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濤
摘 要:一題多解體現的是發散性思維的一種方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很多時候解答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多種多樣的方式,這些不同的方式最終得出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本文就具體實例談談一題多解的教學思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一題多解;小學數學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很多問題并不是只有一種解答方式,有的時候從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思考,最終得出的結論都是相同的。一題多解,指的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在給學生講解了最基本的解題方法之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一定的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從其他的角度來解答問題。一題多解體現了一種發散性的思維方式,它鼓勵學生不局限于一種解決辦法,而是從多個方面去考慮。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打好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利用一題多解來為課堂教學指點迷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老師應該如何巧用一題多解呢?
一、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就是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傾向于不從常規的角度去思考,而是從相反的角度去進行思考。逆向思維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具有比較廣泛的運用,比如說學生在進行計算題的練習中,為了檢驗自己計算結果的正確與否,就可以采取逆向思維的方式來進行驗算。如,3+5=8,這個時候學生為了檢驗自己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就可以采取逆向思維的方式,用8減去3,看結果是否等于5,也可以用8減去5,看結果是否等于3,在乘除法的計算中,這種思維方式也同樣適用。15÷3=5,學生為了檢驗自己的計算結果,也可以用5×3,看是否等于15,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學生在對其他問題進行學習的時候,老師也可以引導他們運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從其他角度去思考。例如:在學習“倍的認識”之后,3的4倍是( ),2的6倍是( ),這是屬于正向思維的訓練方式, 一個數的3倍是12,這個數是( ),12是( )的( )倍,這兩個都屬于逆向思維的訓練。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從具體的題目出發,先從正向思維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然后再進行一定的變化,引導學生從逆向思維的方面去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除此之外,逆向思維能力在正負數的學習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從這個角度去講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有關內容。
二、運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面對具體的題目的時候,學生可以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尋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應用題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題型,也是學生學習起來相對難度比較大的一種題型。在應用題的學習思考和解答中,老師可以結合一題多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思考,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比如說,一個班級中,學生總數是60人,其中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1/2,求這個班中男女生人數各是多少?這個題目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比較常見,解答起來也會比較簡單。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將全班同學種類分成三份,其中男生占了兩份,女生占了一份,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就可以得出在這個班級中,男生人數為40人,女生人數為20人。老師還可以進行提問:這個題目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法呢?老師給學生一定思考的時間,然后引導學生從其他的角度進行學習。這個題目還可以運用方程來解答,也就是把女生的人數設為x,那么男生的人數則為2x,根據題目的要求列出算等式就可以得出x等于20,那么就是女生的人數為20,男生的人數為40,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在之后遇到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還可以嘗試從其他的角度進行思考,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結束語:
總之,數學的學習是多樣化的,具有多種解答方式。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結合一題多解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老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同時可以從具體的題目出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趙啟聰.淺析"一題多變"在小學數學解題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2019,(13):109.
[2]劉啟明.淺析一題多解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8,(12):99.
[3]黃妹琴.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C].//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2016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16:598-599.
[4]左治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開展一題多解教學[J].讀與寫,2018,15(2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