活動中,我通常會多預備一些食材,鼓勵幼兒自由發揮,按照自己意愿進行制作,同時給與幼兒適當幫助,使孩子能“夢想成真”。
(二)家園合作拓展幼兒想象
幼兒對食物制作過程經驗是有限的,沒有經驗就沒有想象,利用家長會、博客等溝通平臺,我向家長宣傳廚房體驗活動對幼兒的意義,請家長帶領孩子走進廚房,參與廚房勞動;幫助孩子收集美食圖片,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外出進餐時,請孩子幫助點餐;帶孩子參與蛋糕店的烘焙等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邀請有相關經驗的家長來園助教,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小廚房”活動。
(三)傾聽幼兒創造意圖,釋放幼兒創造激情
在“小廚房”里,幼兒享受的不僅僅是制作的過程,還有分享與交流,他們渴望將自己的發現與收獲,告訴同伴和老師。
輪到第三組幼兒制作蛋撻了,然然離開教室時,從自己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個裝有巧克力細卷和幾個小櫻桃的塑料袋塞進口袋里。當最后一盤蛋撻出爐時,就到了大家分享美食時間,只見然然將一只巧克力細卷插到了蛋撻的中間,又用小櫻桃把蛋撻圍起來,咦,她這是在干什么呢?大家都好奇地看著她。然然輕輕的把蛋撻端到前面,對大家說:“這是一個蛋撻生日蛋糕,因為今天是橙橙的生日,我想祝她生日快樂”。多美妙的生日蛋糕啊,孩子們開心地唱起生日歌,在溫馨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有趣的“小廚房”,蘊含著豐富的生成性資源,不僅使幼兒積累了生活經驗、學習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又使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良好的學習品質得到了發展。我想這正是我們每一位幼教人正努力追求的:課程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并終將回歸于幼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