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劉帥奇



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哈薩克斯坦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已過五載,“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精髓深入人心,各方合作取得快速進展。然而,若加強文化溝通,實現“民心相通”,需以語言相通為基礎。孔子學院從漢語和中華文化教學入手,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橋梁,為加強世界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合作帶來了機遇。
從2004年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協議在烏茲別克斯坦簽署至今,孔子學院始終堅持中外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辦學模式,用心靈溝通,為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增進中外人民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相關國家孔子學院持續培養語言人才、開展文化活動、推動民間交往,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2013年以前,沿線孔子學院建設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但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增長趨緩。這與全球孔子學院增長趨勢大體一致(見下圖1)。這說明在孔子學院建設啟動后的頭十年,為完成孔子學院全球布局,加快中華文化走出去,伴隨著中國綜合同力的增強,全球出現了“中國熱”和“漢語熱”。2013年以后,經歷了十年的迅猛發展,孔子學院建設由注重規模的擴大轉向質量的提升,孔子學院建設趨于飽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增長速度趨緩。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洲際分布“不平衡”。當前孔子學院布局的基本格局是歐美發達國家偏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較少。這種格局體現了孔子學院建院以來對西方發達國家的重視,也是配合過去十幾年間國家外交戰略的體現。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社會交流日益頻繁,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快速增長,大批中資企業走出去,帶動了語言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不僅中國需要大批通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文化的人才,沿線國家也需要大批通曉中國語言文化的人才。因此,配合國家戰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更多孔子學院很有必要。截止到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共有173所,占全球孔子學院總數的32.3%。在表1 2015-2017年全球各國孔子學院數量前18位國家排名中,設有孔子學院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分別有7國、5國和6國上榜,國家數量占比分別是38.9%,27.8%,33.3%。
根據近些年來國際貿易量統計,進出口貿易量名列前茅的國家也正是處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尤其是我國的貿易進出口國主要集中地中東地區和東北亞,以及具有潛力的西亞地區。因此,應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孔子學院建設。
“一帶一路”沿線尚未建立孔子學院的國家亟需填補空白。從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分布來看,孔子學院洲際分布和各洲前五位排名的國家如表2所示。沿線孔子學院總數洲際排名順序為: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其中各洲開設孔院數量排名前三位的國家,韓國23所,位居第一;俄羅斯18所,位居第二;泰國15昕,位居第三。亞洲孔院數量居多,與亞洲屬于漢字文化圈有很大的關系,相似的文化背景更能促進經濟貿易的友好合作;同時也顯示了歐洲國家期望了解中國、加深與中國的友好交流與合作。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數量前10名除上述三個國家外,還有12個國家:印度尼西亞6所,波蘭、烏克蘭和南非各5所,并列第五,哈薩克斯坦、菲律賓、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羅馬尼亞、土耳其和匈牙利各4所,白俄羅斯、新西蘭和摩洛哥各3所。但仍有11個沿線國家尚未建立孔子學院或孔子課堂,分別是亞洲的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歐洲的土庫曼斯坦,非洲的利比亞和突尼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但創造了經貿合作機遇,也為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傳播開創了新渠道,這就要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更多的孔子學院,更好的服務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
重視“一帶一路”沿線孔子學院建設
調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孔子學院建設新布局。加大“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孔子學院建設,也是配合國家戰略的具體行動,一些數量極少和尚未建設孔子學院的諸多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都是我圍重要的貿易伙伴國,有必要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一帶一路”倡議不是為尋求單方利益,而是互利共贏、民心所向的偉大倡議。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中資企業走出去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并且“會說漢語”成為爭取高薪的一火砝碼,由此產生了快速增長的漢語人才需求。近些年,隨著中國走向世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對華友好度日臻提升。許多民眾渴望學習漢語、了解中國和中華文化,甚至期望未來能夠通過謀求與漢語相關的職業而提高薪資待遇,這都為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傳播帶來了機遇,孔子學院建設理應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春風順勢而行,充分發揮孔子學院的引領作用,指導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傳播,培養更多、更優秀的漢語人才。
建立協作機制
為更充分地發揮孔子學院的智庫作用,多服務于沿線經濟發展,需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孔子學院建設。此外,孔子學院開設課程內容十分豐富,幾乎每所孔子學院開設的課程均有自己的特色。漢語類課程為主體,主要有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漢語課程,如漢語入門,包括漢語口語、漢語讀寫、少兒漢語等從不同視角命名的漢語課程,也有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類課程,如書法、繪畫、武術、音樂、電影、太極、中醫等。建議充分利用孔子學院和當地現有資源建立孔子學院和機構間協作機制,加強與政府、中資企業、當地企業和社會機構的深度合作。針對不同國別、區域的不同需求,根據互通有無原則,互相支援,共同協作,提供個性化高水平的服務。
為保障中資企業的人力資源,孔子學院可利用自身優勢加強本土員工的漢語培訓與中華文化知識的普及,如從職業漢語人才需求的角度出發,加強漢語教學和師資培養的針對性。如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創辦高鐵漢語培訓項目,烏克蘭孔子學院為烏航培訓本土員工,白俄羅斯孔子學院為入駐中白工業園區的中資企業輸送漢語人才,塔吉克斯坦孔子學院為海成集團本土員工提供職業培訓等。這些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直接幫助,更好地促進中資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此外,孔子學院致力于深化“一帶一路”研究,為“一帶一路”倡議提供智力支持。對于漢語普及程度較高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加強高層次漢語人才的培養,如“孔子新漢學計劃”招收相關各國250多名優秀青年學者,來華攻讀博士學位和訪學研修,加強各國青年深入了解中國和中華文化,增進中國與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同時也為未來本土漢語教師的就地培養打下基礎。
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和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互通有無、資源共享,亟需建立“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孔子學院信息和資源共享平臺。通過該平臺提供職業漢語培訓信息、開展文化活動信息、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和師資培訓信息;也可提供漢語教師招聘或教師共用信息以及企業用人信息等。
如果說古絲綢之路為沿線各國貿易帶來了繁榮,那么“一帶一路”孔子學院建設將打開各國民族文化交融的大門,為促進經貿深度合作提供更多語言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