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貴

摘要:文章從全面分析綠色公路理念在現代公路建設中的重要性入手,介紹了一些科學合理的綠色公路工程建設技術,并結合工程案例闡明其實際應用情況,為實現綠色公路工程建設目標提供借鑒。
關鍵詞:綠色公路;理念;建設;技術手段
中圖分類號:U415.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282/j.cnki.wccst.2019.10.052
文章編號:1673-4874(2019)10-0189-03
0引言
交通行業是社會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基礎性內容,是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中的重點領域,是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行業。公路建設情況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人們的實際生產生活,需要秉持綠色公路理念,采用科學合理的建設技術手段,提升公路建設的總體水平,實現節能目標。
1綠色公路理念在現代公路建設中的重要性
1.1綠色公路理念基本情況
綠色公路建設是科學按照系統論方法,綜合把握公路建設質量、資源能源利用、生態影響與運行效率方面的關系,統籌管理公路規劃、設計、建設以及運營的全過程,花費最少的能源資源,獲得最優化的建設品質與運行效率。綠色公路理念是低碳環保理念的具體體現,其在實際貫徹中,要堅持綠色公路全壽命周期和均衡協調的思想,針對人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多方面要求加以統籌考慮,開展集約節約利用各項資源工作.以標準化建設方式指導工程建設,借鑒和引進國內外節能環保科技手段,發揮節能低碳技術的優勢,積極打造出環境優化、節能高效的公路工程。
1.2 綠色公路理念的發展意義
當前環境污染問題制約著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公路工程是交通行業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其容易產生大量的能耗現象,應積極貫徹低碳環保理念,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良好發展,以最少的能源資源消耗為前提,建設出高質量的現代公路工程。建設綠色公路項目,需要科學統籌管理各項資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實現資源的集約化發展目標;加強施工人員的生態保護意識,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持續完善各項綠色公路建設標準和規范,指導公路建設實際。以綠色公路理念為重要指導,可以大幅度節約能源資源,以生態環保的原則開展公路建設,有效增強公路工程的建設效果,逐漸提升公路工程的總體服務水平。
2 綠色公路工程建設技術
某市重點建設公路項目總體建設里程達到了42.365km,寬度保持在34.6m,采用雙向六車道建設模式,設計行車速度為120km/h。該工程從設計階段到施工階段,都堅持綠色公路理念,吸取先進的國內外公路工程建設經驗,引進高效科學的施工技術和工藝手段,推進公路建設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2.1設計階段
綠色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遵循綠色理念,需要全面考量到整個公路工程的多方面情況,采用合理的設計手段,為后續充分貫徹綠色建設技術提供支持。
2.1.1 自然能源利用技術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是充分有效強化整個工程項目節能效果的良好前提。綠色公路設計環節中,將沿線的地形狀況、自然資源以及氣候條件等資源加以充分整合、科學利用,將其作為重要的設計手段。如本次工程施工過程中,可以使用太陽能路燈替代傳統路燈,在實現照明需求的同時,還能節約大量的電力能源。在太陽能路燈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工程施工環境狀況,選擇合適的路燈類型。
2.1.2 碳補償綠化帶設計技術
綠化帶的大量設置,可以有效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多數公路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并沒有重視這一作用,主要是將其作為美觀和裝飾物加以設計。而綠色公路設計階段中則高度重視碳補償綠化帶設計技術,可以起到良好的綠化效果,這種綠化帶本身和普通綠化帶之間保持著較大相似性,但其是經過嚴格計算和整體規劃植物種類和密度的。設計好標準化的碳補償綠化帶,可以促進公路范圍內碳排放量和吸收量保持良好的動態平衡。具體設計環節,需要準確計算好該公路工程通行量和二氧化碳的平均排放量。
2.2 施工階段
堅持綠色公路的理念,開展公路工程施工建設工作,需要充分關注到整個公路工程方面的施工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加以管控,提升工程綠色施工效果。
2.2.1瀝青循環利用技術
瀝青是綠色公路施工環節中的重要材料,科學采用瀝青再生利用技術,可以將公路改造過程中的廢舊瀝青加以循環利用,使其整體性能更好滿足公路工程的建設需求,提升其實際利用價值。現階段綠色公路施工過程中,所采用的瀝青循環利用技術種類較為豐富,可以良好支持公路建設工作。如本次工程施工建設中擬采用就地熱再生技術、就地冷再生技術、廠拌熱再生技術以及廠拌冷再生技術等,這些技術結合具體的廢舊瀝青情況,增加一定的混合料,通過合理比例的配置,使得瀝青材料重新可以投入到工程建設之中。
2.2.2 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效果評價技術
本次綠色公路工程施工建設中,為充分有效地保障綠色施工效果,積極構建起完善有效的生態環境恢復和效果評價技術體系,開展全面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及時發現公路工程沿線生態環境受到破壞的地方,并加以科學處理,同時細致觀察生態恢復和自然景觀的具體融合情況,監測綠色公路建設全過程的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狀況,獲取充分的生態信息,支持公路建設活動。該公路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穿越國家自然保護區,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工程會給自然資源造成損害,需要明確自然景觀、資源分布狀況的具體情況,工程需要積極設置好合乎標準的排污設施,向有關環保部門報送《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由環保部門編制出專門的《生態影響專題報告》,給公路建設作出生態方面的準入意見。
3 綠色公路理念建設關鍵技術的合理應用
3.1邊坡防護作業
本次綠色公路施工過程中,積極引進植物纖維毯+玻璃鋼纖維急流槽邊坡防護技術手段(見圖1),在保護公路邊坡的同時,還有效避免了水土流失現象。本次工程建設中,將稻草椰絲和稻草毯加以混合,可以針對邊坡的土壤流失量加以控制,使邊坡地表徑流量有效降低,便于雨水良好滲透到土壤之中。本次工程施工環節中,草毯的厚度控制在20mm左右,具體密度為250g/m,并確保椰棕稻草桿混合草毯的含量達到20%以上。在具體開展邊坡防護工作的過程中,需按照圖1所示流程進行。在邊坡防護作業中,需集中存放好剝離的表土,用于后期種植中央隔離帶工作。同時需要注意到,開挖一級高邊坡就需要防護一級、綠化一級,確保綠化工作落實到位。
3.2 土方廢棄資源循環利用作業
本次綠色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不僅針對瀝青材料加以科學管控,還有效循環利用了土方廢棄資源。工程具體施工環節中開展公路全線土方的統籌調配工作,實現綜合循環利用,達到了零棄方和少借方的施工效果。同時還針對各項施工線路進行全面對比分析,在反復優化工作的基礎上,選擇最優的施工路線和建設方案,在充分利用建筑基坑土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使用耕地土資源,從而良好保護了綠色公路工程耕地資源和周圍的生態資源。在面對公路沿線施工中的一些建筑廢棄物填筑路基時,本次工程將其作為路基填筑材料,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消耗自然資源的數量,另一方面還有效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
4 結語
在綠色公路建設理念的支持下,積極開展綠色公路工程施工作業,需要把握好設計和施工階段的綠色建設技術手段。本次綠色公路工程為推進建設環節取得良好進展,高度重視了邊坡防護作業和土方廢棄資源循環利用作業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