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航


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2年國家定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以來,取得成績的同時,實際上問題也較為突出,而流動性缺陷所導致的投資者虧損或交易不暢是其主要體現之一。
作為全市場投資者而言,不僅要關注主板等活躍市場,對于三板體系的建設也須進行戰略關注,以利于充分了解中國資本市場構成,統籌多方面因素影響或是投資策略的重要思考。從近年新三板市場的交易與運行來看,可謂絕大多數股份無交易或投資者大多面臨虧損是其主要特征。因此相對于主板等市場,新三板的流動性缺陷須重視。
新三板是什么?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經國務院批準,依據證券法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2012年9月正式注冊成立,是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后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在場所性質和法律定位上,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證券交易所是相同的,都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三板”市場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于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 ?新三板的意義主要是針對公司的,會給該企業、公司帶來很大的好處。目前,新三板不再局限于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局限于天津濱海、武漢東湖以及上海張江等試點地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全國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主要針對的是中小微型企業。
目前三板市場的交易方式主要為做市與競價交易,部分允許盤后協議轉讓。
目前市場交易情況與規模
從今年新三板市場交易情況與規模來看,體現為交易有限、掛牌企業數不斷減少的情況。2019年6月3日,新三板掛牌企業跌破萬家關口,8月20日掛牌企業數為9426家。兩個月來,有近600家公司摘牌,而掛牌家數近年達峰值后,不斷減少信號明顯。
研究觀察發現,2015年4月做市指數最高為2673點,而今年8月20日股指則在769點附近。今年做市指數軌跡顯示:2-4月呈現總體反彈走勢,在4月4日新三板做市指數觸及806點附近后,出現總體回落走勢,6月11日調整至752點附近后,再次反彈,但力度有限。至7月8日,收盤于759.3點;8月20日,收盤于770點附近。從年度K線圖可以明顯看到,做市指數呈現的是不斷走低軌跡。
成交量方面今年以來出現一定變化,4月初增加量的變化較為明顯,但近期很快轉入低成交。交易顯示:每日有成交的公司股份維持在日均不足500家左右,相對年初出現減弱。7月底略有放大,整體歷史對比來看,目前量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
目前9400多家掛牌企業,可以說良莠不齊。少數創新層企業業績增長,但多數公司的業績起伏較大,在業績分化與IPO轉板、科創板推進競爭影響等不確定性因素共振下,業績因素導致的市場交易風險也體現較為明顯。在每日平均僅有500家左右的交易家數的背景下,市場量能依然不振,其價格的分化與個股弱勢顯示非常明顯。
當前流動性缺陷須重視
從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來看,目前以深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與四板構成。如果從三板市場地位來看,處于一個相對低層的位置,但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現,其地位也在近年不斷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三板市場估值方面顯示整體市場目前較為平穩,估值分化與品種分化較大,但平均估值略有強化,只是交易體制顯示其仍難體現較好機會。
全國股份轉讓系統與證券交易所的主要區別在于:一是服務對象不同。《國務院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國股份轉讓系統的定位主要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這類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尚未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在準入條件上,不設財務門檻,申請掛牌的公司可以尚未盈利,只要股權結構清晰、經營合法規范、公司治理健全、業務明確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股份公司,均可以經主辦券商推薦申請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二是投資者群體不同。我國證券交易所的投資者結構以中小投資者為主,而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實行了較為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一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這類投資者普遍具有較強的風險識別與承受能力。三是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中小微企業與產業資本的服務媒介,主要是為企業發展、資本投入與退出服務,不是以交易為主要目的。
筆者關注到,此市場定位主要是為企業發展、資本投入與退出服務,不是以交易為主要目的。因此定位方面也使得交易規模有限,但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適當地提升交易水平也是必須的,目前投資者門檻500萬元的標準是中國現在股份市場較高的,如果從流動性改善的角度來看,投資門檻或應考慮降低,適當地提升活躍度。
總體來看,新三板市場做市指數、成份指數大階段低迷不振,使得參與的投資者虧損增加,而交易量、交易規模、掛牌家數日益降低等均體現明顯,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三板的流動性缺陷已非常明顯,雖然市場定位不以交易為主要目的,但如何適當改善其流動性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