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瑜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鏡胃癌切除術患者行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對其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我院行腹腔鏡胃癌切除術的45例患者按照護理方法差異分為觀察組和護理組,其中觀察組(n=45)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護理組(n=45)在其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護理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觀察組更穩定,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更好,以上數據差距均有可比性(P<0.05)。結論:對于腹腔鏡胃癌切除術患者行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可以有效疏導其負面情緒,生活能力與運動能力恢復狀態良好,可以顯著提高其術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心理護理;健康宣教;腹腔鏡胃癌切除術;術后生活質量
胃癌是困擾我國廣大中老年群體的病癥,據統計每年約有10萬人確診為胃癌,死亡率高達25.21%,胃癌一直占據各類腫瘤病發率及死亡率之首[1]。傳統治療方法是采用開腹手術,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腹腔鏡切除術成為臨床上主流的胃癌治療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胃癌患者年齡偏大,其心理因素會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極大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對其進行疏導[2]。本研究以我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該方法的效果,現有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行腹腔鏡胃癌切除術且自愿接受護理研究。采取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護理組,其中觀察組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56.62±5.97)歲;研究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54.13±6.05)歲,患者臨床資料經統計分析均無可比性(P>0.05)。本研究相關方案已上報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通過。
1.2護理方法
1.2.1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即在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分別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其具體操作如下:
(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需囑咐患者術前禁食8h,禁飲4h,避免術中不良反應引發嘔吐導致窒息,若患者術前難以入眠視情況予以安定輔助睡眠。
(2)術中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手術情況調整患者體位,若不存在不良反應則不作特殊處理。
(3)術后護理:患者術后平躺行生命體征監測,包括血壓、脈搏、呼吸等,護理人員記錄相關情況,若出現波動需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1.2.2 護理組
護理組在觀察組基礎上,在三個階段中穿插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具體操作為:
(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需引導其到相應病房,過程中為其講解醫院設施位置、規章制度、注意事項等,減少患者對于醫院的抵觸心理。在術前為其進行基礎的健康宣教,介紹病情相關知識以及手術方法、手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緩解緊張、不安的情緒。
(2)術中護理:護理人員需對患者介紹連接在其身上的各管道的用處和性能。同時予以患者慰問,如躺臥體位是否感覺不適、身體是否存在疼痛等,若患者對手術感到恐懼需要及時進行關懷,予以鼓勵與支持。
(3)術后護理: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順利結束疏導其緊張情緒。患者臥床期間護理人員應輔助、鼓勵其下床活動和體育鍛煉,控制其量度,保證血液循環和胃腸功能恢復順利進行。
1.3觀察指標
通過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和社會功能評分綜合評估其生活質量,其中患者心理狀態使用SDS抑郁自評量表和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分值越高證明抑郁、焦慮狀態越嚴重;社會功能使用Barthel指數和FM運動能力評估量表評分,分值越高證明患者相應能力恢復情況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1行數據分析,計量單位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分析
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和SAS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分,觀察組患者SDS抑郁評分和SAS焦慮評分均比護理組患者高,數據差異行檢驗證明有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社會功能分析
采用Barthel指數和FM運動能力評估量表對患者社會功能進行評分,護理組患者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評分顯著高于觀察組,數據差異行檢驗證明有可比性(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由于其起病癥狀不明顯,診斷準確性較低,導致治療進度晚,治療效果差,因此其死亡率一直居于惡性腫瘤首位[3]。目前針對胃癌,臨床主要采用腹腔鏡微創治療,其優點在于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不易造成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胃癌患者多為中老年群體,其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情緒不穩定,影響手術操作和預后效果,因此,對其實施護理干預是必要的[4]。
常規護理干預分為術前、術中、術后三階段實施,包括囑咐禁食、調整體位、體征監測。該方法對于患者的心理因素涉及程度不高,不具有廣泛適用性,需要采取更為科學的護理方法。
本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實施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在三個階段中穿插相應的護理方法,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提高預后質量。結果顯示采用該方法的患者抑郁、焦慮情況得到控制,同時出院后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恢復更好,數據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胃癌切除術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配合常規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心理狀況,提高術后恢復效果,對其生活質量有顯著提高,在臨床上有更廣泛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楊琳. 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在腹腔鏡胃癌術后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v.3(14):182-183.
[2]黃森. 護理干預在腹腔鏡胃癌切除術圍術期中的應用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2):160-162.
[3]高明月,徐曉麗,楊冬冬,等. 延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臨床研究,2017,30(3):417-419.
[4]魏東華. 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對胃癌術后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