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許多數學教師感覺復習課最難上,因為復習課很容易落入單調重復、枯燥無味的局面,且復習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差異較大,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收效也甚微。那么,如何構建真實有效的復習課,把復習課上得有聲有色?下面我以“復習運算律和簡便計算”一課為例,談談對復習課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真”整理,促學生形成知識系統
我們要全面掌握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把平時所學的孤立、分散的知識進行再現、整理和歸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溝通。復習往往從回憶有關知識開始,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選擇回憶的方法。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哪些運算律?(加法運算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學生匯報,教師出示課件。
師:你能舉例說說什么是加法交換律嗎?
讓多名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評價,引發思考:舉得完嗎?怎樣表示出所有呢?
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課件:a+b=b+a,再追問: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數?
師:你能像這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其他運算律嗎?
學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師:比較一下這五個運算律,如果要將它們進行分類,你打算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小結:同學們理清了這些運算律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可以運用這些定律使計算簡便。
教學中,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運算律,再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加法交換律,這正好符合學生三年來學習運算律的過程。接著啟發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表示出所有例子,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最后放手讓學生直接用字母式子表示出其他的運算律。學生對知識的建構由點到線、由線成面,思維在回憶中逐步完整、提升。
在學生完成運算律內容的回憶后,引導學生對五個運算律進行比較、分類,通過交流,學生對運算律的理解不再停在表面,而是更上一個臺階,這時學生對運算律的內容把握更加本質、更加透徹、更加系統,這才是有意義的“真”整理。
二、“實”練習,促學生思維穩中有升
運用運算律進行基本的簡便計算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解決稍復雜的簡便計算的基礎,因此我首先安排了簡便計算的基本練習。這個練習是面向全班學生,所以特別關注基礎,落實一個“實”字。
【教學片段】
教師出示:
117+58+83+42
0.125×27×8
45×0.18+45×0.82
師:先仔細觀察,再想一想分別運用什么運算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在作業紙上每題旁先注明選擇的運算律的序號,再完成計算。
逐題交流:運用了什么運算律?這樣好在哪里?
同桌互相檢查、糾錯。
小結:剛才同學們先仔細觀察算式中數和運算的特點,再想好運用什么運算律,就能使計算簡便。
這4道題很具有代表性,數的范圍涉及整數、小數和分數。教學中,我出示題目后先讓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再注明選擇哪條運算律,接著再完成計算過程,這樣讓每位學生參與進來,避免了學生只注重計算結果的對錯,不注重簡便計算時的依據是什么。交流時除了弄明白選擇哪個運算律外,還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比較,學生學得扎實有效,對簡便計算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便運算的自覺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深”思考,促學生獲得新收獲
教學中,除了要進行穩扎穩打、夯實基礎的練習外,還要將題目以新的形式、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呈現給學生,更要考慮對思維層面賦予新意,引導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進行新的思考、新的探究。
【教學片段】
1.例題練習
(1)0.25×32×12.5
3.8×101
師:這兩題能直接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嗎?怎么辦?(學生嘗試解決,互相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小結:有時把一個數看成幾個數的和或者幾個數的積,就可以運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師:這兩題又怎么解決呢?試試看。(學生互相交流)
小結:有時將分數除法轉換成分數乘法,有時改變數的形式,就可以運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3)36×5.5+6.4×55
師:這兩題可以怎樣變化使計算簡便呢?
指名回答,追問:這樣轉化的根據是什么?(學生接著完成)
小結:我們根據積的變化規律、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在保持積不變的情況下,將算式變化后就能解決問題。
2.比較小結
出示六道題的解決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我們剛才解決了幾道稍復雜的簡便計算,你認為復雜在哪里?比一比,解決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將原來的式子進行變化的方法很多,但是變化時都要注意什么?
這里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循序漸進,使學生通過練習交流,逐步掌握了變式的要領。然而,我們的腳步不止于此。我在學生沉浸于變換之中時,突然調轉方向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辨析、比較、提煉和概括,使學生領悟到簡便計算的真諦,真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活”應用,助學生提高數學素養
復習是指重復學習,但絕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原先的學習內容進行高層次的再學習,更多的是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水平。通過復習,讓學生感受到復習課能讓他們掌握、鞏固、彌補新授課解決不了的問題。
【教學片段】
1.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學生嘗試解決。教師展示學生作業,匯報、交流、比較、評講。
2.通過這四題的練習,你對簡便計算有什么新的認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3.比一比,看誰是生活中的計算小能手?
(1)出示情境圖:涵涵文具店
每支鋼筆2.5元,買24支這樣的鋼筆需要多少元?一人當營業員,一人當顧客,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2)出示情境圖:蔬菜超市
毛豆每千克14元,買2.1千克需要多少元?
(3)出示情境圖:家電超市
一個電飯煲179元,一臺電風扇102元,買一個電飯煲和一臺電風扇一共要花多少元?
4.結束語:同學們,其實靈活計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平時多動腦、勤思考、善于實踐,一定能解決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問題。
通過前面的復習,學生已經對運算律和簡便計算具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需要經歷一種再認識、再升華的過程。于是,我設計了思維含量高、開放型的綜合練習。在交流之后,學生對運算律和簡便計算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接著,我向學生呈現了三組購物情境,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取代教材中的復習題,使之切合學生的實際,適應教學的需要。同時,采取比賽的形式,使學生對復習的內容有感而發,由趣而學,在積極思考與交流合作中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在比一比中體會到進行簡便計算的必要性,進一步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使知識與能力結構更趨合理。
總之,小學數學復習課要真正上好、真正出實效并不容易,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因材施教,靈活選擇方法,在反思中不斷總結,為彰顯復習課的魅力不懈努力。