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大雁
摘 要:通過對國內外父母教育卷入的理論基礎,研究熱點的對比分析,發現國外父母教育卷入研究呈現出時間早、研究規模和影響力大的特點,相較而言,發現國內父母教育卷入研究存在本土化經驗不足、研究范圍窄且影響力小的問題。基于此,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二是要多角度、多層次開展實證研究;三是要注重多學科的交叉研究。
關鍵詞:父母教育卷入,家長參與
引言
父母教育卷入行為從我國古代開始就已經有了萌芽,從古至今,家訓被一代又一代的家族傳承下來,家訓的歷史在我國已有三千余年,從儒學奠基人周公的《誡伯禽書》到司馬遷之父司馬談的《命子遷》,再到備受歷代推崇的《顏氏家訓》。可以看出“家訓”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相較而言,20世紀60年代,歐洲國家施行的“開端計劃”和“教育優先區計劃”等系列兒童發展補償計劃,以此來調動父母在家庭中參與兒童教育的積極性,后續也有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這些計劃在青少年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20世紀70年代隨著布朗芬布倫納生態系統理論的提出,家庭作為孩子個體親身接觸并緊密聯系的微觀系統,父母在家庭中產生的教育卷入行為對青少年的學業成績和心理狀態有一定的影響。父母教育卷入(parents educational involvement),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和發展期望,以及父母在家庭和學校中做出的為促進孩子取得更好學業成就的和心理發展的多種行為(Seginer,2006)[1]。
1 正文
父母教育卷入行為的研究是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教育問題也是國家的重大問題,對父母教育卷入行為的研究具有理論和實踐雙重意義。從理論基礎、研究熱點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結論如下:
從理論基礎來看:父母教育卷入與兒童學業成就的研究是國內外父母教育卷入的核心內容,父母教育卷入的制約因素是國內外研究的重要議題。通過分析國外高被引文獻,大致將國外父母教育卷入研究的知識脈絡梳理如下,第一條主線是從微觀的角度,研究家庭環境、父母教育卷入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由于國外關于父母教育卷入的研究時間較早,有較豐富的知識基礎,20世紀中期,很多學者就發現了兒童教育中家庭的影響作用,所以很早就進行了相關研究,也較早的關注了學業成就與父母教育卷入之間的關系,政府通過實施相關的卷入干預計劃,建立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伙伴關系,包括如何幫助家長建立與孩子的友好關系,促進孩子積極的學習經歷;第二條主線是從宏觀的角度,研究在不同的因素(種族、貧困、移民、社會經濟地位等)的作用下,兒童學業成績如何受到父母教育卷入行為的影響,這部分研究大多數采用量化研究的方式,通過t檢驗、卡方統計、層次回歸等分析方法來找出父母教育卷入的行為對兒童學業成績的影響程度。較多運用整合分析和縱向研究的方法,關注兒童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整個成長過程,重點研究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父母教育卷入類型帶來的影響。通過對大量文獻的分析發現,國外關于父母教育卷入的研究幾乎是理論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相比之下國內父母教育卷入研究起步晚、經驗相對薄弱、體系不夠完整,且國內研究引用的文獻大多是國外的高被引文獻,在國外研究的引路下,國內研究的知識脈絡大致梳理如下:第一條主線是早期基礎理論研究,羅良、吳藝方等人開始探索父母教育卷入的理論、模型和框架,并在此基礎上編制了用于測量的量表問卷,為后期的實證研究工作打下基礎;第二條主線是國內本土化研究,在理論框架基本完善后開始探索符合國情的研究內容,由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城鄉差距大,大量農村人口到城市務工,隨之而來的就是流動兒童問題,探索流動兒童父母教育卷入問題對流動兒童學業、心理上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其次,知識考試是中國教育的考量標準,大多數家長和學生的壓力都在學習成績上,學習成績也是兒童努力的終極目標,因此國內學者研究的重點是父母教育卷入行為如何影響兒童的學業成績。
從研究熱點來看:國內外研究熱點大致相同,都從父母教育卷入、學業成績、家庭這幾個角度來探討其影響因素,以及從這些角度提出建議和對策。基于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國內外研究熱點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國外的研究從多角度出發,從具體的方面來實證分析其影響因素,例如從教師的角度、從家庭的角度、從兒童的角度。國內研究起步晚,不完善,在國外理論的基礎上發展,沒有形成貼合國情的理論定義,但是在研究熱點上,國內研究把握國情,研究的內容皆是具有理論和實際意義的。
從研究方法來看,國外研究較多使用Meta-analysis的研究方法,從統計學的角度去提煉前人研究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之上拓寬研究思路,發現研究的創新點和熱點。相較而言,國內研究大多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在前人的研究結果上設計調查問卷,總結問卷中發現的問題,此基礎之上提出解決的辦法和策略。
綜上,作者建議今后研究可以從這些方面來進行:
一是增強父母教育卷入的“理論自信”,結合中國國情和傳統文化,把握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要符合父母教育卷入的一般性概念,又要提煉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父母教育卷入的概念界定和理論框架,使后面的研究基于本國的理論基礎上開展;二是拓展父母教育卷入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基于父母、教師、兒童的角度,基于不同年齡層次的兒童開展調研,通過實證研究找到當前研究的創新點和熱點話題。同時加強探索影響因素之間關系的研究,探索單個影響因素或多重影響因素在兒童學業成就或健康發展中的作用,發現影響因素的價值對理論和實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三是注重交叉學科研究方法,不斷創新研究方法,父母教育卷入研究本是一個跨學科的課題,其中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學科內容,結合其他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因此引入多學科交叉研究方法、整合資源、注重團隊合作,充分結合理論建設與實證研究,對于推動和發展父母教育卷入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Seginer,R.Parents' Educational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al Ecology Perspective. Parenting: Science and Practice,2006(01):1-48.
[2]邵景進,李丹,郭芳,武盼盼,張大均.父母教育卷入與流動兒童的學業成績、情緒適應:自主感和能力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6(01):48-55.
[3]吳藝方,韓秀華,韋唯,羅良.小學生父母教育卷入行為理論模型的建構與驗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3(01):61-69.
[4]羅良.兒童青少年發展中的父母教育卷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1(0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