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
摘 要:高中物理這門學科規(guī)律性強、要求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科。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講物理是一門讓人頭疼的學科。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的有效性學,就需要老師精心和耐心地指導,幫助學生深入探究物理這門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概念、科學規(guī)律等等。同時,老師還要與時俱進,深入貫徹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向,對于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致力于尋找對學生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困難,方法;課堂教學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一)教學觀念落后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現(xiàn)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師仍然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置入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影響了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不利于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教師不注重物理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是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現(xiàn)如今高中物理教師,過分注重物理知識的傳授,對學生進行單調而又機械化的訓練,不注重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無法使學生系統(tǒng)地認識物理學科,也就無法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提高教學質量。
(三)課堂教學形式化
現(xiàn)如今高中物理教師依然采用“滿堂問”的課堂問答形式,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缺乏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教師按照教學設計和固定的教學套路讓學生按部就班跟著教師的腳步走,這一過程忽視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沒有給予學生質疑問題的時間,不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此外,為了迎合應試教育,許多高中物理教師只是將實驗進行簡單的講解,而不是讓學生實際操作,從而導致物理學習流于形式,學生學不到真正的物理知識,久而久之,降低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二、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激發(fā)興趣
在二十世紀初,著名學者杜威曾強調問題教學,其中的核心就是問題情境,當然也可以追溯到讀希臘學者蘇格拉底的談話法中。所謂問題情境主要就是老師通過有目的性、有計劃性、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出各種各樣的情景,引導學生積極產(chǎn)生質疑并提出問題。在高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多提出一些有深刻性和啟發(fā)性的課堂問題,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思考的興趣,并投身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第一,老師需要深入鉆研課本教材的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歸納、總結和篩選,要在學生的學習其范圍內提出問題,不要超綱或者提出太難的問題,以免降低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第二,老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充足的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不要太過心急直接就告訴學生答案,或者可以適當?shù)丶右灾笇Ш蛦l(fā),使其自主按照老師的思路再發(fā)現(xiàn)、摸索、思考、分析,最后得出問題的結論。第三,老師應該從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設出一些物理問題,讓學生明白物理從社會中來,也反映著生活。
(二)注重實驗教學
從近幾年的物理高考中可以得出,實驗試題的分值比重越來越大,而且都比較貼近與實際生活。而作為一門以實驗為主要基礎的學科,物理在現(xiàn)代生活、科學技術中的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在哲學的世界中認為是客觀能動的實際活動,可以提供人充足的感性教材,能夠促進人在實踐過程中發(fā)展自身能力。但是在目前實際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實驗課的教學還遠遠不夠,學生只是出于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地位,老師只是講授相關物理的實驗步驟、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和實驗的注意事項,過分強調應試教育,限制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對傳統(tǒng)的物理實驗課堂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人本主義心理學教學原理中很在注重人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強調在學習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老師的主導地位。在實驗教學中,老師要以探究性教學為主,并主張以合作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共同學習,從實驗中獲取新知識、得到新發(fā)現(xiàn)。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二章的“加速度”教學中,老師可以知道學生利用氣墊導軌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實驗值或者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小車的加速度,要讓學生都參與實驗的學習中,而不能為了趕上教學進度老師全權包辦或者只讓優(yōu)秀的高中生來操作實驗。
(三)積極開展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合作學習逐漸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教學形式和重要學習思想。通過積極開展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動口、動腦、動手,在合作中相互學習,提高班級整體認識水平。
(四)物理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應該清晰、明確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清晰和明確,無疑能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更全面地分析、理解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的內容,了解大綱的變動,在教學過程中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改革的需求,只有這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才會更完善,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能讓每一位學生在物理課堂上有更大的收獲,這種能力的提高會讓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都會有相應的提升。
總結:
高中物理有效教學過程中,明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任務,會讓每一位學生都在課堂上輕松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不斷的努力過程中感受到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巧,這些看似微小的進步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質的飛躍,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快樂,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物理實驗,會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另一個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張慧寧,《對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探究》,新課程(下),2015年
【2】,單基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中學生數(shù)理化,2014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