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上看,中國家電行業已經擺脫了靠天靠地的時代。天,指的是經濟環境、刺激政策、天氣這些因素,地是指的房地產。國際形勢上看,中美貿易摩擦和全球性的貿易戰,讓我國企業出口受阻,同時更加依賴于國內市場。但國內市場壓力很大。今年我國經濟預計增速完成6.5%沒什么懸念,但這仍然是軟著陸的一部分。在政策上,隨著上個月30日,持續3年的北京地區的節能補貼政策也宣告終止,意味著補貼時代的全面終止。同時,我們也很難寄希望于短期內我們還會出臺類似的政策。天氣上,有很多產品是依靠天氣吃飯的,比如空調、電暖器、電風扇、除濕機等等,但從今年空調的形勢上看,依靠天氣雖然不是我們主動的選擇,但是只依靠天氣是不可取的。
靠地,來看看房地產。國家一直在重拳出擊治理。現在是五限時代,一調一治。限購、限價、限貸、限商、限售。可以預計的是,未來一年,房地產對家電的拉動作用還將繼續減弱。
既然我們不能靠天、靠地,未來我們依靠什么呢?未來一定是以人為主的時代,全面圍繞用戶的時代已經來臨,現在也說,是懶人經濟時代的來臨,但是這個懶并不是指性格,而是指的消費者的消費特征。
在目前的局面下,需要抓住的是機會,提高的是內功,研究的是用戶。機會點很少,只有兩個方面。一是仍然要關注房地產,關注的不是房價和存量房,而是要看房地產市場誕生出來的機會。比如說精裝修、長短租市場,尤其是精裝修,今年的增速是非常快的。第二個就是城鎮化和人的流向。目前我們國家有18個城市的城鎮化率低于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未來在三四級市場家電企業會有所作為。還有就是人的流向。隨著逃離北上廣的趨勢加劇,人的流向變成了從哪里來,回到哪里去。我們套用一句話,什么叫市場?有人的地方才有市場。那么在人口流入的去向中,省會或者非省會發達城市,是我們的機遇。
未來企業端重點提供的是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那么好的產品一定是在顏值、核心科技、懂得用戶這幾方面擁有立體化的優勢,才能稱得上好產品。最后就是一定牢記: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